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後勤

第五十七章 後勤

曹宗瑜說道:“請大將軍放心,末將一定竭力而爲。”

張軒對曹宗瑜做事很是放心,他既然說竭力而爲,大半是能夠做到的,只是不敢將話說的太實了。留一些緩轉的餘地而已。

“還有一件事情。”張軒說道:“掌控洞庭湖以東,與江西連成一氣。保證大軍後方無憂,唯獨如此,我在長沙城下,才能安心。”

凡事未慮勝,先慮敗。此刻張軒是將自己的後背交給曹宗瑜了。

曹宗瑜做到了,張軒縱然在長沙城下,遇見了什麼挫折,還有退路。但是曹宗瑜一旦出了問題,張軒很可能回不來了。

也正是因爲,張軒對曹宗瑜最信任。所以當他冒險的時候,更願意將後方,交給曹宗瑜。看似是後勤事務,幹好是應該,幹不好是罪過,很不容易立功的事情,卻是張軒對曹宗瑜濃濃的信任之情。

江西與湖南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多兵力對峙,除卻章曠與張應元大軍對峙之外,其他的地方大多都是天然的地理屏障,南方多山,山勢分割了贛江與湘江流域,也同樣分割了兩省。

不過,這些山巒,還沒有到大軍南下行進的地步。只是比較險要,大軍通行不宜,對方只要在要點佈置一點兵力,就能卡住江西方面的進軍,反之亦然。所以雙方在這一片山區之中,並沒有多少兵力。曹宗瑜很容易清掃乾淨。

有江西方面的支撐,湖北方面的支撐,更容易將這一片地域給消化掉。

曹宗瑜說道:“有末將在一日,大軍後勤輜重,就不會有一日斷絕。 只是,有些事情卻不是末將可以支撐下來的。”

張軒頓時有一些頭疼。他知道曹宗瑜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就是能保證糧道暢通,也未必能保證後面一定有糧食運過來了。

張軒一路打到長沙城下,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因糧於敵。但是湖廣雖然是大明最重要的產糧區,豐收的時候,一年糧食產量,數以千萬石之多。但是大兵往復,重役頻頻,民間也沒有多少糧食了。

而張軒勝戰之餘,軍隊規模也好像吃氣球一樣漲大,本來是一場先發制人的防禦攻勢。但是在張軒打成了一場決定隆武政權存亡的戰事,如此一來,消耗也就越來越大了。

別的不說,張軒進攻岳陽之前,不過五六萬人馬。但是如今王龍的援軍,各地受降的明軍,林林總總有二十萬上下了,如果再加上張應元所部。而明軍各部加起來,數量也是不少。

是一場可以比擬襄陽之戰的大戰。

人數暴漲,軍費開支就暴漲,糧食需求更是爆炸式增長。如果不是張軒從明軍那邊弄來並不少物資。戰事根本支撐不到現在的了。

“大將軍,湖北的糧倉幾乎全部給搬空了。僅僅剩餘各地官吏軍隊的口糧來了。”曹宗瑜說道:“而大軍糧食缺口,卻僅僅能支撐到秋收了。我們只能指望今日是一個好年景了。否則----”

湖北固然是糧食產區,甚至可以說湖廣熟天下足。但是糧食再怎麼多,也擋不住大肚漢啊。

別的不說,就說這幾年湖廣地區打了多少仗,來來去去往復廝殺,闖營,獻營,明軍,清軍,夏軍,天下各方勢力都在這裡一片土地上露了一臉。且不說打仗對地方的破壞。

單單是這麼軍隊調度,糧食都是在本地支出。湖廣都有些撐不住了。

休養生息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大片地方一到夏軍手中,就變得生機盎然,富饒無比吧。

“我知道了。”張軒揉着腦袋,一時間有一種放棄長沙之戰的感覺。

資金鍊繃緊,最多不過破產而已,但是糧食繃緊,三軍無糧則散。到時候一國國勢都能摺進去了。

糧食繃緊到如此程度。張軒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了,負責此事的姚啓聖早已跟他說過了。只是實實在在是機會難得。張軒說道:“姚先生已經給我說過這一件事情了。也給出很多辦法,以姚先生的意思,大抵要就地徵召了。這一件事情,你多給姚先生一些支持。”

從本質上,姚啓聖也不是什麼善人。他手腕硬的很,姚啓聖對張軒說明這個的時候,並沒有說具體怎麼辦,但是張軒卻能猜出來一些。張軒在亂世之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了,早已不是當然剛剛穿越來的小白羊了。

他甚至能揣測出,這一批糧食之中的含血率。

或者說,這一批糧食之中,每一千石糧食裡面有多少條人命。

畢竟被反覆收刮過的地面,想要再收刮出糧食,不可能不帶血。甚至明廷收刮的糧食,已經帶血了。

不過,張軒也做暗示。他給姚啓聖的回執之中,着重說兩點,第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第二,萬不可激起民變。

姚啓聖是一個聰明人,自然知道該怎麼辦。恐怕湖南各地的書香門第,士紳大戶就要遭殃了。張軒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在亂世之中,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事情太多了。

不過,此刻曹宗瑜再次提起來,張軒也不大放心。

他不敢將全軍生死存亡之死,寄託在一人身上,哪怕他對這個很信任,他沉吟一會兒,讓鄭廉鋪紙。親筆給羅玉龍寫了一封奏疏,將這裡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明了,並向南京求糧食。

說實話,大夏的糧食也不寬裕。如果不是糧食不寬裕,大夏早就主動向南方進攻了。但是江南畢竟是大明的精華地帶,大夏對江南的統治,又藉助江南士紳。換句話說,大夏對江南的壓榨,其實還有很多利潤空間的。不過,這些都是江南士紳大族的利益所在。

甚至可以解釋爲統治成本。

羅玉龍借重江南士紳統治,不得不懷柔以待。但是而今兵危戰急,想辦法從江南敲一筆錢糧應急,卻還是可能的。只是看羅玉龍的手腕與決心了。而且以張軒對羅玉龍的瞭解,羅玉龍一定會這樣做的。

誰讓他名義上是一個皇帝,但是骨子裡卻是一個將軍。決計不會在戰事拖前線的後腿。

張軒寫完奏疏,立即命人快船發出,對曹宗瑜說道:“我已經向陛下求糧了,以陛下之聖明,定然派送糧草。到時候就能解我們的燃眉之急了,而且今年的收成大抵還不錯。應該能支撐不過。不要光想我們困難,想想明軍更困難了。而今這一口氣,就看誰撐不住了。”

張軒所說的也不算錯,明軍屢戰屢敗,損失大量軍隊的同時,也損失了大量的物資輜重。甚至也失去了半個洞庭湖平原,這可是湖南的重要的糧食產區。而且因爲大量軍隊損失,又重新徵召了不少士卒。又要費大量的錢糧。這個惡性循環都快運轉不下去了。

的確要比張軒艱難的多。

張軒隨即又與曹宗瑜商議如何善後。

曹宗瑜徹底的看清楚來了王龍部下的不堪,根本也沒有多過指望他們,準備將王龍派來的援軍,分別駐紮各處,成爲各地守軍。用以解放南征軍的兵力。

曹宗瑜準備再戰場往南一點的地方。有一處鹿角的地方安營紮寨,將俘虜轉化爲大夏士卒。不過,想讓這些俘虜爲張軒所用,最好的辦法,就是任用降將,張先壁是其一,曹宗瑜準備再從闖營殘部之中,挑選一二與曹營有舊的將領,提拔重用。爭取努力將俘虜轉爲己方的軍力。

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
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