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

汝寧城

楊文嶽老了不少。

自從朱仙鎮一戰之後,形式急轉直下,這局面讓楊文嶽日日夜不能寐。先是開封被淹,後是孫傳庭大敗。闖賊修整月餘,大舉南下。於十一月上旬,會師出兵。大抵在中旬就能汝寧城下。

但是他什麼也做不了。

這一段時間,楊文嶽已經傾盡了汝寧府的人力物力,補充進虎大威,張德昌麾下。

但是汝寧府現在還有多少人力物力啊?

屢次遭賊亂,南邊還有張獻忠,與革左五營,西邊南陽已經爲闖營所站,東邊鳳陽總督馬士英,正準備與新任河南巡撫王漢聯手剿滅歸德袁時中,永城劉超。萬萬抽不出兵來,恐怕也不敢抽出兵來,與闖王兵鋒正銳的時候決戰。

外邊是沒有援軍了。

而各縣屢次遭受兵革之災。

縣城幾乎已經成爲一座空城了,很多縣城之中根本沒有官員了,即便有一些地方有官員,也不過是依附在各地土寨之中,苟延殘喘。地方上數以百計的塢堡,山寨,各自爲政。楊文嶽的命令根本不如下面土賊管用。

就臨汝寧府城附近。如遂平,西平一帶,就有兩大股土賊。爲劉洪超,與沈萬登。各自管轄着數十座土堡山寨,特別是劉洪超,他管轄的山寨,有些都不在汝寧府之中。

幾乎可以說是跨府連縣了。麾下擁兵萬餘,而且他所居的山寨易守難攻,楊文嶽也奈何不了他,只帶派人封他爲西平巡檢,希望他能爲朝廷效力。

這樣的情況之下,區區汝寧一城,如何能提供與闖賊數十萬爭雄的人力物力啊。

“大人。”虎大威與張德昌進來拜見楊文嶽說道。

“坐。”楊文嶽沒有起身,說道:“軍中如何?”

虎大威說道:“軍中到也還安分,只是軍心士氣皆無,恐怕堅持不了多久。”

張德昌嘆息一聲,卻沒有說話。

楊文嶽見張德昌這個樣子,就知道張德昌已經是心灰意冷了。張德昌是一個官迷,不過是爲張家的門第着想,還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他對上官從來的畢恭畢敬的,但是此刻,張德昌連楊文嶽的面子都不給。可見他心中的絕望。

楊文嶽皺起沒有說道:“張副將,你是何意?”

“末將別無他意。”張德昌說道:“這汝寧城定然是守不住的,大人如果有意,可借護送崇王之名,逃亡鳳陽,此刻闖賊大軍雖來,但是東邊還沒有封鎖住,一旦闖賊大軍圍城,那時候

,即便是想走,恐怕也走不了了。還請大人速下決斷。”

楊文嶽大怒說道:“你以爲本官是貪生怕死之輩嗎?”

楊文嶽怕死嗎?怕死,有幾個人拍拍屁股說自己不怕死,但是他自從火燒店逃生之後,心中總是存這個一個疙瘩,甚至夜裡有夢見傅宗龍厲聲訓斥,半夜驚醒。

並不是每一個賣隊友,都賣的毫無心理負擔的。

楊文嶽每次都以要留有用之身,做平賊之用來安慰自己。但是此刻,他真的絕望了。

他先寄希望於朱仙鎮一戰,但是因爲丁啓睿與左良玉,朱仙鎮一戰,簡直成了一場笑話,又寄希望於開封城,結果開封城被自己人決河淹了,又寄希望於孫傳庭。

只是柿園之役,倒是轟轟烈烈。最後還是敗了。

楊文嶽作爲一方督師,比起孫傳庭等名臣,有些平庸,但是也是當時最頂尖的一撮人。對局勢有自己的判斷。當孫傳庭大敗之後,楊文嶽看到戰報之後,他第一個感覺,就是闖賊不可複製了。

失去了平賊的希望了,楊文嶽也不想逃了。反正都是死,與其棄城而逃,死於朝廷法度,還不如死在汝寧城下。

“今日這汝寧城就是我的死地。”楊文嶽說道:“軍中敢言逃者,皆斬之。”

“我固知大人不是。”張德昌說道:“而今局面,汝寧城註定守不住的,末將請當賊人立足未穩,傾城擊之。勝則挫敵士氣,可以堅守的時間長一些,敗不過一死而已。”

虎大威大吃一驚,他頓時對張德昌另眼相看了。

因爲項城之役中,張德昌攜楊文嶽出逃一時,虎大威向來看不起他。只是萬萬沒有想到,而今張德昌居然有這個勇氣。

“末將同意張副將之意。”虎大威沉吟一會兒,說道:“以攻待守。”

虎大威對軍中的情況,比張德昌更加清楚。不管是軍心士氣,城防器械,汝寧城都不如開封城,相差太遠,別的不少,汝寧城的城牆只有兩丈高。當然,比起一般城牆,兩丈高的城牆,已經不低了,但是對於在開封城下攻城半年的闖賊來說,兩丈高的城牆,那真是一躍而過的距離。

與其說是以攻待守,而不如說守不住,搏一把吧。

“好。”楊文嶽說道:“我將舉城兵馬都託付給虎總兵。待賊人一到城下,虎總兵自行決定何處出兵。我將舉城百姓的性命,與我的性命,就託付給虎總兵了。”

虎大威只覺得熱血上頭,滿臉通紅,朗聲說道:“請大人,放心,此戰不勝即死。”

交代過後,虎大威與張德昌聯袂出了府衙。

“張將軍,你我去喝一杯如何?”虎大威說道。

虎大威從來沒有與張德昌深談過了,這是第一次主動邀請張德昌喝酒。

兩人也沒尋一個酒樓,這年頭汝寧城之中,早已沒有開張的酒樓了。徑直坐在城頭之上,讓軍中的廚子送上兩三個下酒菜。

天色剛暮,火把的光芒也就慢慢的亮堂起來。

虎大威端起酒碗說得道:“張兄弟,我敬你一杯,沒有想到,你也是一條漢子。”

“呵呵呵。”張德昌與虎大威碰了一碗說道:“我寧願不做一條漢子了。”

虎大威說道:“張兄弟,你是怎麼想的?要這樣---”

“這樣送死對嗎?”張德昌說道。

虎大威微微點頭,虎大威豈能不明白,什麼闖營立足不穩。闖營南征北戰這麼多年,最基本的紮營都扎不好,他早就死了,現在流寇,早就不是十年之前的流寇。能被數千騎兵一衝就破了。

這樣的行動與送死無疑。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他們唯一的機會了,否則要麼被困死,要麼城破死,都一般無二。

張德昌說道:“我祖張公臣,與西賊戰了一輩子。我父張公承蔭,死於遼事。我大兄張應昌與流寇百餘戰,而病死塌上,我二兄全昌,追隨盧督師,爲楊嗣昌所惡,發配邊疆,現在也沒有消息。連我侄子張興,也死在歸德城之中。我又怎麼能降賊啊?我決計不能降賊,讓父祖地下不安,早死晚死,皆是一死,何不死得痛快一點。”

“原來張全昌是二哥啊?”虎大威眼神之中帶着幾分懷念之色,說道:“我當初與你二哥一起追隨盧督師也算是同僚,今日我們就爲你二哥乾一杯,祝他吉人自有天相。”

張德昌大笑道:“也是,大兄已死,我又要死了,我張家的門庭都要靠二兄支撐了。只希望我死之後,陛下能念我張家滿門忠烈,讓我二哥回來。讓我張家能傳承下去。”

說着說着,張德昌由大笑轉爲大哭。

虎大威也不知道該怎麼勸慰,反正這一點現在城頭之上,已經清場了,沒有別人,也就由他哭了。虎大威眼光一瞟,忽然發現一點點好似星光一樣的東西,從北邊而來,不過片刻,就變得多了起來,密密麻麻幾乎鋪天蓋地,一眼看不到邊。

張德昌猛地站起來,與虎大威對視一眼。他們都知道,闖賊來了。

.。www

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章 曹營內幕
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章 曹營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