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

史可法一死,劉宗周繼之,赴死大臣不是太多,但是個個都是有分量的。

此刻的明軍根本沒有一個具體的指揮核心,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該聽誰的。

史可法是江南官職最高的文官,劉宗周是士林的精神領袖,這兩人一死,杭州又失陷了,巡撫布政使這樣高官都沒有逃出來,左光先雖然是巡按,似乎是浙南各府縣影響力最大的官員了。

但是如此局面之下,誰也提不出一個具體的策略。似乎只能見招拆招,賊來我守。

至於怎麼守,其他他們也不知道。

而朱大典的錢塘江戰略,卻是左光先聽過的唯一一個可行性比較高的戰略。

隨即他又想到一個漏洞。

那就是如果真得錢塘江擺開戰線的話,西邊的要點,應該是是嚴州府,而不是金華。概因錢塘江從嚴州府出了羣山之中,守住嚴州府,就是守住了義軍繞過錢塘江的要道,即便賊人猛攻嚴州,嚴州多山,也比平原上好守。

只是現在說什麼也都遲了。

只能說,張軒來得太快了。

“有朱大人在,本官也就安心了。”左光先說道:“此番大敗賊人之後,我定然向朝廷推薦朱大人。”

朱大典眼睛微微一笑,說道:“好說,好說。”

如果張軒此刻知道左光先心中所想,自然嗤之以鼻,快慢從來是相對的,並不是義軍太快了,而是官軍太慢了。

現在的情況就很能說明問題。

此事正是十一月末。月亮只剩下淺淺一線。似乎天外有什麼人在悠閒才垂釣。只是因爲半夜無功,到了後半夜就收了魚鉤。

而此刻,所有火把都熄滅了。

所有戰馬的嘴中都塞了一根細棒,人的嘴裡面都咬着一個類似核桃的東西。所有人都牽馬而行,即便如此一路上的動靜,也不小。有不少人發現了大軍的行蹤。

每一個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

不是張軒濫殺無辜,而是戰場之上,沒有無辜。

即便有許嘉應引路,繞過了大部分村落,但也有好幾個村落是避不開的,這樣的村落,張軒都留下一百人把守。如果到明日天亮之前,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自然什麼也不用說了。

但是有意外的,只有一個處理方式。

就是殺。

張軒使勁的喘着氣。

很冷。

大軍從突擊金華城下,一路之上,也不是平川大路,而是夾雜着山路。如果僅僅是山路,張軒也就認了。他到底是在四川就入義軍的,當初的蜀道難也不是沒有走過。

但是還要渡過一條東陽江,卻要張軒有一些吃不消了。

而今是十一月,是農曆十一月,早已下霜。

河水不敢說,冰冷無比,但也溫度極低,而且行軍之中,沒有時間給你換衣服。東陽江不是一條大河,在許嘉應的指引之下,大軍涉水過江,水深之處,幾乎到人胸腹之間,整個人都溼透了。

張軒爲了以示與士卒同甘共苦。

第一個下水,然後站在東岸,看着一個個士卒從水中走出來。

即便這樣,也有幾個士卒,淹死在東陽江之中。

東陽江江水本就冷,張軒又被寒風一吹,衣服之上泛出一層白色,不是別的,正是白霜,衣袖也變得堅硬板結起來,幾乎要被凍住。張軒根本感受不到自己一點溫度。

終於等大軍過完之後,張軒纔算是喝了一碗薑湯。

這薑湯都有一點冷了,但是發寒的作用還在,才讓張軒有一點暖意。

而此刻,張軒已經能遙遙的看見金華城了。問許嘉應說道:“金華城西城那邊沒有問題吧。”

許嘉應對張軒的態度大爲不同了。

之前許嘉應對張軒,表面之上看得過去,但是實際上卻暗暗鄙視張軒賊將的名頭。而此刻許嘉應對張軒的態度卻改變了太多,無他,他跟着許都遊歷江南,見識過太多的官軍了。

太多的將領將士卒當奴僕。即便區區一個家丁,都可以驅使士卒。而待遇之差,千差萬別,根本不可以道計。從來沒有見過那一個將軍如張軒一樣。

行軍之中,一身當先,而吃飯喝水的時候,卻是親身在後。

這些道理其實很簡單,很明瞭,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是不多。

張軒是許嘉應看到第一個這樣做的將軍。

“將軍。定然沒有問題。”許嘉應說道:“我家公子事先考察過了西城,西城乃是金華城最爲薄弱之處。已經在城中安排了兩百白頭軍士卒,只要將軍在城外舉火,定然有一接應。”

“那就好。”張軒說道。

只是他話音未落,就聽見了黑暗之中傳來馬蹄之聲,張軒頓時色變。

這個距離已經距離金華城很近了,否則張軒也不會讓所有士卒熄滅火把,就是怕金華城中看到這裡的火光。雖然也派出了不少士卒,但是不許疾馳。畢竟在夜裡,這樣的馬蹄之聲,能傳出數裡之遠。

而偏偏有人如此。

只能說明一件事情,要麼這個人不是義軍的人,要麼就是有緊急軍情。不管是那一種,對張軒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報大人,情況有變。”秦猛過來說道:“我們的人看到,西城燈火通明,有無數民夫上上下下,正在連夜趕工。”

張軒一聽此言,頓時看向許嘉應,許嘉應臉色一變,說道:“將軍,這---,這---,我---我---”

一時間黃豆大小的汗珠,從許嘉應的額頭之上冒出來,他卻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或者說從什麼地方解釋。

“我知道,這不管你的事情。”張軒卻安慰他說道。

在張軒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個想法,也是覺得上當了。但是隨即想到,如果真的是陷阱的話,許嘉應定然是死間。只是他何不將大軍引如城中,再來一個甕中捉鱉不好嗎?

至於是不是計中計。

張軒根本不做考慮,無他,越精密的計劃,就越需要精密的配合,而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完成太過精密的配合,這個時代作戰計劃,必須有極大的容錯率。而這種反轉再反轉的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

“將軍。”許嘉應聽張軒爲他開解,頓時鬆了一口氣,他立即想到一個辦法,說道:“將軍,我們轉向北門,我進城將人安排到北門,咱們從北門破城。”

“不。”張軒說道:“來不及了。”、

從許嘉應入城,再在城中,將這些埋伏好的人手重新安排到位,非好幾個時辰不可。而此刻,張軒遙望東方,一顆啓明星閃耀無比,在沒有月亮的夜晚,他就是羣星之中最閃耀的顆。

而他如此明亮,也表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天快亮了。

張軒說道:“秦猛,西門那邊如何,把守嚴密不嚴密。”

秦猛說道:“很是嚴密,城外有一排鹿角,還有不少篝火,照亮了好幾里路。看上去有好幾千民夫一起動手,城牆之上,還有木架子,城中一直有人運送東西。”

“城門開着。”張軒大吃一驚說道。

“是。”秦猛說道。

張軒冷笑一聲,說道:“朱大典,似乎也太看不起張憑之了。居然敢半夜開城。”他轉過頭來,目光掃過所有將領,說道:“事已如此,半途而廢,絕不是我的風格,我欲從西門硬入,誰願意爲我踹城。”

“末將願往。”兩個聲音一起說道。

張軒看過去,卻是秦猛與一個不認識的將領。應該是楊繩祖的麾下。

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九章 攻城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八章 局面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章 俠義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章 奪門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章 攻城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
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九章 攻城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八章 局面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章 俠義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章 奪門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章 攻城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