門下侍郎莊駿最近是有喜有愁。
喜的是小孫子沒事,一路跌跌撞撞居然跟着秦王順利就藩了,愁的是秦王在秦州監管兵馬,這是很容易上前線的差事,他家那個小兔崽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在那邊也不知有事沒事。
如今已經是秋天,最炎熱的時間已經過去,而北方連續兩年大旱,方家已經有自亂陣腳的趨勢,年初南方几蠻安定下來後,蘇將軍決定讓大軍協助當地開墾,夏季過後居然也有了很好的收成,足夠大軍在南方自給自足。
夏天南方不宜行軍,現在到了秋天,劉凌已經下旨南方蘇、毛二人的部隊在秋收後班師回朝,立刻投入到北方的戰事中去。
莊駿現在就想着蘇毛二將趕快趕赴關中,將陳家之亂趕緊平反,他也好派家人去秦州看看揚波,否則道路不通,沒有官軍護衛,連通過慶州和徐州都不成。
不過現如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陛下,秦州來人了,李將軍的人馬押送假秦王和造反的慶州刺史馬維入京了!”
門下侍郎莊駿恭敬地稟報。
“大理寺詢問此案是直接移交內尉府,還是由三司督辦?”
“三司會審,朕會旁聽。”
劉凌對這種唯恐天下不亂之人一點好感都無。
“審訊結果昭告天下,朕要讓那陳武臭名昭著!”
“是,陛下。”
莊駿謹守本分,說完此事之後,又取出一封摺子。
“陛下,這是肅州刺史的摺子,是參肅王妃的。”
他有些猶豫地說。
“臣認爲這雖關係到肅州地方,但也是陛下的家事,就讓門下省按下了,由臣送了過來。”
有些事情,還是不要在朝上議論的好。
“肅州刺史的摺子來的好,朕這裡也有一封肅王府來的家信。”劉凌冷笑了一聲,從案牘之中拿起一封信函。
“信件,是我皇兄親筆所書。”
“肅王殿下?肅王殿下安康了?”莊駿一愣,“什麼時候的事?”
“也就月前吧。”
劉凌讓王寧把信遞於莊駿,語氣漸冷。
“除了皇兄安好的消息,肅王妃也送來了關於胡夏的情況……”
“朕還是第一次知道,胡夏國原來對代國商人和其他國家的商人是有所不同的。難怪皇商們都說西貨不好做了,情願去做糧食生意。”
“臣惶恐,是臣的疏忽。”
莊駿連忙遞頭接過信,飛快地閱讀了起來。
莊駿並非經濟出身,沒有在吏部和禮部熬過,擅長的是刑獄和民生之事,對行商就算不是一竅不通,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當看到肅王妃的“生意經”時,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也覺得有些不妥。
但看到之後肅王府對胡夏傳回的各種消息,莊駿也沒有太過重視。
新王登基,國內不定,馬賊橫行,後宮傾軋,爭權奪利,每一項似乎都十分重要,但對於如今的代國來說,卻沒有什麼作用。
左右胡夏再亂,也亂不到中原來,他胡夏便是打仗把人全都打死了,又管他們什麼事?
這西域邊陲之地,就算送給他代國,也沒辦法經營,實在是鞭長莫及啊!
“這,陛下,難道您想支持肅王府經商?”
莊駿觀念裡始終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想法,難以苟同地搖了搖頭勸阻:“這肅州刺史的奏言並非全無道理,如果肅王府以藩王之身與民爭利,並非是藩王該有的舉動。而且西域之行雖然獲利巨大,可對於我們眼下的困難來說毫無益處,我們現在缺的是糧,而並非香料寶石。”
“朕擔心胡夏如果興起,恐怕就該圖謀中原了。”劉凌幽幽地嘆出自己的顧慮。“摩爾罕新王登基,胸有大志,國中情況雖複雜,但他們常年征戰,一直都在獲勝,無論是士氣還是國運都在最鼎盛的時候,反觀我代國……”
“陛下!”
莊駿大驚失色。
“不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啊!”
“這和志氣、威風又有什麼關係?”劉凌失笑,“朕和肅王妃想的一樣,胡夏這水還不夠渾,應該再攪渾一點。”
劉凌搓了搓下巴。
“明面上,讓肅王結交胡夏尊王派的勢力,再與宮中王太夫人打好關係,私底下,借商隊之力,資助倒王派爲主的宗室勢力吧。”
“陛下?陛下,此事須得三思而行啊!”
莊駿覺得腦子有些跟不上了。
“兩國相交,怎可用這種旁門左道……”
“再亂五年,胡夏再亂五年,讓朕能騰出手來處理掉國內的叛逆,就足夠了。”劉凌聲音有些疲憊。
“這時候內憂已經夠煩人的,若再有外患,你們是想逼死朕嗎?”
“陛下……”
“朕每日只睡兩個時辰,實在是難以支持,胡夏若趁我國內亂突然來襲,致使我國腹背受敵,朕是不是從此不必睡了,累死在這御座上纔好?!”
長期睡眠不足加被官員左右的無力感讓劉凌徹底爆發,怒吼了起來。
“到底你是皇帝,還是朕是皇帝!”
“臣不敢!”
莊駿哪裡見過這樣突然露出猙獰爪牙的劉凌,嚇得一下子跪倒。
“望陛下保重龍體,以御體安康爲先!”
“這件事莊相就不必再操心了,朕會和太傅、幾位尚書一起參詳,你退下吧。”劉凌疲憊地揉着額角。
“朕先趴一會兒,下午還要批閱奏摺。”
莊駿的嘴開合了一下,想要勸諫他對待國之外交一定要慎重,可擡頭見到小皇帝滿眼紅血絲,心中終是有些不忍,只能嘆着氣告退。
劉凌見老相莊駿顫巍巍的走了,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但他的擔憂卻絕非空穴來風。
他從小記性極好,所以有些事情一直都不會忘掉。
譬如說,他還清楚的記得,他第一次看到神仙們“下凡”時候,那位瑤姬神女向其他神仙介紹,說的是……
“兩國爭霸”時期的代國。
兩國爭霸。
如果不是方黨或陳家自立爲王,佔據代國國土自立一國,那就是西邊那個和他一般年少登基的夏王,日後也有一場大造化。
他現在,實在是經不起什麼變數了。
莊駿走後,後殿中緩緩走出一道身影。
正是劉凌的隨身舍人,薛棣。
“莊大人畢竟年紀大了,一昧求穩。當初父皇讓他當上相國,是希望他和莊敬能夠齊心協力推動吏治改革,可如今看來,父皇人倒是沒選錯,只是沒想到後來主持改革的是朕。”
劉凌嘆了口氣。
“朕,似乎不得莊侍郎信任呢。”
“陛下言重了,此時國內人人都希望早日平定戰亂,又有誰能想到在遙遠的西邊,又有猛虎正在蠢蠢欲動?”
薛棣不明白劉凌爲何突然情緒低落。
“等戰事平靖,莊大人他們自然就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了。”
“就怕那個時候,朕是剛打完豺狼,又迎來猛虎。”
劉凌搖了搖頭。
“許多事情,是繞不過莊相的。可他如今倒越來越保守,任何事情都不敢輕易發表意見,也不知道在提防什麼。”
薛棣看了劉凌一眼,心中暗暗嘆氣。
這位少帝哪裡是不知道莊駿在提防什麼,只是不願意說罷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位天子登基之後,幾乎沒有調整朝中大臣們的官位,只提拔了一位陸太傅,但人人都知道,隨着皇帝漸漸長大,勢必是要用起大量新臣的。
莊駿心中也明白這一點,莊家如今有一位宰相和一位刑部尚書,其威望還在當年的方孝庭之上,只不過如今吏治正在改革,吏部的“選官”制度正在一點點化繁爲簡,吏部尚書的權利已經沒有那麼大了而已。
可宰相畢竟是宰相,莊敬想要再進一步,他這個老子就必須讓位。
莊駿才當上宰相沒多久,當然是不願意立刻就讓位的,可刑部侍郎莊敬的行事風格明顯更受到劉凌的認同,新舊之臣也就有了些小小的齟齬。
偏偏兩位莊大人都是自家人,這種事情,說出來也是複雜,簡直是拎不清的一筆賬,也沒人願意提。
在這種情況下,莊駿一方面不想擋了兒子日後升遷的路,一方面又不願意到老才得來的權柄,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一點把柄都不想落在別人手上,行事也就沒有了先帝那時的大刀闊斧。
加上六部官員如今尚有幾位官位空懸,中書侍郎這另外一位宰相之位也隱隱爲陸凡留着,隨時都有人會終結他“一人之下”的勢頭,莊駿心中的壓力,自然是可想而知。
然而劉凌什麼都不說,所有人也就揣着明白裝糊塗罷了。
“薛棣,你上前來,爲朕讀一讀這一疊摺子,朕這眼睛,實在是睜不開了。”
“是。”
薛棣嘆了口氣,從書案上拿起一本摺子,慢條斯理的讀了起來。
“臣張興飛今有一本啓奏:臣近聞湖州之地珠戶哭訴……”
***
宣政殿。
“寧州秋收入庫一萬四千三十六石,賦稅八千五百七十三貫……”
早朝中,戶部尚書清了清嗓子,開始報着由戶部主簿計算出來今年將得的賦稅,眼睛不住地瞟向御座上的劉凌。
只見這位天子眼睛半睜半閉,一隻手撐着太陽穴的位置,微側着頭,也不知道是睡着了,還是沒睡着,讓人心中有些不安。
要是皇帝睡着了,他讀了這麼一大通他全沒聽見,豈不是自討沒趣?
“怎麼不讀了?”
劉凌慢慢將眼睛睜開一條縫,提醒他道:“八千五百七十三貫不對,朕記得今年寧州有報新增五千七百多戶,今年的稅錢應當比去年要多,爲何去年有八千二百多貫,今年就張了三百貫而已?這五千七百多戶難道不用交稅嗎?”
可憐這戶部尚書被問的冷汗淋漓,連連看着手中的賬簿,顫聲道:“或,或許今年死了的人數也有不少,所以才……”
邪門了,陛下怎麼知道寧州今年新增了多少戶?
連他都不太清楚具體數字,只知道增了五千多戶而已!
“荒謬!寧州一沒有徵戰,二沒有遇災,怎麼會死的人比新增的戶數還多?你是覺得朕是傻子嗎?必定是其中有所錯漏!”
劉凌半睡半醒似的說道:“讓戶部四位主簿重新覈算一遍,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下次這種算都算不清的帳,就不必在早朝上浪費時間了。”
戶部尚書被訓斥了一頓,再見同僚們都用嘲笑的目光看他,只能唯唯諾諾地稱是,退回班列。
戶部尚書被罵了回去,兵部尚書雷老大人只能硬着頭皮上前:“陛下,蘇將軍的平南軍已經開拔回京了,只是此次南征,毛將軍收編了蠻軍一萬三千人,這些人都是蠻人,雖說協助平亂有功,但以蘇將軍的意思,蠻人不可與代**中同等賞賜和待遇,否則軍中要生亂。請陛下定奪,該如何賞賜……”
“漢人賞錢,蠻人賞田。南方地廣人稀,將無主之地賞賜下去,不想打仗的,回鄉耕種去吧。”
劉凌只覺得頭暈眼花,昏昏欲睡,連說話都像是在空中飄着。
“毛將軍收編蠻軍於國有功,這一支蠻軍也是我代國的功臣,準他們入京接受檢閱。”
“但是陛下,這樣的話,輜重糧草就跟不上了!多出一萬多人啊!”
戶部尚書不顧剛剛被訓責,連忙哭窮。
“擠一擠,擠一擠總會有的,實在不行,走水路,水,水……”
劉凌頭部越來越沉,越來越沉,實在是堅持不住,一頭栽倒在了御案上。
“陛下!陛下!來人啊!請太醫!”
“陛下!你們給我散開點,給陛下身邊透透氣!”
“快去請張太妃來!快去請張太妃來!”
見剛剛還在閉目養神的劉凌暈倒,一羣官員們嚇了個半死,雞飛狗跳地呼喝着。幾個略懂醫道的大臣連忙將御座旁邊的空場給劉凌清出來,又伸手一摸劉凌的額頭和脖子。
“天,這麼燙!陛下在高燒!”
莊敬像是被燙到了一般收回自己的手掌。
“王內侍,你是怎麼伺候陛下的,怎麼連陛下在發燒都不知道!”
“奴婢,奴婢早上就察覺陛下有些不對勁,可陛下說自己無事,不讓奴婢去召太醫啊……”
王寧委屈地扶着劉凌。
“諸位大人怪奴婢,奴婢還想問問大人們呢,明明是五更上朝,爲什麼大人們三更了還往宮裡遞摺子!陛下每日只睡一兩個時辰,就是鐵打的也熬不住啊!”
“你個內侍懂什麼!那都是十萬火急的軍情,怎能過夜!”
被點到名的武將惱羞成怒。
“耽誤了戰事,問題更麻煩!”
王寧撇了撇嘴,心中不以爲然。
江州早被李克將軍的人馬收復了,只不過是李將軍例行上報的軍報,此人爲了邀功,卻當做軍情送了進來,讓陛下才剛剛睡下又要叫起。
這日子過得,連他都看不下去了。
當年在冷宮裡太妃們輪流教導,也沒有這麼辛苦啊!
一羣大臣又憂又怕,看着趴在御案上不省人事的劉凌,也不知道是怪他太努力,還是自責他們這羣人太苛刻。
一直以來,這位少帝表現的十分勤勉,對於政事幾乎是一點就通,再加上如今重擔太多,他們也就有意無意的忘了他纔是個十四歲的少年。
怪只怪他也太溫和了,當年先帝在時,誰敢這麼沒頭沒腦地遞摺子?一旦發現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來叨擾,輕則訓斥,重則罰俸降等,更別說有直言勸諫地太厲害的,通通都送去掃宮道的事情。
無論是先帝還是平帝,都不是溫和之人,以至於他們好不容易過上“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日子,各個都想過一過“帝師”的癮。
況且,這位陛下身邊除了宮人,竟連個貼心照顧的人都沒有。
聽說那些太妃們也都是想要出宮去榮養的,自然也不會將皇帝當做親生孫子那般的噓寒問暖。
這,這麼一位好不容易盼來的寬厚君主,不會就這麼累死了吧?
一想到這裡,許多人都慌了。
“李太醫呢?張太妃呢?人呢?再去催催!”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短小了點,我晚上要去超市給兒子補充奶粉彈藥,回家後爭取再更一章,不過肯定很晚了。能等則等,不能等明早看,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