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試點

張軒既然起了這心思,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試點。

爲了抵抗倭寇,整個東南沿海都是建立了衛所,這還是洪武末將,湯和主持修建的。寧波附近的衛所,距離舟山太近了一些。

萬一張軒的政策之中,出了什麼問題,讓很多人叛逃,曹營面子之上也不好看。

故而張軒就確定了紹興的臨山衛。

東南衛所幾乎都是爲了抵抗倭寇而建立的,故而臨山衛在杭州灣以南,但並不是不臨海。不過,比起定海,昌國等衛,要遠離舟山一些。

張軒帶着臨潁營三千士卒,還有張素一併去了臨山衛。

與鄭氏的談判還在繼續,不過在大框架不改變的話,剩下的不過是一些執行的問題,根本不用張素坐鎮。

而今日之事,對張軒來說很是重要,在內政之上,張軒實在有些隔行如隔山,讓張素參與進去,那也是自然而然的。

來到臨山衛之後,張軒很明顯的感受到一股繁華的氣息。

臨山衛,當初湯和建造的時候,是明顯軍事設施,整個臨山衛城,以及臨山衛所關係的各個衛所,乃至海邊的烽火臺,如是等等。

這是一個完整的軍事體系。

當然了這個軍事體系,已經不復存在在了。

否則,嘉靖年間的倭寇,就不會那麼猖狂。

臨山衛城,已經演變成如尋常縣城一般的存在,城中的居民與江南其他地方的百姓沒有什麼區別。完全看不出一點軍人的樣子。

而下轄的各個衛所,也演變成一個個村落。至於烽火臺什麼,都變成了廢墟,成爲孩童玩耍的樂園。

當然並不是這些衛所與尋常府縣一樣。有一樣是不一樣的。

臨山衛仍爲五軍都督府管轄,而不是城府管轄。

在明朝前期,衛所也是有財政任務,要上繳物資,糧食,還有軍械。但是後期衛所荒廢。這些全部沒有了。

但是這些東西沒有了,衛所還在,衛所所管轄的耕地還在,衛所的士卒後裔還在。

只是在朝廷的賬冊上消息了。

即便現在臨山衛也是臨山衛指揮使管轄,不是紹興府管轄兩者並不是一個體系的。臨山衛歸浙江指揮使衙門管轄。

不過,衛所荒廢,軍事體系的地位越發下降,各地衛所似乎也被當地官府管轄。

但是即便如此,每一個衛所都是一資源黑洞。

按朱元璋時期的數目,全國衛所總耕地面積,與所有官府所管轄的耕地面積是相當的,大概在四百萬頃左右。

張軒在他收集的資料之中,似乎提到張居正丈量田畝的時候,之所以一舉得到七百多萬頃土地的數目,就是在衛所的土地納入丈量之中。

不過,這些事情,對張軒來說,有些太遙遠了。

他首先面對的是臨山衛的情況。

“臨山衛的情況,你都弄清楚了嗎?”張軒問道。

張素說道:“已經弄清楚了,當初攻克紹興,臨山衛直接投降。故而當時大人的命令是命令臨山衛指揮使,原職留任。”

張軒點點頭,他雖然對個事情,並沒有太深的印象。但是張軒確定這個命令是直接發出的。

無他,當初幾乎所有的降官都得到這個任命。

羅玉龍這一段時間坐鎮南京忙得最多的,就是與羅戴恩一起,想辦法將江南重要府縣換成自己人。

張軒其實也是既得利益者,無他,因爲在襄陽城中對吉珪等人的大清洗,汝寧文人補充了這些空擋。

故而這一次對文官來說,是一次大升官。當初從汝寧跟出來的文人,即便當初不過是一個童生最少也能得一個縣令縣丞的官員,但凡有一些才能的,就能在六部之中,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官員。

這就是爲了古人想從龍的原因,簡直就是一步登天。

甚至南京之中,已經有童謠了。所謂的“陝北將軍汝寧官。”

不過,即便如此大批降官也不是好處置的,各地衛所在羅玉龍的處理序列之中,排在後面。

張軒說道:“這個臨山衛指揮使怎麼樣?”

“望之如山,輕輕一動,就地動山搖。簡直是一頭豬,不,豬哪裡比得上他。”張素說道:“我估計天下之間,沒有一匹馬能馱起來他。”

張軒說道:“既然如此,這人就交給你處置了。”

如果這個臨山衛指揮使,有些本事,張軒自然不吝重用。但是一聽張素的描述。張軒就認定了這個臨山衛指揮使,估計不過是一個大草包。

不是張軒歧視胖子,但是這種胖到騎不上馬,胖到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張軒要之何用?

“請大人放心。”張素說道:“這臨山衛指揮使身上絕對不乾淨。我會處理好的。”

張軒點點頭,有時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過,張軒還想尊重一下政治規則,一定不會弄出什麼莫須有的罪名。

如果真有人一點問題都查不出來,張軒絕對重用。但是這樣的人,在這個世道之中,張軒都沒有遇見過。

就是張軒自忖自己本身,如果想要查的話,也是一大堆問題。

“臨山衛指揮使以下各級官員佔據的田地有多少?”張軒問道。

“具體數目,”張素說道:“還要抄家之後,纔能有具體數目,不過,我估計僅僅佔據臨山衛三成。”

“僅僅三成。”張軒微微一嘆,覺得這個數目太少了一些。

不過,張軒也知道,衛所的虛弱,不僅僅張軒知道,江南士大夫也都知道,他們哪裡有見了田產不想辦法弄到自己手中的。

不過強龍不壓地頭蛇,臨山衛各級軍官才能保住這些土地。

“大人,要不要?”張素做出一個向下斬的手勢。

張軒沉吟一會兒,微微一嘆說道:“千年土地八百主。此事不可擴大化,凡是有衛所官職所佔據土地,再免職之後,土地自然歸國有,其他的土地,就放一放吧。”

“是。”張素說道。

雖然張軒關注臨山衛的政策執行情況,但是具體事務,張軒並不插手,而是所有公文都要在張軒那邊留下副本。

很快,以臨山衛指揮使爲主的一批衛所軍官,全部被拿下,以各種各樣的罪名,大多是欺男霸女,殺人放火之類的重罪,紛紛下獄了。

這些罪名沒有一個是捏造的,而且卻有其事。

這些事情,對張軒來說,不過是小事而已。隨即授田招兵。凡是與土地有關的事情,中國百姓都十分重視,不過一兩日,爲了幾畝薄田,報名的人從來不少。

張軒在臨山選來選去總共徵召了萬民新兵。將王進才召過來,讓他負責這些新兵訓練。

王進才自然是大喜過望,這就代表着他要高升了。

有張軒大軍壓境,整個臨山平靜之極,似乎所有人都接受了這個現實。張軒不能在臨山衛久留,準備離開臨山衛,將王進才召過來問道:“這一批新兵素質如何?”

“不如北方。”王進才說道:“江南的兵源素質不如北地,大人下一次我們在兩淮招兵如何?”

在王進纔看來,這些新兵的素質,根本比不上普通的河南流寇。

無他,河南流寇最少是殺過人見過血,也有一種你死我活的狠勁。但是這種狠勁在江南士卒身上沒有。

特別是紹興一帶,幾乎是大明最繁華的地帶了,即便是後世,繁華大城市中的士卒吃不了苦,也是問題所在。更不要說這個時候了。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這就要看你訓練的如何了。”

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三章 搶飯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五章 鐵模?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章 王度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章 搬家第九章 搬家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
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三章 搶飯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五章 鐵模?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章 王度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章 搬家第九章 搬家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