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

第四十三章心病難醫

李過眼睛之中殺氣瀰漫。鄭廉身邊的甲士,都在暗暗作勢,就等李過一聲令下,就將鄭廉的頭顱斬下來。

鄭廉一時間覺得呼吸困難,手心見汗,喘不上氣來。

他也不是沒有見過殺戮的人,自然能看的出李過想要做什麼,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甚至能感受到,這股殺氣猶如實質一樣。鄭廉咬着牙說道:“怕,螻蟻尚且偷生,況且人乎,再者而今正是大夏一統天下之際,是大好男兒建功立業之時,下官也是心中所願,不想死於今日。不過,我卻知道,將軍是不會殺我的。”

“是嗎?”李過手指微微一動,劍鋒露出兩指,火焰的光芒倒影在劍鋒之上,有一種鮮紅如血的妖異。李過微微擡頭,說道:“我怎麼並不知道?”

李過就準備下手了。

固然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李過也不願意隨隨便便壞了規矩。

他也是義軍老人了,即便當初義軍勢弱的時候,也少不了與官軍打交道,送禮,買命,等等,什麼勾搭沒有,兩邊信使來回不斷,從來沒有說,殺信使的。

只是而今李過不想殺也不行了。

“要怪就要怪你說的話太多了。”李過心中暗道。

李過雖然一直在與鄭廉說話,但是卻也在暗自注意馬鑾的臉色。他自然看不出什麼端倪出來。

但是越是如此,李過心中就越是忐忑。

馬鑾手頭的實力雖然縮水的厲害,但是他畢竟手中還有不少人馬,再加上馬士英是他爹,李過也不敢太過得罪的。

鄭廉話裡話外的勸降之意,即便是傻子都能聽出來,李過不做些什麼自證清白,恐怕不好辦。

“將軍獨不念莊皇后?”鄭廉見危險,幾乎是脫口而出。

“奪。”李過長劍出鞘,幾乎釘死在桌案之上,說道:“你是在威脅我?”

也是鄭廉說的及時,否則鄭廉現在就要身首異處了。

鄭廉深吸一口氣,一瞬間覺得大汗淋漓,將整個身子都打透了。幾乎就好像是水裡撈出來的一樣,整個人有幾分痠軟,幾乎站立不住了。但是他咬着牙繼續說道:“下官不敢,不管順王你做了什麼,但是莊皇后是我朝追封的皇后,我朝自然要庇護於她,只是高後爲人所牽連,就不好說了。”

這個所謂的莊皇后,就是夏朝追封的大順莊皇帝的皇后,也就是李自成的老婆高氏。

鄭廉雖然口中否認,但字裡行間的意思,就是威脅。鄭廉帶着幾分一命換一命的無賴勁,說道:“高後也是陛下的長輩,先帝與莊皇帝的事情,是他們自己的事情,現在人都已經去了,何必在耿耿於懷?”

“好了。”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馬鑾說道:“如果你來,僅僅說這些的,你就可以走了。”

鄭廉只覺得自己在鬼門關上走了一圈,渾身有一點點發冷,說道:“戰書在此,還請順王過目。”

李過接過來,幾乎看都沒有看,信手在上面寫了三個字:“知道了。”然後砸給鄭廉,說道:“滾吧。”

也並不知道是鄭廉的勇氣已經消耗殆盡了,還是鄭廉已經被嚇得差不多了。聽李過說滾,反而覺得心中一鬆,立即退了出來。

李過目送鄭廉出去之後,他轉過頭來,對馬鑾說道:“多謝馬大人體諒。”

李過明白,他還真的不能在乎高氏。

倒不是李過與高氏之間的感情有多好。李過畢竟不是李自成親生兒子,而是侄子而已,與高氏之間的感情隔了一層,而在亂世之中的人,爲了求生可以說過好多沒有底線的事情。所以他的心中的底線要低的多。

但是他卻不能不估計高氏。這與感情無關,純粹是因爲利益。

首先,李過在忠貞營之中兵力並不佔據絕對的比例,但是其他各部將領爲什麼聽李過的話,無他,就是因爲他姓李,李世民的李。李自成的李,他頭上無時無刻不再刻着李自成名字。

這才讓忠貞營中的人,願意爲李過所用。

成也如此,敗也如此。

正因爲在外人看來,李自成與李過是不可分割的,李過決計不能不估計高氏。而且不要忘記了高氏還是一個高一功。

於情於理,李過都要讓一步。所以他要謝馬鑾的體量。

馬鑾說道:“李將軍,赤誠來投,我自然是信得過李將軍,賊人區區雕蟲小技,又能奈何你我,李將軍並不用擔心。”

李過說道:“馬大人,深明大義,在下佩服佩服。”

馬鑾說道:“過將了,過將了。”

李過話雖然這樣說,但是他的心卻覺得冷多了。

原因無他,馬鑾說的太客氣了。

馬鑾與李過交談,從來沒有這樣這樣客氣過。

這樣的客氣很可能帶來的並不是信任,而是完全並不信任。甚至可以能是疏離了。李過初一聽還沒有明白過來,但是是片刻之後,才明白了原來馬鑾心中不管他做多少,做了什麼,從來都並不知道信任的。

李過心中陰沉的就好像下雨一樣,但是語氣之中,還是如平常一樣,說道:“賊人此來約戰,卻不知道馬大人覺得如何?”

馬鑾說道:“這是一個好機會,只要在這裡一戰摧毀夏軍主力,長沙城自然就能轉危爲安的。朝廷安危繫於將軍一身。在下當竭盡全力輔佐將軍大破賊人,只要將軍一聲令下,縱然是馬某人的頭顱,也願意送上。”

李過一聽,心中微微一冷。

卻不知道這股冷意從什麼地方過來。

其實李過很不願意在這裡打這一戰,只是而今避戰不得了。戰事從來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而今擺在李過面前的,根本沒有其他選擇了,唯有一戰,臨陣撤離的話,可能根本撤不下來,或者從撤退變成潰逃而已。

不管馬鑾現在的話是怎麼想的。李過知道他沒有選擇了,只好慷慨激昂的說道:“馬大人既然信得過李某,明日一戰,李某定然全力以赴。只是賊人分兩處而來,卻也有勞煩馬大人了。”

馬鑾說道:“李將軍請說?”

李過說道:“北部賊人馬大人也見識過了,卻不知道南邊的賊人乃是賊,僞國公的精銳,還在北部人馬之上,故此非忠貞營不可力敵,我願意對付南部敵人,而北部賊人,就交給馬大人了,馬大人只需固守便是了,等南邊大勝之後,再來料理他們不遲。”

李過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基於馬鑾本部人馬的德行安排的。

馬鑾本部人馬,在一次次的戰鬥之中,充分暴漏了他們的無知與無能。李過根本不敢委以重任,對付北方的賊人,又特別叮囑馬鑾,要他以守代攻,防守便是了。這也就是說明了,李過想要執行的,是北守南攻的策略。

北方保持守勢,只需擋住賊人的攻勢就行了。李過卻要獨立對付張軒本部人馬。

馬鑾一口答應下來,李過又與他商議了一會兒,將很多細節一一敲定之後。李過這才送走了馬鑾。

一送走馬鑾,李過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爲戰事如黑雲壓城,到底會打成什麼樣子,李過如今心中也沒底的很。另一點,卻是馬鑾的態度會怎麼樣?

雙方的心結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會消散一空,還是會長出猜忌的果實出來?

這些李過都不知道。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反正我也回不去了。”李過心中暗道。不知道怎麼的,這語氣之中有一絲後悔的語氣。

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章 樊城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六章 決戰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五章 離京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
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章 樊城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六章 決戰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五章 離京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