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

“大人,這城攻嗎? ”賀虎頭說道。

“你覺得怎麼樣?”張軒問道。

賀虎頭搖搖頭說道:“這城不好攻。”

張軒點點頭,路振飛下手很狠,將縣城之外幾乎所有民房都一把火給燒了。

因爲三層高的木樓甚至與城牆相差無幾了,張軒看出城牆附近的痕跡,能直接從城外的樓房登上城牆。連攻城器械都不用打造了。而且護城河大部分也被填平了。

不是因爲別的,就是爲了佔地建樓。

看來違規建築,不管是古代與現代都有。

能一把火燒了這麼多房子,張軒數來,大概有千餘棟之多,不知道要讓多少百姓無家可歸了。能做到這一點,就說明路振飛是一個有手腕的人。

如此一來,張軒又何必非要去碰着一個硬石頭啊。連賀虎頭都能看出來的事情。張軒又怎麼看不出來。

“諸位將軍都回來了嗎?”張軒問道。

“回來了。”賀虎頭說道:“都等着將軍你回去的。”

不多少時,張軒就回到大營之中,卻聽大營之中人喊馬嘶,尤其是馬嘶之聲大大增多,就知道楊繩祖與金聲桓都回來了。

張軒進入大帳之中,幾十員將領都起身說道:“拜見統領大人。”

“坐。”張軒手向下一虛按說道:“楊將軍,金將軍兩人收穫如何?”

“大人,破了三個圍子,收集糧食二百石。”金聲桓說道。

“睢寧附近似乎被官府堅壁清野了。”楊繩祖說道:“留在城外的都是小民,沒有什麼大戶了,故而空手而歸。”

張軒點點頭說道:“我軍糧食還算充裕,記住只打大戶,只要糧食,不要隨便殺人,給他們打一個欠條便是了。”

反正欠條之上,寫的是吳王的名字,將來也是新朝的朝廷去還,張軒纔不介意亂許諾的,空頭支票而已。

“切記,義軍與官軍不同,決計不可亂殺人。”張軒說着,目光在金聲桓身上微微停留,才轉到其他地方。

金聲桓感受到張軒的目光,手心微微見汗。

現在張軒麾下各部之中,也就是金聲桓所部的軍紀最差。軍紀問題從來不是變化一張旗幟就能改變的,當官軍的時候軍紀不好,轉到義軍之中,立即就變成了軍紀嚴明瞭。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故而這一段時間,金聲桓所部之中,因觸犯軍紀,已經被張軒處置了幾十個人之多,其中有跟着金聲桓的舊人,也有軍官,有一次金聲桓麾下人想要搞兵變,結果張軒立即派臨潁營與保定營圍住了金聲桓的大營。

還是金聲桓出營請罪,並交出十幾個軍官,纔算瞭解此事。

現在想來金聲桓心中還有餘悸。才明白,在官軍之中幾乎一錢不值的軍法,在張軒這裡卻是最重要的,張軒寧可鬧一場兵變,也不許下面的士卒不遵守他的法令。

“我剛剛看睢寧城防如何,路振飛重兵把守,不好對付。我準備繞過睢寧南下。”張軒說道:“諸位以爲如何?”

曹宗瑜絕對不會出面反對張軒的,即便有意見,也會私下的說。而袁時中與楊繩祖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畢竟義軍攻城不下,繞城就走,實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至於金聲桓剛剛受了張軒的警告,也不會說什麼。

此事,張軒一言可決。

“謹遵大人之令。”衆人說道。

隨即張軒開始發佈命令,說道:“各營警戒,曹宗瑜。”

曹宗瑜說道:“末將在。”

“由你部在睢水之上搭橋。”張軒說道。

“是。”曹宗瑜說道。

“其他各部在曹宗瑜搭橋之後,依次過河。”張軒說道:“我就不信了,這千里運河,他路振飛能全部擋住。秦猛。”

“末將在。”秦猛說道。

現在徐州一戰之後,縱然秦猛將麾下的騎兵還給了金聲桓,但是各部抽調一些,張軒還是將秦猛部下湊成千騎,作爲張軒的近衛。一般與臨潁營一起行動。

“派人給路振飛送一封書信,就說我在南邊等着他。”張軒說道。

“是。”秦猛說道。

張軒一聲令下,秦猛動作非常之快。

不過一個時辰,一支箭就射在睢寧城頭之上,長箭之上還纏着一封書信,下面的人,立即給了標將文懷忠,文懷忠不敢怠慢,立即送到了路振飛的手中。

路振飛看完嗎,微微皺眉說道:“這張賊好生滑溜啊。”

就路振飛來說,他寧可張軒來攻睢寧城,睢寧城是小城,城中有足夠的士卒把守,縱然城牆並不是太高,但是物資充裕,守上一個十幾日,乃至一兩個月,都不是問題。那個時候江南的援兵,也應該到了。

但是賊人就這樣走了,讓路振飛卻很難辦,畢竟敵強我弱,想要野戰克敵,卻不那麼容易了。

“大人,我們該怎麼辦?”文懷忠說道。

“怎麼辦?”路振飛沉吟一會兒,說道:“派人調船隊過來,我們走水路南下,護着黃河一線便是了。”

“那麼歸仁集怎麼辦?”文懷忠說道。

“怎麼辦?”路振飛說道:“我是漕運總督,當以漕運爲重。”

黃河奪淮入海,從徐州一路向東南而流,這一段漕運,其實也是借用了的黃河的水道。對路振飛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障運河,保障這一條北京的生命線,而不是區區小鎮。

縱然歸仁鎮,是江北有名的繁華之地,號稱小蘇州,也是一樣的。

必須有所取捨。

兩軍在睢寧稍稍接觸,帶着幾分波瀾不驚,隨即分開了,張軒本以爲,他下書挑釁,就能讓路振飛追過來,到時候他再殺一個回馬槍,正好大敗路振飛,卻不想路振飛卻不是邱磊。

這一老狐狸,根本不是區區言語所能動的。

“不過,這樣也好。”張軒心中暗道:“反正我就是準備南下的。”

張軒的目光在地圖之上來回的看,向西南方向,看過去,哪裡不是別的地方,就是鳳陽。

畢竟華東平原之上,沒有絕對的天險,張軒想去鳳陽,沒有什麼關隘能阻擋的住,除卻一條淮河之外。所以張軒到鳳陽之前的最大的困難,其實就是如何想辦法,在無聲無息的之間渡過淮河。

故而他一心給外人看他與路振飛糾纏不休,好讓所有人以爲他意在運河。而暗地之中,想辦法突襲鳳陽。

除此之外,他還在等消息。

等的就是孫傳庭的消息。

孫傳庭一動,他就不用在這裡磨洋工了,直接掉頭南下,直撲鳳陽而去就行了。

“只是,這孫傳庭到底什麼時候纔出動啊。”張軒心中鬱悶,他鬱悶的是記不起歷史細節了,他實在是記不清楚孫傳庭與李自成最後一戰,是什麼時候打的。只能暗自等待。

而且他也知道,即便孫傳庭動了,消息傳到他耳朵之中,恐怕也需要十天左右。

這個時代的消息傳遞就是這樣讓人無語,而張軒麾下比羅汝才還不如,羅汝才至少有專門的情報機關,不給力是不給力,而張軒根本就沒有,不是不想有,而是找不出可擔任大任的人才。

“人才啊,人才。”張軒一想到這裡,就切切實實的明白什麼叫做,求賢若渴。

不過,張軒的消息閉塞,並不代表其他人的消息也閉塞,孫傳庭方面的消息,張軒不知道,但是其他卻已經知道了。比如李自成。

此刻的襄陽城之中,顯然一片火熱之中。李自成出兵在即。

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
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