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

皇宮東側,臨近玄武湖一旁。早已清空了好大一片地方,放置了不少靶子,大多都是箭垛。

而在一旁,遮陽棚下面,還有一排桌子。

這一排桌子上面,放置着不少火銃。

簡直是火銃大觀,各式各樣的火銃應有盡有的。

而且古代銃炮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很嚴格,後世槍炮之間的區別,有詳細的規定。而這個時代銃炮之間的區別,張軒只能粗略的分爲大者爲炮,小者爲銃,但是何者爲大,何則爲小。

連張軒也說不上來了。

故而雖然眼前的大部分都是火銃,但是張軒僅僅帶來一根鳥銃爲樣品,其餘的都是張質帶來的。甚至還遍不少火炮。

明代火器生產的規模非常之大,張質又接管了南京府庫,縱然官軍留下的火銃火炮能不能有,暫且不說,但是樣子都還是有的,即便是張軒也是大開眼界了。

如迅雷炮,大神銃,兩頭火銃,攻戎炮,千子雷炮,威遠炮,葉公神銃車炮,等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有,張軒大體看來,都是管裝火器,不過是在樣式上有差別。

當然有的設計思路,張軒可以理解,有些設計思路張軒根本無法理解。

其中有一個就九甕炮,炮身如甕形,九個疊加在一起,而且是豎着摞在一起,九根火繩併爲一股,必須讓人在地面上挖坑,藏身坑中才能點火,否則容易被震死。

張軒對這樣的火器,他不管威力如何,只想問一下,這火器是如何填裝的,射擊一次,下一次填裝,估計到猴年馬月了。

當然了,這些火器並非全部沒有用的。

有好幾樣都十分有用。

其一爲虎蹲炮。

虎蹲炮其實與張軒所打造的臨潁炮是一個規格的小炮,乃是戚繼光所設計的,取的就是輕便,威力也大。明軍也認爲,火銃威力不足,而虎蹲炮可以守險,故而明軍大規模裝備,是一種常見的火炮,大概也就幾十斤而已,兩個人擡着就能跟上行軍。

如此一來,張軒設計的臨潁炮還要比虎蹲炮大上一點。

固然是英雄所見略同,但也有火炮質量的差別。

估計,戚將軍手中的工匠,可以在輕便的同時保證威力。而張軒手中的工匠就不一樣。

這種火炮的目標,就是步卒。至於攻城什麼,想都不要想。

第二,爲佛郎機炮。

佛郎機炮,有大有小,大千餘斤有之,小的二三百斤有之。

不過佛郎機炮,最重要的是射速,而不是威力。

明代就有人總結過,爲什麼火器有來對敵,總是打敗仗,其他原因不說,就是火力無法持續。很容易火力前後脫節,給敵人可乘之極了,就如同秦猛在安平鎮下破鄭氏的軍隊一樣。

並非秦猛多厲害,而是這種戰法,在北方早就傳遍了。

清軍屢屢以此破明軍,可以說是百試不爽。。

故而有志之士,就在火器射擊的連續性上做文章。

有這樣三種思路,一種是多管火器,如三眼統,極端的十眼銃,百眼銃,依次發射,保證火力持續。而佛郎機,又被成爲子母炮,內設子銃,可以更換子銃,來提高射擊速度。

還有就是一種是活輪機。

張軒只是在書上驚鴻一瞥,沒有見過,不過看書中的描述,大抵是如同左輪-手槍一樣的結構吧。

第三種,就是紅夷鐵炮。

張軒摸着上面熟悉的銘文,有些唏噓,上面寫着“崇禎十六年,福建軍門,張,都督鄭,鑄。”

這個福建軍門張,張軒不知道是誰,但是這個都督鄭,張軒卻是知道的。就是鄭芝龍。

這門大炮,是張軒從鄭氏手中奪得的戰利品之一。

紅夷鐵炮,就是所謂的紅夷大炮。

又重達三千斤的,有千餘斤的,南京城頭上就有,是攻城利器,但是行動不便,野戰之中,似乎派不上用場,蓋因你將三千斤重的的東西運到戰場,要麼黃花菜都涼了,要麼就是給人送戰利品了。

不過,水戰和攻城戰之中,卻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其實這幾種炮,不僅僅是張軒重視,官軍也重視,這是明軍裝備最多的,幾種炮樣。

這算是炮。

剩下的算是火銃了。

第一就是鳥銃。

鳥銃是火繩點火,發火的地方在外,點燃火繩,勾動扳機,將火繩按進槍膛之中發射。這個又名倭銃,威力有些不足,下雨天不好弄,火繩受潮了,也不好辦。

但是勝在機構簡單,技術成熟,戚繼光時代的技術了,大規模生產沒有太大的問題,也能保證質量。

這也是張軒看衝鳥銃的原因所在。。

並不是說,張軒看到的就沒有比鳥銃更好的火銃,有,還不少。

魯密銃,魯密銃是燧發槍,這一點就勝過了鳥銃。而且有防風防雨的蓋子,看上去只有不扔進水裡泡,火藥不受潮,下雨天也能作戰。但是魯密銃的數量少,至少張軒在今日之前,也是隻聽其名,不見其人。

爲什麼如此?

張軒心中揣摩,要麼是工藝問題,要麼是錢的問題。

只是這些事情不急,這些事情都要將來解決,現在先要解決有無問題,下一代火銃,張軒就預定了這魯密銃了。畢竟,對於士卒對火銃的不信任,幾乎遍及了所有人。

一款落後一些,但是可靠,比一款看上去先進,但是不是那麼可靠的火銃要好的多。

除此之外,張軒還看到一些思路比較有意思的火銃。

比如萬勝佛郎機。

大明似乎想將一種思路用到爛,這萬勝佛郎機,就是將佛郎機炮用在火銃上的作品,他是後裝槍,不過思路上與佛郎機炮一樣,就是備下幾個子銃,從後面裝入槍管之中,然後點燃。

據說是可以連續發射,循環往復。

但是張軒卻不大看好。

無他,氣密性的問題。

佛郎機炮因爲後裝的問題,就影響了射程。比同類火炮射程近多了。

而如果這火銃也影響了射程,那就大大不妙了,畢竟在張軒看來,火銃的有效射程本來就近,如果再泄氣,那就沒得用了。

但是,張軒不得不承認這個思路不錯,如果將火銃做小一些,子銃結合在一起,不就是左輪-手槍了嗎?縱然射程受到影響,但是騎兵也是不在意的,如果每個騎兵衝陣之前,配兩把,能連續開火十二次,也是不錯的。

剩下的還有一種是賽貢銃,乃是戚繼光所制,與萬勝佛郎機的思路差不多,不過有一點,只是有些大,有兩米長,射擊的時候,可以爬在地面上,讓張軒不知道,這東西屬於銃,還是屬於炮。

再就是趙士禎發明的掣電銃,也是用了佛郎機炮的思路,與萬勝佛郎機不同的是,結合了魯密銃的燧發,看上去要比萬勝佛郎機好一些。

至於其餘的,張軒就沒有太注意了。

很多火銃都與冷兵器結合,能打槍子,反過來又能當榔頭用,三眼火銃就是其中代表,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但是對於張軒這個想建立純火器部隊的人,自然是看都不看一眼。

其實張軒覺得軍中制式很重要,故而火銃兵統一配置鳥銃,輕型火炮虎蹲炮,中型火炮佛郎機,佛郎機也可以分爲輕,中,重三型,然後設立專門的攻城炮隊,用紅夷大炮。如果能配上左輪-手槍,就更好了。

再加上一些肉搏重甲兵種。這些火器就足以覆蓋遠中近,形成具體的打擊層次。搭起純火器軍隊的架子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十九章 敵襲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三章 老營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章 家事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十六章 決戰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
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十九章 敵襲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三章 老營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章 家事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十六章 決戰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