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

白旺撫摸着早已被無數撫摸過的墮淚碑。早已光滑無比,他甚至能單單憑藉手感,讀出上面的字。心中暗道:“羊叔子,爲政襄陽,千年以下,尚有墮淚碑,我爲政襄陽,也有數年,卻不知道我死後,又有誰爲我墮淚。”

虛弱不過是一時的。

白旺深吸一口氣,按劍而出,似乎剛剛的樣子,不是白旺自己。他出來巡視。

昨夜鏖戰,打到了現在,麾下士卒傷亡殆盡,只剩下數百殘兵敗將,即便這樣他們也是又累又餓。這羊公祠之中,也沒有多少糧食,而他們也沒有時間埋鍋造飯,只能將一些生米發下去,配着清水,硬生生的吃下去。

白旺也是如此。

沒有細嚼慢嚥的時間,只覺得好像將一些石頭硬生生嚥下去一樣。

即便如此,白旺也一個個安撫士卒說道:“峴山對襄陽城非常重要,楊公爺不會放棄我們的。”

不過信不信,在白旺的安撫之下,他們又恢復了一點點士氣。

“白將軍,我大清橫掃天下,正是求賢如渴的時候,只要白將軍投降,原職留用,將來的前程,何止封侯?還請白將軍三思?”一名士卒上前面說道:“闖王已經被大夏皇帝軟禁,白將軍何必爲大夏賣命。”

白旺冷笑一聲,反手一箭,將來人射翻。隨即將弓箭砸在地面之上,說道:“而今局面有死而已,死守還有可能活下來,我們殺了這麼多清軍,清軍怎麼可能留我們性命。”

本來有些動搖的士卒,頓時心中一凜,不敢怠慢。

峴山之戰,打得極慘,不僅僅守山的人慘,攻山的人也很慘。雙方的血幾乎要將峴山染紅了,這個時候談投降,凡是有些經驗的老卒,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爲殺紅眼了。

並不是任何軍隊都有足夠的軍紀,抱着俘虜的安全。在殺紅眼的時候,投降更多是屠殺的開始,而且潼關之屠,這才過了多長時間,數千潼關守軍,都死在多鐸手中了。

他們又怎麼看相信。

吳三桂也沒有想過白旺投降,不過是例行詢問而已,隨即下令強攻。

吳國貴帶着數百人,奮力衝了過去。

先有火炮轟擊祠堂的外牆。

這羊公祠是襄陽士紳一起修的,也算是堅固,但是再堅固,也沒有堅固到能承受火炮轟擊的地步上。

不過片刻,喊殺之聲就低沉下去了。幾處火苗升起來,隨即被清軍撲滅了。

吳三桂踏着一地鮮血走進羊公祠之中,走進了峴首亭之中,卻見白旺已經渾身浴血,撞死在墮淚碑之前。吳國貴給吳三桂介紹道:“此人撞死在這裡,他的親兵想要將這亭子燒了,被小的擋下來了。”

吳三桂瞄了一眼,說道:“拖下去,讓襄陽城中的人都看看,我天兵做對的下場。”

“是。”

隨着吳三桂一聲令下,不過片刻,在襄陽西門之外,豎起一根數丈高的木杆,將白旺的屍首高高的掛在上面,就好像是一件衣服一樣,隨着風吃不斷的晃動。

楊承祖遠遠的看到了,重重一拳砸在城頭的女牆之上,鮮血在他的指骨之間流動,暖暖的。楊承祖說道:“如今局面危機,諸位有何策教我?”

他得到的只是沉默而已。

不得不說,楊承祖做的相當不地道。

他主持襄陽之戰以來,一直秉承着一個理念,就是讓闖營殘部當炮灰,保存自己的實力。

當然楊承祖並沒有一點力也沒有出,至少這一次峴山之戰,楊承祖的本部人馬,也數次參戰,但是承擔的主要作戰任務的,卻是白旺部。

而如今,跟着李自成從河南撤回來的人,在兩次樊城之戰,被打殘了,而闖營之中另一支支柱,也就是白旺部,隨着白旺戰死峴山,也成爲了歷史,縱然有些殘部,但是沒有了白旺,已經不能稱爲一個整體了。

闖營殘部之中,不可能沒有怨言的。

不過,闖營與清軍之間的仇恨,遠遠勝過,闖曹之間的仇恨,再加上李自成還在曹營手中,即便是怨氣最大李過,也不能不顧忌李自成。

但是現在情況,真是他們也真是沒有辦法。

有什麼辦法?

峴山落到了清軍手中,可以預見不久之後,清軍的炮隊就會搬上峴山之上,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直接轟擊城內,紅夷大炮的射程並不算太遠,轟擊十里什麼的,有些過了。但是四五里的有效射程還是有的。

再加上峴山之上的高度優勢,可以說襄陽南城,再加上襄陽城牆都變得不安全了。

特別是那種只能捱打,而不能還手的窘境,最傷士氣了。

其實想破除現在的局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奪回峴山。

但是說的輕巧。

爲了這個小小的山頭,雙方反覆爭奪,付出了多大的代價,襄陽城中,傷兵滿城,而清軍漢軍也損兵折將。花費如此大代價奪下了峴山。清軍自然不會讓人輕易拿下來。

用腳趾頭想就知道,山頭之上定然是銅牆鐵壁。

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是艱難無比了,奪回來,怎麼奪回來。打,又該怎麼打。

說一句打,是上嘴脣一碰下嘴脣的事情,而真正打起來,那是要不知道多少兄弟的性命去換的。

誰又願意輕易開這個口。

楊承祖咬着牙。承受着尷尬的沉默。正當他想說些什麼的時候,忽然聽人說道:“報,鄭國公大軍到了。”

所有人都精神一震。

如果之前,大家對援兵並不是太多渴求,畢竟在他們看來,如今襄陽城近十萬大軍,已經能保證襄陽城安全了,派更多人過來,非但沒有什麼用處,反而增加了襄陽城中的負擔。

但是此刻,所有人都無比渴望援軍。

楊承祖也精神一震,說道:“快,我等去迎接。”

一行人立即從西門趕到東門。

張軒一路上沿着漢水而來,從東南方向而來。而南方斜對着峴山,如果從南門入城的話,會將側翼暴漏給清軍,爲了穩妥起見,張軒從東門入城,而船隊帶來的大量物資,卻從北門碼頭入城。

張軒的援軍到來,令襄陽城士氣爲之一震。很多人都寄希望於張軒。張軒卻不知道,他在襄陽東門之外,看到來迎接他的衆將,就已經感到不對了,隨即瞭解道戰況之後,頓時大驚說道:“白將軍戰死?”

楊承祖說道:“此刻白將軍的屍首就在西門之外。”

張軒臉色難看之極。

這已經是夏軍陣亡的第二位高級將領了。

一個是李汝桂,一個白旺,即便白旺加入夏軍時間不長,但是能爲李自成鎮守後方,抵擋左良玉,張獻忠的進攻,也算是一員干將了。從清軍與夏軍將領對比之上,張軒感覺夏軍本就比不上清軍。

在三五年之前,所謂的夏軍,不過是羅汝才三四千人馬而已,數年之間擴軍百萬,高級將領夠用纔是怪事,遠遠比不得,清軍三代積累,九邊數百年的傳承。

故此,每一個能打仗的將軍,在張軒眼中都是重要的。

這還僅僅是從戰略上看,單單看當前局勢,張軒頓時明白,這些人奇怪的目光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張軒目光掃過,讀出很多人目光之中的東西,是動搖,是怯戰。

來迎接他的都是高級將領,這些人目光都是這樣了,更不要說下面人了。

“必須立即挽回這個局面,不能拖下去了。”張軒心中暗道。

但是從什麼地方入手?

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十章 收兵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
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十章 收兵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