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

弘光小朝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之前明朝以文制武的策略崩潰,不得不將左良玉提高到掌中軍都督府事,將本來已經是虛銜的五軍都督府,再次充實起來。

但是這樣並不是說,各級文官都不掌管兵事了。

恰恰相反,各級文官依舊掌管了兵事,不過,左良玉是一個特例而已。

萬元吉就應該曉通兵事,被派到江西當巡撫,掛總督銜。

方國安在南昌的時候,雖然萬元吉同城相處,但是並不是太鳥萬元吉的,但是此刻遇見難題之後,不得不求見萬元吉。想讓萬元吉幫幫他。

無他,萬元吉是江西人,在江西省中還是很有影響力了。

本來安置朝廷體制,萬元吉是不可能在江西任職的,所謂的迴避制度。但是天下崩潰到了這個地步,很多事情只能從權了。

方國安見了萬元吉了,恭恭敬敬的拜倒,隨即將之前的事情說了出來,說道:“還請督師,看在小將忠心耿耿的分上,救小將一救。”

萬元吉對方國安並不太喜歡,畢竟萬元吉是江西人,方國安所部的軍紀,那也是有目共睹的差。萬元吉豈能喜歡方國安,但是現在這個時候,正是要精誠合作的時候,萬元吉即便對方國安有一千萬個不滿意,此刻也必須忍着。

“方總兵,快快請起。”萬元吉說道:“此事無須憂慮,我爲總兵擔下來了,只求總兵,今後要整頓貴部,嚴守軍紀纔是。”

“是,是,是。”方國安說道:“卻不知道,大人怎麼處置?”

萬元吉說道:“這個方總兵就不用管了。”

“是,是,是。”方國安不敢多問,留一些厚禮這纔回去了。

萬元吉掃了兩眼,根本沒有在意,吩咐下面的人道:“收下吧。”

他知道,他如何不收,方國安反而心中不安。

萬元吉更知道,方國安的意思,是讓他疏通武昌的關係,讓武昌方面給左良玉施壓,解了他東征的差事,但是萬元吉卻不想這樣做,他思來想去,說道:“備轎。”

萬元吉匆匆出門,他要去見一個人,一個他不想見的人。

在一座大院之前,上面掛着楊府的牌匾。萬元吉派人奉上拜帖,不過片刻,就被打回來了。

一個僕人說道:“我家老爺說了,楊文弱的人,他一個不見。”

萬元吉沉默一會兒,說道:“轉告你家老爺,就說,卻不知道盧公泉下有知,會讓他這麼樣做嗎?”

僕人匆匆離去。

不過一會功夫,就引萬元吉進來了。

書房之中,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不假辭色的說道:“萬吉人所來何事?”

“爲江西一省安危大事。”萬元吉說道。

好一陣子,這老者才中嘴中吐出一個字來,道:“坐。”

這人不是別人,是楊廷麟。他能容萬元吉如此,已經是相當忍耐了。

昔年,楊廷麟與倪元璐,黃道周爲天下三翰林之一,名重天下,他竭力主戰,爲楊嗣昌所不喜,派楊廷麟以兵部職方司主事,在盧象升軍中效力。

盧象升大喜過望,對楊廷麟非常信重。楊廷麟與盧象升志同道合,約爲知己。

盧象升爲楊嗣昌所排擠,帶殘破斷糧之士卒,困頓於真定北部賈莊一地。盧象升知必不可免,乃派楊廷麟去高起潛軍中求援。

楊廷麟在高起潛軍中,痛哭求援,但高起潛置之不理,隨即楊廷麟知道,援軍不可能到,又回盧象升軍中。

還沒有到,就聽說盧象升全軍覆滅,盧象升戰死。

事情到這裡完了嗎?

沒有完。

盧象升死後,楊嗣昌暗示下面的人,一定要說盧象升沒有死,想將敗仗的責任,推到盧象升身上。

楊廷麟找到盧象升的屍體,但一直停棺八十餘天,朝廷才確定了盧象升已死。還不準追贈盧象升。

楊嗣昌至盧象升於死地,甚至讓他死後也不得安寧,作爲盧象升的摯友。楊廷麟對楊嗣昌的恨意,那就不用說了。

而萬元吉更是楊嗣昌得用之人,是楊嗣昌的親信。兩者之間,更是冰炭不同爐。

如果不是如今天下局勢岌岌可危,楊廷麟即便是死,也不會萬元吉同席而坐的。

其實萬元吉內心之中,固然覺得有一點對不起楊廷麟,但是這種情緒並不深。

在他想來,楊嗣昌的路線是正確的,在當年的危局之下,必須有所取捨,攘外必先安內。

只是事到如今,說這些還有什麼用處。

萬元吉將思緒從往事之中收了回來,說道:“而今有一件事情,請楊大人幫忙。”

楊廷麟已經冷冷的說道:“講。”

隨即萬元吉將方國安之事,說了出來。

楊廷麟聽了之後,默默的端起茶杯。

所謂端茶送客,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萬元吉說道:“我知道楊大人的意思,遼國公固然有一些爲難方總兵的意思,但是遼國公的辦法,未必不是破局之策。”

楊廷麟說道:“那你來找我幹什麼?”

戰事現在僵持不下,但是攻守之勢,並沒有改變。優勢在曹營一方,如何在扭轉江西戰場,近而扭轉整個戰場的局面,也並不失爲良策。

江西奪下饒州,廣信之後,可以直接出兵金華,攻入浙江省中。從廣信到金華,是狹長的河谷地帶,數個盆地相連。可以供大軍行軍,而其他地方,浙江與江西其他地方,都是山勢相連,大軍行動不易。

否則,羅汝才也不會讓張軒從這裡攻入江西了。

即便當初朱元璋爭霸天下的時候,這一條要道,也是往來征戰地。明初大將胡大海的功績之一,就是從此地攻入金華。

“只是方國安前方東出,敗績而歸,依然破膽,即便遼國公再次督促,也未必有什麼辦法,恐怕還有將這數萬大軍輕擲。天下如此局面,已經損失不起了。故而吉人想請楊大人出身,督促方國安所部東出。我也會抽調南昌兵力相助。” 萬元吉說道:“卻不知道,楊大人意下如何?”

楊廷麟沉吟一會兒,但依舊擋不住心中一片憂國憂民之心,暗道:“如今這個局面下,捨我其誰。”

江山凋零如此,無數能幹的大臣早已不在了,沒有一個人有如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的能力與威望了。

楊廷麟細細數來南昌之中,通曉兵事的大臣,卻發現除卻萬元吉與自己之外,恐怕寥寥無幾了。

說道:“我答應你。”

說完這一句話,隨即將茶碗再次端起來,送客之意,非常明顯。

之前所言,乃是公事,還可容忍,但是而今公事談完了,楊廷麟卻不想再見萬元吉了。

哪怕是一眼。

萬元吉只能離開楊府。

出了楊府之後,萬元吉放下心來。

固然他忍受楊廷麟的臭脾氣,很是難受。但是對楊廷麟的能力還是比較相信的。

既然楊廷麟答應下來,就一定會做好的。

只是出征不是一件小事,而且這一次也要將他在南昌城中籌備了這麼大半年的本錢也帶上去。萬元吉還有很多事情要辦。

“速速回府,讓胡以寧來見我。”萬元吉說道。

“是。”僕從立即說道,隨即匆匆離去。

胡以寧就是萬元吉精心準備的南昌兵的統領。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都以山民爲主,也算善戰。這是萬元吉到任南昌之後,一直在抓的一件事情。

從來沒有鬆懈過,而今日也到了該用的時候了。所以萬元吉準備將這一支軍隊給楊廷麟,讓他統率大軍東出。

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九章 羅玉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十六章 決戰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九章 搬家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
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九章 羅玉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十六章 決戰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九章 搬家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