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炮戰

“什麼東西?”張軒問道。

“紅夷大炮。”羅岱臉色有些陰沉。

“多少?”張軒問道。

“最少有五十位之多。”羅岱說道:“這僅僅是我觀察到的,有沒有更多,就不知道了。”

張軒皺起眉頭,對着這些紅夷大炮的到來,感到頭疼之極。

夏軍在火器上佔據優勢的,只有鄭氏的火炮,即便鄭氏的火炮也未必能比得上紅夷大炮。

如果剛剛開始紅夷大炮是西洋艦炮的復刻版的話,但是現在的紅夷大炮都已經被明朝本土消化了。

因爲需要的不同,紅夷大炮的發展方向也不同,往重型方向發展。

甚至後來發展出幾萬斤大炮。

從鄭芝龍船上卸下來的艦炮,未必能比得過。

更讓張軒心中不爽的是,這些火炮大多數是崇禎的遺產。

清軍並非沒有火炮,是有,在大淩河之戰,就動用過幾十門火炮。

但是清軍國力限制,根本沒有那麼多鑄造能力。

這還是打下北京之後,將九邊的火炮,與北京的火炮從城牆之上卸下來。

從鎮邊的國之重器,一下子變成了清軍南下攻城的利器。

張軒估計清軍手中的紅夷大炮,絕對有兩三百門之多。這樣大規模的炮隊,夏軍在重型火炮之上,根本沒有優勢。

也不能次次從鄭芝龍那邊抽調火炮。

鄭芝龍與曹營之間,畢竟還差了一層。

而且更讓張軒擔心的是,這些火炮的到來,給張軒大洪山北麓各處營地,帶來直接的威脅。

一場炮戰,不可避免了。

張軒說道:“將王大炮叫過來。”

“是。”不過片刻,王大炮就被叫過來。

自從張質建立起南京火器廠之後,王大炮很快被排擠出火器生產領域。

無他,王大炮的技術,比起南京那些老工匠,根本不夠看。王大炮不願意自取其辱。

就成爲了張軒火炮部隊的負責人。

隨着火炮數量增多,一些小炮都被張軒分配下去了。如虎蹲炮之流。

張軒握在手中的都是重炮。

而這些就放在王大炮麾下,張軒說道:“你立即帶着你手中所有的重炮去白水寨。”

王大炮一聽,心中頓時一動,他專職成專門炮兵之後,幾乎沒有打過什麼硬仗。

很多時候,僅僅是放炮,就行了。

而此刻被張軒鄭重其事的說,頓時帶着一絲激動,問道:“可是東虜的紅夷大炮?”

“正是。”張軒說道:“可有信心。”

王大炮說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還請國公放心。絕對沒有問題。”

“小心點,去吧。”張軒對跟隨自己的舊人,還是有一些感情的。

“是。”王大炮說道。

隨即張軒也下令全軍暫停進軍,最遠的營寨,就是白水寨了。

白水寨之所以叫白水寨,是因爲他比鄰白水。橫跨白水兩岸。

而白水是漢江的支流,流入滾江之中,然後流入漢水之中。

白水並不是一條很大的河,只是這裡距離棗陽城,也不過幾十里了。

可以說就是棗陽郊外了。

爲了慎重起見,張軒也不再繼續北上了。

隨即他又下令,將後方囤積的火炮,全部運過來。

這樣一來,任誰都知道,白水寨有一場大戰。

武興元年三月末。

正是春暖花開的日子。但是戰場之上的肅殺之意,卻遮蓋住了春暖花開的微微暖意。

地面微微的顫動,無數青草微微搖晃,似乎在跳舞一樣,隨即無數馬蹄踏過,將這些青草踩進泥土之中,唯有馬蹄鐵在陽光之下偶爾閃爍着一絲寒光。

清軍大隊人馬在棗陽之前展開。

在大隊清兵之後,有無數馱馬拉着火炮,每一門火炮都要數匹馱馬才能拉得動。

所過之地,都留下了深深的車轍。

在白水寨之前,數萬人馬,都停了下來,靜靜的等候,只有紅夷大炮還沒有到位。

阿濟格乘着這個時候,遠遠的眺望白水寨。

白水寨其實是兩個營寨聯連在一起。

白水河從白水寨之中闖過,南北兩寨分佈白水兩側,中間有好幾道橋樑連接,甚至寨牆之上,也有吊橋相連接。渾然一體。

而白水寨看上也非常堅固。

整個白水寨能容納三萬人左右。

所有寨牆都是實木拼湊而成的,中間有夯土,遠遠的看上去就是一座小城了。

更讓阿濟格看重的卻是,一個個炮臺。

阿濟格透過千里鏡,一個個掃過去,沒有數清楚白水寨上面有多少火炮。但是數量定然很多。而且大多都是重炮,或許比紅夷大炮小一些,但是威力一點也不少。

一瞬間阿濟格又想到了鐵模鑄炮法。

清軍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火炮,那是清軍繼承了崇禎的遺產,鎮守九邊的,鎮守京師的火炮,全部落到了清軍手中。

但是夏軍的底子,阿濟格很明白,流寇出身,而大明在南方雖然有不少火炮,但是真正的重炮遠遠不是九邊與京師可比的。

“鐵模鑄炮法。”阿濟格深吸一口氣,再次想到了這一點。暗道:“回京之後,一定要與九弟說說,定然要大力推廣。”

不過,現在並不是說這個的時候,阿濟格問尚可喜說道:“智順王,爾之紅夷大炮能否破敵?”

尚可喜看着對面的情況,微微有些皺眉,一看對面就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但是此刻他卻不能說出軟話,說道:“請八王,敬候佳音?”

“需要幾日?”阿濟格問道。

尚可喜說道:“請八王給屬下五日。”

阿濟格說道:“好,就給你五日。”

阿濟格安排好尚可喜之後,再也不去管尚可喜如何攻寨了。而是調集蒙古騎兵,再加上漢軍各部,圍繞着白水寨,張開一張大網。

圍點打援。這種手段,阿濟格太熟悉了。

因爲是張軒的手段太老了一些,這根本就是孫承宗故智而已。

阿濟格自然知道該怎麼應對,將敵軍分割包圍起來。一一殲滅。

自從有了紅夷大炮之後,這樣的應對都有成例了。

阿濟格只需等白水寨向後方求援就行了,就好像是野獸捕食一樣。

此刻隆隆的炮聲想起。

卻是紅夷炮隊開火了。

滿清的紅夷炮隊,很多炮手都是孫元化當年的舊人,這些瞄準辦法,都是葡萄牙人那一套。

不敢說多先進,最少不是用眼睛直瞄的水平。

剛剛開始幾炮,都是校射而已。

雖然紅夷大炮的準頭並不是太好。但是轟擊一定範圍還是可以的。

不過三兩發之後,就有炮彈砸進了寨牆之上。

“轟。”的一聲,炮彈被寨牆彈開了。

白水寨的防禦能力並不是太差的。

隨即白水寨之中也開火了。一枚炮彈遠遠射了過來,只是沒有多遠,就落在地面之上,在地面之上打了幾滾,就成爲地面的一塊裝飾品。

隨即又是一枚炮彈打了出來,這這一枚炮彈打得更遠一點,但是依舊沒有夠着炮兵陣地。

但是第三炮又開始了。

這一炮越過了炮兵陣地,打到炮兵陣地後方。砸進隊列之之中。砸翻了好幾名士卒。

一時間清軍一陣譁然。阿濟格下令軍隊撤退百步。

尚可喜臉色立即嚴肅起來了。

紅夷炮隊之前面對的對手,就如同王大炮面對的對手一樣,架起炮直接轟便是了。

而今天不同,尚可喜分明看得出來,對方也是正在校射。

而且對面的火炮射程並不太近,明顯能夠得着炮兵陣地。雖然知道這一戰,定然很棘手,但尚可喜也沒有想到棘手到如此地步。

他心中瀰漫出一絲苦澀之意。

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章 瑣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章 王度
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章 瑣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章 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