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講史

?

第七十六章 講史

從信陽離開之後,大軍北上,並沒有繼續攻打縣城,一來信陽城之中的糧食足夠大軍支撐一段時間,另一個方面,就是進入河南大平原地帶之後,才真正見識了什麼叫做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了。

有的縣城根本不用攻,基本上沒有幾個人把守了,但是打了縣城又如何?縣城之中也是空空如也。從縣城之中所奪到的糧食,還不夠本縣的饑民吃了。羅汝才也不忍心,從這些饑民口中奪食。

如果說張軒在南陽還是聽到有人吃人肉的話,張軒對此的瞭解,還僅僅存在於傳聞之中。但是中州大地之上,他親眼看見了,還是大批量的。

十幾具屍體好像殺豬一樣掛在架子之上,公然論斤賣肉。張軒第一次縱兵殺人,將這個肉鋪之中的人都殺了,將這些死人全部掩埋了。

但是僅僅這樣就夠了嗎?

張軒常常在趕路的時候,看見很多細碎的骨頭,是人骨。上面還有牙印,不難想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所謂易子而食,從來不是一句笑話。

張軒的情緒變得低沉起來,連羅玉嬌也不搭理了。

張軒與羅玉嬌的關係在周黨一事之中,迅速發展。最少張軒不再避開羅玉嬌了,連往江南之事也很少提了。

不知道是不是,張軒的情緒不對,從羅玉嬌口中傳到了羅汝才的口中,還是因爲別的事情,羅汝纔將張軒叫到身前,讓他將他那個百餘人的小營先放在一邊。

張軒所部,在信陽城一戰後,本應該補充的,卻不想張獻忠與羅汝才決裂,羅汝才走的相當匆忙,沒有時間給張軒補充,張軒隨時傷員好了不少,但是人數僅僅二百人上下。張軒編成了兩個百戶,一個給曹宗瑜,一個給了鄧和。行軍什麼都他們都很熟悉了。

這個時代的人很能吃苦,故而只有能吃飽,他們一天行軍七八十里也是很容易的事情,當然了,如果讓他們放開跑的話,一天跑上百餘里也是可以的。現在限制他們行軍速度的不是別的,就是輜重。

張軒所部現在是醫療營的護衛。他們自己根本快不起來。再加上左良玉被張獻忠吸引走了,後面沒有了追兵了,也就沒有壓力,無須走太快了。

“學生拜見掌盤子。”張軒在馬上行禮道。

“跟着我。”羅汝才的鞭梢一指。讓張軒根在他的後面,張軒小心翼翼落後羅汝才半個馬頭,說道:“掌盤子叫我來,不知道有什麼事情要吩咐。”

羅汝才說道:“沒有什麼事情,就是想聽你講古。他常常給部下講古,我聽玉嬌說挺有意思的,來給我講講,我們走的路是當年嶽武穆北伐的路線?”

張軒回頭一看,卻見羅玉嬌在後面給張軒眨眨眼睛。

羅汝才所謂的講古,是張軒對部下訓練的一部分,張軒訓練士卒,先是軍訓,然後讓曹宗瑜與鄧和傳授實用的戰技,其實在沙場上能用得着的,也就是那三兩下,張軒還教授部下識字。沒事的時候,就給部下講史。

其實稍稍有一點見識的現代人,都能將很多古代人物說出一二三來。但是在羅玉嬌的眼中,簡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人才怎麼不推薦給父親,順便讓他老人家,看一下他未來女婿的實力。

羅汝纔在張軒攻破信陽城之後,就對張軒另眼相待。心中已經將張軒當做自己家的女婿了,也就順着羅玉嬌的意思,看一下張軒到底有什麼本事。

畢竟未來岳父對毛腳女婿的考驗,在結婚之前絕對沒有結束的意思。

“正是。”張軒一時間也沒有時間沒有想明白其中關節,但是羅汝才問了,自己又如何能不說,就指着郾城方向,說道:“這就是郾城,當年嶽武穆就在郾城大戰。大敗金軍,地打朱仙鎮,隨即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張軒隨即將郾城大戰,十二道金牌的故事,以及岳飛之死,天日昭昭之語。給羅汝纔講了一遍。

羅汝才聽的波瀾不驚,倒是羅玉嬌聽的眉飛色舞,想來他在乎的是張軒在羅汝才面前侃侃而談,而不在乎到底在說些什麼。

羅汝才聽完,說道:“岳飛風波亭之事,我也聽過,不過沒有你講得如此曲折動人。”

張軒一時間臉上有些發紅,從歷史上來,他所講版本一定是經過後人再加工的。而不是原版了。羅汝才所聽到的定然比張軒所聽到的接近事實,很多歷史真相,並不曲折,也不精彩。很多曲折精彩的故事,往往不是歷史事實。

羅汝才陡然發問道:“如果你岳飛,你會怎麼做?”

這就是今人與古人讀史的不同,今人讀史,不過聽聽故事而已,但是古人讀史,卻是增長智慧。爲什麼同樣的書,讀出來就不同啊?因爲古人常常做自己樣的思考,將自己設身處地的進入史書的人物,自己想解決之道,再看古人爲人處世。而現代人都是看得太多,想得太少了。

張軒一時間陷入思考之中。

好一陣子才說道:“我或許去棄官歸隱。”

“爲什麼不造反?”羅汝才說道:“殺了宋高宗,或自立,或立他人爲帝?”

張軒說道:“岳飛部下之所以生死不負的跟着岳飛,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岳飛精忠報國,致力於北伐。一旦岳飛造反,他就變成了桓溫之流,借北伐掌控軍權,圖謀不軌。到時候有幾人願意跟着岳飛造反,而且宋文人掌權,鄙視武夫,視武夫爲亂國之源,這種情緒之下,岳飛即便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也必然掌握不了朝政,很多事情,都不是殺人能夠做到的,我也想過岳飛會不會割據襄陽,但是想來襄陽一地割據,夾在兩國之間,沒有後方的支持,岳飛即便再厲害也難免覆滅,而且以宋高宗所爲,說不得要寧肯借金兵之手,也要消滅岳飛。即便是爲棄官歸隱,也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爲一旦歸隱,從此隱姓埋名,即便是幾個衙役都能欺上門來。想來岳飛也是如此想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代的祖訓有是不殺士大夫,岳飛想他回到臨安,很可能被養起來。將來還有啓用之機,說不定下次北伐,還要用他。”

“只是岳飛不知道,宋高宗並不認爲岳飛是士大夫。”

羅汝才心中暗暗點頭,其實羅汝纔想得沒有張軒那麼多。畢竟羅汝才根本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歷史,不過左一耳朵,右一耳朵聽的故事而已,他心目之中的岳飛的形象,類似於評書之中的岳飛形象,根本沒有想那麼多。

但是他對張軒的一句話,分外的欣賞,那就是:“很多事情,都不是殺人能夠做到。”

這一點羅汝才很有感悟,他打生打死這麼多年,見得慘烈的事情多了去了,殺了多年,越殺世道越不好。殺人能解決一些事情,但是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

羅汝才說道:“從今之後,你就在我身邊講史吧。”

張軒猛地一驚,想要拒絕,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羅汝才見狀微微一笑說道:“放心吧,你那一點家當,誰也搶不了,你不過是暫時在我身邊講古而已,也是最近畢竟清閒,等忙起來,我那有空檔,聽你講故事啊。”

“是。”張軒鬆了一口氣,說道:“從哪裡開始講?”

“就從《史記》。”羅汝才說道:“我聽這本史書最有名氣。”

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四章 填壕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章 瑣事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
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四章 填壕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章 瑣事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