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

“這是才嵖岈山的地圖。”曹宗瑜將一張極其抽象的地圖鋪到桌子之上。

張軒仔細看着,看上面無數三角形作爲山峰的象徵。只是太抽象一點,沒有比例尺,沒有等高線,也沒有標準的圖例,只能憑藉想象力來理解。

不過,即便如此,這樣的地圖,已經是能找到的最好的地圖了。

“玲瓏山寨,雖然說是山寨,其實並不在山上,而是山中。”曹宗瑜指着地圖之上一道細線說道:“從遂平縣西進入山,需要經過好幾處險要,都是一夫當官,萬夫莫開的地形。而玲瓏山寨卻在大山環抱之中的一塊平地,山中有溪流流出,地面平坦,可以耕種,注意屯駐萬人以上,就是劉洪起的老巢所在之地。這---”

連曹宗瑜也面露難色說道:“這山寨不好打。”

“這簡直是一座天然的城池。”張軒說道:“但是一直容劉洪起在山中休養生息,如果再與外界連通,弄出一些事來,就不好辦了。”

山中大路南行,但是小路卻是不少。

畢竟這裡山再難走,但也不是無人區總有辦法走通的。與外界的聯絡恐怕斷不了。

曹宗瑜心中想了片刻說道:“現在只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挑選百餘精銳敢死之士,翻山越嶺,突擊山寨。一舉而定。”

張軒緩緩的搖頭說道:“先聽下一個辦法,沒有辦法再用這個辦法吧。”

精銳敢死之士,說得容易。但是張軒軍中才有多少這樣的人,每一個這樣的人,都是張軒培養出來的。那來當軍中骨幹,下級軍官的。一百這樣的人,幾乎能支撐起小半個營了。

這樣的突襲一旦失敗,張軒損失太大了。

張軒捨不得。

“那麼只能想辦法從他們內部想辦法了。”曹宗瑜說道:“先祖父說過,賊人之中的兼併其實是很慘烈的。一旦火併起來,甚至連妻子孩子都不放過,故而每一個賊人頭目都是極其多疑狡詐,不如此不能活下來,劉洪起經受此敗,將自己嫡系人馬幾乎全部葬送,我就不信他麾下的其他頭目,沒有其他想法了,賊人就好像是狼羣,狼王強壯的時候,自然忠心耿耿,但是當狼王老弱的時候,卻會取而代之。幾乎沒有一個狼王能得善終的,賊人也相差不大,故而離間之計是最好用的。”

張軒聽得怪怪的。

他分明是賊,還有一個老丈人是土匪出身的。而曹宗瑜一口一個賊人,根本沒有避諱的意思,在曹宗瑜心中,張軒的所做所爲,早已不可以用賊來衡量了。

張軒沒有在這一點之上關注多少,說道:“這離間計從哪裡下手?”

“不知道。”曹宗瑜說道:“現在劉洪起有多少人,麾下有多少頭目,我們一概不知道,根本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只能先派人潛入山寨之中,然後再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張軒有些失望,說道:“也只好如此了。”

世事總有一點不近人意。張軒也沒有辦法。

“將軍,劉洪起的事情已經解決了。”張元海帶着一股莫名的神情進來說道。

“怎麼可能?”張軒說道:“難道他自己跑過來自首嗎?”

“自首到沒有,但是有人拿着他的人頭來投降。”張元海說道。

“什麼?”張軒與曹宗瑜同時驚喜非常。

當兩人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外面了。

張軒在正堂坐定,左右文臣武將分立。不多時王良謨走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小人不識大人天威,冒犯大人,還請大人恕罪,而劉氏兄弟冥頑不靈。小人將兩人頭顱獻上,還請大人笑納。”

隨即有兩個錦盒呈了上來,放在桌子之上,一一打開,是兩顆人頭。正是劉洪起,劉洪俊兩人。

這兩人都是死不瞑目,眼睛之中的恨意,幾乎要噴出來一樣。

顯然是對死在王良謨的手中十萬個不服氣。

張軒看向王良謨的目光有一絲冷意,隨即遮掩住了。王良謨的資料張軒手中是有的。

他是劉洪起的妹夫,身爲一個外姓人,能在劉氏集團之中身居高位。顯然是深受劉洪起的信任。

而如今對獻了劉洪起與劉洪俊的首級,這股絕情絕義的狠勁,實在讓人瞧不起。

“你不是劉家的女婿嗎?”張軒不知道怎麼了,忽然說出這樣一句話。

“那賤人已被我殺了。”王良謨說道:“劉氏一族,惡貫滿盈,殺人越貨,無所不作,更不該對抗闖王大軍,罪該萬死。小的不過是代天行遣罷了。”

張軒很想說,老天爺如果知道,一定會說,不要什麼事情都要我背黑鍋。

但是這話在嘴裡打了一轉,說出來的卻是:“來人,賞王壯士白銀千兩。”

“小的不要白銀千兩。”王良謨說道:“小人仰慕將軍雄姿,願爲帳下一卒。”

“想將我的頭顱獻給誰?”張軒心中暗道。嘴中卻說道:“我張軒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白銀千兩,你收着便是了,至於你的職位,我要商議一下,才能定下來,先下去休息吧。”

“是。”王良謨說道。

隨即有人領着王良謨去領那白銀千兩。

等王良謨一出去。

張樸就忍不住了說道:“我平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張軒揉着眉心說道:“說說吧。這個人該怎麼安排?”

不管無恥不無恥,噁心不噁心,這個人總算是立下大功了,張軒如果不賞賜的話,將來誰來投奔張軒啊?

“大人,此人留不得。”張樸說道:“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將軍收留此人,天下能人志士如何看將軍,此人萬萬不可留。”

張軒說:“那該怎麼辦?”

說實在的,張軒也不待見王良謨,但是怎麼處置纔對啊?

“厚賞其人,放起歸鄉便是了。”張樸說道。

張軒看張樸,心中暗道:“沒有想到張樸這廝,也如此手黑。”

按張樸的意思,定然不會讓王良謨帶着人走的,而一個人帶着重金在荒野之中,與讓人去死,有什麼兩樣,再者劉洪起固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汝寧一帶受其恩惠的人也不少。王良謨在張軒麾下,自然不敢上門,但是賜金還鄉之後,會發生什麼,腳趾頭也能想明白。

“將軍,”張素說道:“萬萬不可如此。”

“爲何?”張軒覺得如果沒有辦法的話,就讓按張樸的意思去幹也不錯,不明白張素爲何又這樣說。

張素本來要去西平的,但是沈萬登剛剛到,而今西平局面未定,而且遂平的雜事頗多,故而在這裡多留幾日,幫幫忙。

張素壓低聲音在張軒耳邊說道:“羅帥那邊恐怕會有意見。”

“他能有什麼意見?”張軒心中暗道:“這王良謨與羅汝才非親非故的,能有什麼意見。”

不過,張軒的心思也算機靈,微微一轉,立即想到了羅汝纔可能有意見的原因。

不是處置太重,而是處置太輕了。

不是因爲別的,而是張軒在曹營之中的位置,與王良謨在劉氏集團的位置有些相像,不過曹營之中羅姓不站太大的優勢而已。

如果羅汝才知道王良謨做出這樣的事情,張軒還不聞不問,賜金還鄉,會不會問上一句,這張軒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是不是也有效仿之意。

那是時候羅汝纔會怎麼想?

一想到這裡。張軒的臉頓時難看之極。

什麼是無妄之災,這就是。

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章 張青天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
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章 張青天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