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

戰事的變化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明軍的援軍雖然還在數裡之外,但是似乎達到戰場已經成爲定局了。

從岳陽城到城陵磯大約有十五里,又是官道。現在能被看見煙塵,就知道援軍要不了多久就能到達了。

首先發現的這一點是王進才。

因爲視線關係,有城陵山遮擋着,從北邊看不到城陵山南邊的情況。

而王進才這個位置卻是比較開闊的。

一見這情況,王進才心中一緊,暗道:“老子要交代在這裡嗎?”

江岸這個戰場,人數並不多,但是打的很分散。幾乎一衝上岸,就是短兵相接,王進才所部始終是處於各自爲戰的情況之下,還好,阻攔的敵人並不算太多,而王進才所有沒有將寧波軍全部投入戰場之中。但是至少投入一個營。

這三千士卒,在換乘小船上岸的過程之中出現了種種意外。折損了不少人,但是對比明軍,還是在人數上佔據優勢,不過因爲換乘船隻的緣故。一時間形不成合力。

有的在前,有的拖到後面了。

故此,王進才一直處於廝殺的最中心,他身後的將旗始終不倒,用以鼓舞士氣。

“放花炮。”王進才手死死的握住長刀,將手與刀柄纏繞在一起的白布早就成爲了血紅之色,隨着鮮血乾涸,一點點的發黑。

這些花炮是約定好的告急信號。王進纔不到最後是不能發射的,而如今在王進纔看來,已經是最後關頭了。

因爲在船上的時候,不少人身上都被淋得溼透,很多花炮都啞火,點了好幾個,纔有一個在天空之中爆炸開來。

王進才見花炮炸響,將頭盔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只見他滿頭大汗,頭上油光大盛,就好像要板結一樣,因爲是夏季,一股汗味撲鼻而來,是一種男子漢的鐵血味道。

“兄弟們。”王進才說道:“老子帶你們拼命了。”

隨即再次衝在最前鋒,向城陵磯方向殺了過去。。

作爲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什麼時候能滑頭,什麼時候不能滑頭,再明白不過了,此刻他拼起命來,勇猛之極,絲毫不必羅岱差多少。

一時間殺的明軍步步後退,因爲戰場本就不大,一時間就退到了城陵磯之下。

如果將鏡頭從王進才頭上向北挪移,就會看見,被兩面圍攻,竭力奮戰的楊從義,從楊從義再往東北方向,就會看見前仆後繼的臨潁營,而從這個方向再往北挪移的話,就能看見張軒的大帳。

張軒在大旗之下,遠遠的看見王進才的花炮。

猶豫距離的原因,花炮的爆炸之聲,在張軒的耳邊並不清晰,因爲被很多炮聲遮蓋下去,唯獨在天空之中炸開的硝煙,在空中卻是分外醒目。

張軒見狀,心中不由一緊。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雖然王進纔在張軒麾下,一直耍小聰明,心中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這數年以來出生入死,張軒早已將王進才當做自己的鐵桿嫡系了。戰場之上,是最能拉進彼此情義的地方。

王進才已經發出危急的信號,張軒雖然一時間不知道王進才那邊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卻坐不住了。

張軒對鄭廉說道:“擊鼓,促戰。”

“是。”鄭廉立即去傳令。

“大將軍有令,擊鼓促戰。”

“大將軍有令,擊鼓促戰。”

一聲聲吶喊將命令傳了下去。

所有戰鼓之前,無數鼓手都扒了外衣,只穿短褲,渾身上下肌肉隆起,爲首一個,在一面數日環抱的大鼓之前,大喝一聲:“哈。”長長的鼓槌,重重的砸在鼓面之上,鼓面震動空氣,發出沉悶而低沉的響聲。

“咚。”

一聲鼓響,無數面大鼓一起應和。

“咚,咚。咚。”無數大漢一起動手,從遠處看,無數手臂有如一支,無數鼓槌有如一個,無數面大鼓發出同一個聲音,與心跳一起的聲音。

“咚咚咚咚咚。”

鼓聲越來越快,越來越快,越來越快。似乎只能鼓槌虛影,而看不見鼓槌本身。每一個鼓聲,每一個甩動,就有汗水甩在地面之上,不過片刻,地面之上溼了一大片。每一個鼓手身後都有一個替補,隨時準備接替鼓手,此刻沒有張軒的命令,鼓手就是敲死了,也不許停。

同樣鼓聲沒有停之前,就算人死光了,也必須進攻。

其實要不少,戰場場地有限,張軒早就將所有人都砸進去了,而不是這般。只是督促前面進攻。

張軒命令之下,剩下的士卒列陣而出,遠遠的逼近城陵山。

許都回首看去,幾乎將牙給咬碎了。猛地將頭盔砸在地面之上,將身上的甲冑給扯下來,頓時覺得身上輕鬆了不少,一陣風吹過,也感到涼快不少。

盔甲,特別是鐵甲。穿起來絕對不舒服,簡直是冬冷夏熱,冬天鐵甲冷得好像冰一樣,而夏天鐵甲曬得好像炭一樣。讓人難受之極,棉甲比鐵甲稍稍好一些,冬天還有保暖屬性,但是到了夏天,能將人活活給悶死。

許都心頭火起。只覺得這盔甲累贅之極,索性不要了。

其實在張軒看來,許都勇猛之中,有明顯的自毀傾向。陳子龍之死從來沒有在他的心中淡去。許都似乎一輩子都走不出這個陰影。陳子龍雖然是許都的好友,但是他們兩人友誼並不平等。

陳子龍是大名鼎鼎的雲間三子之一,放眼整個天下都是赫赫有名之輩,而許都僅僅是讀書不成的學子而已,雖然在兵法上有所見解,但是並不爲世人所重。陳子龍與許都的交情,在許都看來,是折節下交。甚至可以說陳子龍是許都的精神偶像。

而事事弄人,最後兩人卻有如此的結局。

許都內心深處到底是怎麼想,夜深人靜的時候,又是怎麼面對自己,面對背叛了自己前半生的自己。張軒不得而知,但是從許都打仗從不要命,而之前行事是兩個風格。

張軒或許能揣測一二。

不管怎麼說,這樣打仗不要命,甚至有些求生傾向的將軍,在戰場之上反而越發如意。

畢竟戰場本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地方,是將正常人變成瘋子,讓瘋子變得更加瘋狂的地方。

許都在隆隆的鼓聲之中,硬生生衝破了城牆。雙方再次短兵相接,一時間山頭所有火炮都停止了。

張軒敏感的感受到不同,說道:“秦猛。”

秦猛立即說道:“末將在。”

“給我衝上去。”張軒拔劍向城陵山上一指說道。

秦猛說道:“是。”

騎兵衝山其實並不是什麼好選擇。不過,城陵山也並不是什麼天險,只是這個坡度衝上,很容易被山頭上的火力打下來。張軒這個時機抓的很準。趁着山頭之上正在混戰的時候,騎兵衝山,應該不會有什麼阻力。

縱然衝上去之後,騎兵發揮不出來多少威力,但是哪怕是下馬步戰,也是一千多人的生力軍。

在大夏騎兵數量越發減少的時候,大夏的騎兵質量似乎也越發提升了。作爲一騎兵待遇是尋常步卒的兩倍,所以不管上馬衝陣,還是下馬步戰都不怯戰,這本就是他們老本行。

曹營甚至大明都有這樣的傳統。

秦猛所部,僅僅是第一波,隨即各營士卒紛紛前衝,漫山遍野的似乎要將城陵山給淹沒了。面對這樣的局面,張先壁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咬着牙下令到道:“讓援兵先來山上,不要管下面的事情了。”

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章 雜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
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章 雜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