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城陵山磯

“末將拜見國公。”衆將一起行禮說道。

張軒一擺手說道:“無須多禮。”

叮叮噹噹的甲冑碰撞之聲。張軒掃視全場,所有人都不敢與張軒對視。張軒目光掃過,他大帳之中大小將領最少有幾十名之多,還有更多將領,根本沒有資格站在大帳之中,而是站在帳外聽宣。

張軒手握兵權多年,他自己或許沒有覺得。但是在下面看來,他一舉一動,都有一種威儀在。

“末將許都請罪。”許都說道:“臣未能引敵軍出城,還請大將軍責罰。”

“此非將軍之過。”張軒笑道:“乃是許將軍聲威太盛,馬鑾當了縮頭烏龜了。”

“哈哈哈----”帳中一陣大笑。

張軒說的笑話,好並不好笑,下面的人都一定會笑的。張軒僅僅是說笑而已,其他他心中很失望,岳陽城中人馬巋然不動,讓張軒心中一陣鬱悶,這岳陽城一定要硬打嗎?

張軒對胡澹說道:“胡先生,說一下明軍情況?”

胡澹說道:“明軍鄖陽侯李過,已經帶領數萬大軍從西而來,預計數日之後,就要與我等隔着湘江對峙了。而長沙方面也派了不少援軍補給,還有一個消息,就是何騰蛟授命督師岳陽,我們的對手也從馬鑾變成了何騰蛟。”

張軒說道:“何騰蛟?諸位誰與何騰蛟交過手?”

“末將與何騰蛟交過說。”一名將領大聲說道。隨即站了出來。

張軒一看,說道:“原來是程將軍。”

這個就是當年的徐州土賊程繼孔。而如今程繼孔已經看不出一絲草莽之氣了。成爲一個合格的將領。

“正是末將。”程繼孔說道。

張軒說道:“那麼就請程將軍說一些何騰蛟這個人。”

“是。”程繼孔就將當初何騰蛟擔任淮海兵備道時,圍剿徐州土賊的事情說了出來。

張軒聽了幾句之後,心中想起來了,這些事情在徐州的時候,他也留心過,當時何騰蛟得用的幕僚就是寫《初刻拍案驚奇》的凌濛初,讓他印象深刻,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何騰蛟用兵之道,中規中矩,不像是兩軍交戰,而是平定民亂的路數。

但是這樣的路數,放在兩軍交戰之中,卻是討不了好的。

張軒等程繼孔說完之後,示意讓他回去,說道:“南明小朝廷已經沒人了,何騰蛟用兵之道,不過爾爾。如果是孫督師在此,我自然退避三舍,至於這位何督師。我等着他。”

“不過在此之前,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羅岱。”張軒說道。

“末將在。”羅岱說道。

張軒說道:“繞過岳陽城從東側突擊南下,道路探明沒有?”

羅岱說道:“很多都是官道,根本不用談明。隨時可以繞道南下。”

雖然說岳陽是湖南門戶,是湖南的正門,但並不是不過岳陽就進不了湖南了。

岳陽要發揮門戶作用,發揮軍事重鎮的作用,敵軍進犯的時候,自然不能避開岳陽,而馬鑾這一副縮頭烏龜的樣子,安全都是安全了,但是將岳陽城外所有控制區域,都拱手交給了夏軍。

夏軍自然有了自由行動的權力,說繞過岳陽城,就繞過岳陽城。

只是比起岳陽東側逐漸高起來的山地,真正的水陸交通最好還是走岳陽。

張軒說道:“從天開始,你就向南突進,我不做遙制,你能突擊多遠,就突擊多遠,那麼你能打到長沙城下,我由這你。”

羅岱眼睛一挑,覺得這個任務實在太符合他的性子了,說道:“末將明白。”

“不過要注意安全,不要讓包了餃子。”張軒說道。

張軒的擔心並不是多餘,湖南山地河流都很多,固然有洞庭湖周圍的平原地帶,但是多種水稻,未必適合戰馬奔馳,這樣的地理環境之下,有太多的辦法讓羅岱跑不起來。

跑不起來的騎兵,還不如步卒。

這也是張軒要將他們放出去的原因,這裡的地理環境限制了,騎兵的作用,騎兵是離合之兵,約束在身邊,未必有什麼用處,不如由着羅岱的性子大鬧一場,說不定會帶來驚喜。張軒身邊還有秦猛部,秦猛部屢屢折損,但依舊有一千多餘騎,僅僅用戰場上的突擊卻也夠了。

“大將軍放心。”羅岱說道:“想抓住我,就是孫傳庭復生也沒有辦法。”

張軒又說道:“周輔臣。”

“末將在。”周輔臣說道。

張軒說道:“明軍後勤就在一條水道之上,最近我要你突入洞庭湖之中。有沒有把握。”

周輔臣說道:“大將軍,水道倒是能衝過去,只是有城陵磯卡着。恐怕損失非小。”

張軒欲用兵於岳陽,豈能不察城陵磯。城陵磯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城陵磯本身,也要說城陵磯所在特殊環境。首先城陵磯是城陵山的一部分,或者是城陵山蔓延到水裡的一部分。

依山靠江,山上設寨,渾然一體,很容易守衛,而且高處設炮臺,轟擊江中,也很容易。

當然這僅僅是一點。

還有一點是水情複雜。

這裡是長江與湘江的交匯處,凡是水域交匯的地方,往往水情都很複雜,而且這裡風向多變。船隻航行到這裡很容易出問題。常常在這裡停泊。當然那是太平年間的事情了。

而今雖然是戰時了,但情況並不會更改什麼。

船隻冒然然經過這一段江面,沒有事情還好,不過是捱上幾炮而已,大明大炮數量少,即便城陵山上,也不會有太多的。周輔臣所部兩百餘艘戰船,光水手都有一萬多人。損失一些,是損失起的。

卻擔心一旦水情有變,再加上城頭轟擊,可就不好辦了。畢竟如今是夏季,盛行南風,而湘江又是北流的,可以說是逆風逆水。

“如此說來,欲入洞庭湖,先拔城陵山?”張軒說道。

“正是如此。”周輔臣說道。

“既然如此。”張軒說道:“那你現在長江上盯住了李過所部,不能讓他輕易過江。”

“是。”周輔臣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可見強行通過此地,對周輔臣來說也是壓力很大。

“許都。”張軒說道。

“末將在。”許都豈能猜不到張軒的用意。

“這城陵山就交給你了。”張軒說道。

“末將遵命。”許都說道。他卻不敢打包票。因爲他來的早,已經細細考察過城陵山了,城陵山並不高,地勢也不險要,但是它西邊是湘江,東邊有兩個大湖,幾乎是個路橋的形態,周圍地方多是山峰。

不奪此地,連岳陽城牆都摸不到。

而這樣的地方,以馬鑾的心態。又怎麼不派重兵把守,從馬鑾就任岳陽城一來,這城陵山上從來沒有停止過修建,如今上面已經有座小城,城牆綿延,似要東臨湖,西臨江。修一道長城的意思。

這樣的硬骨頭,縱然是許都這樣狂傲的人,也不敢在張軒面前打包票。

“王大炮。”張軒說道。

“末將在。”王大炮說道。

張軒說道:“你帶着炮隊,去幫許將軍一把。”

“末將明白。”王大炮說道。

許都一聽這話,心中也安心下來。畢竟張軒火力安排之中,真正的千斤大炮都在張軒直屬的王大炮手中,各部僅僅有小炮而已。此刻攻山所需要的就是重炮。多一門重炮就多一分底氣。

“多謝大將軍。”許都說道。

“自家兄弟謝什麼?”張軒說道:“只要打好仗就行了。”

隨着張軒將事情安排妥當,南征第一戰,雙方主力的交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二十四章 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二章 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
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二十四章 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二章 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