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

?

第一百零八章,襄城之戰五

劉宗敏第一個沒有想到,就是沒有想到,在這個局面之下,城中居然有人能組織反擊,與他爭奪缺口。第二個沒有想到,他們居然憑藉一口血勇之氣,擋住他們。

沒有一口氣衝進去,劉宗敏就已經知道事情不妙了,而之後,汪喬年的炮擊,不過壓下最後一個砝碼而已。

有第一炮,就有第二炮,襄城城頭的火炮,雖然不多,但也不少。

既然攻之不下,劉宗敏纔不肯將自己的部下精銳,浪費在這裡。

說撤,就撤,撤得乾淨利落。

劉漢臣見劉宗敏所部離開了,只覺得渾身力氣一時間都飄散來了,再也沒有一點,腿一軟,就坐在地上了,覺得地面上軟軟的,似乎還有一種溫熱的感覺。

低頭一看,卻發現自己坐在一具屍體身上。

劉漢臣眼睛一轉,卻見僅僅幾十步的缺口之處,簡直如同鬼蜮。不知道多少具屍體,橫七豎八都堆積在這裡,硬生生將此處墊高了不少。

劉漢臣剛剛鬆一口氣,隨即想道:“賊人攻城不克,定然不會善罷甘休的,過一會兒,定然會捲土重來,我萬萬不能懈怠,必須立即加固城牆。”

一想到這裡,劉漢臣就坐不住了,立即招呼所有人加固城牆。

有人想將缺口處的屍體清理一下,但是劉漢臣見這屍體層層疊疊的,清理乾淨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立即搬起一大塊土坯壓在屍體之上,大聲說道:“不要管這些,直接往上面堆土。”

這些屍體之中,有義軍的,也有他們自己人。劉漢臣心中暗道:“諸位兄弟,只要能保住襄城不失,多少報應都衝我劉漢臣來,我劉漢臣認了。”

“殺。”一陣喊殺之聲衝西邊傳來。

“老爺,老爺。”兩個劉家僕人踉踉蹌蹌的衝過來,說道:“老爺,西城城破了。”

“噹啷”一聲。劉漢臣手中拿捏不住兵刃,掉落在地面之上。

西邊的喊殺之聲越發大了,而劉漢臣向東看來,在劉宗敏的帶領之下,義軍捲土重來,再次衝擊這個缺口。

“大勢已去。”劉漢臣心中很明白這一點。

不僅僅是劉漢臣明白這一點,其他人也都明白這一點。如果在尚能堅持的時候,他們還會堅持下去,但是在城破的情況之下,他們再也沒有心勁堅持下去。

一時間叮叮噹噹的聲音不絕於耳,不知道多少人放下了兵器,紛紛逃竄,似乎這樣就能逃過義軍的追殺一樣。

“給我帶信給夫人,說,我死矣,不能報卿卿之恩,從今之後,善自保重。”劉漢臣雖然這樣說,但是也知道,他的夫人,絕對會自殺。

“老爺,小少爺---?”

劉漢臣說道:“能救則救,不能救就罷,天若不絕劉氏,我兒自有生機,若天欲絕我劉家,我又怎麼能逆天而行。你們去吧。”

幾個家丁對劉漢臣磕了幾個頭,隨即走了。

劉漢臣重新撿起長刀,站在城牆缺口之上,說道:“逆賊,襄城劉漢臣在此。”

隨即被無數義軍將士給淹沒了。

王命旗牌之下,只剩下汪喬年一個人了。

連賈副將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逃走了。

汪喬年站在城頭之上,四處望去,到處都是闖營的黑旗,再也沒有一面官軍的紅旗,還有不知道多少義軍將士正向他這裡撲過來。

汪喬年向北三拜,說道:“陛下,臣---,臣---,臣---”一時間他有千言萬語要說,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後說道:“臣死矣。”拔出腰間的寶劍,就要抹脖子。

“叮噹。”一聲,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飛來一支長箭嗎,正好打落汪喬年手中的長劍。

卻是劉宗敏所射。

劉宗敏的親衛一擁而上,將汪喬年按得結結實實的。劉宗敏站在汪喬年身邊,冷哼一聲,說道:“我跟闖王說過,要活捉你,絕對不會,讓你這麼容易死。”

“帶他去見闖王。”

李自成早就不在高臺之上安坐了,此刻帶着一行人正想東門而來,在襄城東門之外,看到了劉宗敏。

李自成與劉宗敏打了招呼之後,轉過去看汪喬年,大笑道:“汪公何來之遲?”

汪喬年雙手被按住,橫眉冷目看着李自成,只是不言。

李自成雖然見了汪喬年,就想起祖墳之事,恨不得拔劍殺了汪喬年,但是一想起李信的諫言,強行忍住,說道:“汪公,朱明無道,天下百姓苦之久矣,李某一介布衣,振臂一呼,有今日之盛,非我李某雄才,而是天下人皆知朱明之無道,天下不子朱明久矣,先生何不棄暗投明---”

李自成話還沒有說完,汪喬年猛地一口唾沫,噴到李自成臉上。汪喬年說道:“無君無父之賊,我汪某深受國朝重恩,豈有降賊之理,要殺便殺,我再下面等着你,我看你有什麼好下場。”

“大膽。”張鼐頓時大怒,上起一腳,踹在汪喬年身上,汪喬年年老體衰,哪裡經得住這樣的折騰,頓時

倒地不起。

李自成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了。

李自成自起兵以來,不管是再艱難,再困苦,也沒有屈服於人,何曾受過這樣的屈辱。

“雙喜,割了他的舌頭。”李自成聲音有些低沉的說道。

“是。”張鼐一腳踩在汪喬年胸前,一隻手硬捏着汪喬年的臉頰,強迫汪喬年張開嘴,另一隻手,手持巴掌大的解手刀,只見刀光一閃,汪喬年嘴中血流如注,一段舌頭,被張鼐挑落在地面之上。

汪喬年痛楚難當,但是依舊嘴中嘟嘟囔囔的再罵李自成,只是因爲舌頭掉了,誰也聽不懂汪喬年說些什麼。一隻手指向李自成。

李自成瞬間拔刀,斬下汪喬年一根手指,說道:“來人,將此五馬分屍,以泄我心頭之恨。”

“是。”立即有人將汪喬年給拉下去了。

張軒看見李信動了一下,最終放棄了。

張軒也知道汪喬年不可救了,現代人尚且爲祖墳之事,惹出人命案,更不要古代了。

而且張軒在這個時代時間長,越發瞭解這個時代人的思想,李自成是真以爲汪喬年在李家祖墳斬掉的小蛇,關於他的大業。

硬勸沒用,凡是會招惹活端。

張軒嘆息一聲,不忍去看,只聽有一聲不類人聲的慘叫之轟,馬蹄之聲,陡然響起。

張軒偷眼去看,卻見地面之上有大片血跡,而每一匹馬身後都拖着一塊血肉。

張軒只覺得太過,殺人不過頭點地而已,何必如此。

不過,李自成卻不這樣想,似乎餘怒未消,說道:“來人,傳令襄城叛我,凡城中有助於官軍之人,格殺勿論。”

“萬萬不可。”李信大聲說道:“闖王正是有所爲於天下之時,當以仁德懷遠人,怎麼能大加誅戮?”

襄城小縣,縣城之中現在不過幾萬而已,那個幾字大抵在一萬之上,三五萬之下。

這樣一點人,抗擊義軍十餘日,可以說城中男丁,幾乎人人都爲官軍做事,李自成這個命令,與屠城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李將軍此言差矣。”牛金星大聲說道:“天下大事,當以王霸並重,豈能徒以仁道,如今襄城降而復叛,以至於大軍頓足城下十餘日,如果不加以嚴懲,日後,大軍每克一城都如此。軍中又有多少精力投入與官軍作戰之中。”

牛金星轉過頭向李自成說道:“故而,臣以爲闖王之令,英明之極,讓天下士紳看看,如今之河南是誰家之天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章 奪麥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章 汝寧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十六章 拔營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章 奪麥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四章 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章 拷餉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三章 岳陽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章 俠義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章 軸承
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章 奪麥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章 汝寧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十六章 拔營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章 奪麥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四章 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章 拷餉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三章 岳陽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章 俠義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章 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