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

?

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

高名衡卻不能不將周王府放在眼裡。

畢竟周王就藩開封二百餘年,那麼有種種的限制,但是依舊讓周王成爲了開封府的地頭蛇。而且周王一系,稱不上歷代賢王,但是破有幾個有賢名的大王,比如現任周王朱恭枵,在與當世藩王之中,也算是一位賢王了。

“如今府庫空虛,賊人接連兩次攻開封城,府庫之中,糧餉耗盡,今日本官請諸位來,就是請諸位暫借一些銀兩,等賊人退去之後,官府定然歸還。”高名衡的目光大半放在這位李奉常的身上。

李奉常躬身起身,說道:“高大人客氣了,來之前,我家大王吩咐過了,只要高大人開口,周王府所有府庫,都爲大人敞開。高大人儘管去取。”

高名衡大喜,說道:“多謝李奉常。”

“不敢。”李奉常說道:“大人,要謝還請謝我家大王。”

大臣與藩王交接總就是要犯忌諱的。但是高名衡又不得不有所表示,說道:“本官定然會上奏朝廷,朝廷也定然會嘉獎周王之舉。”

高名衡心中感嘆,這周王要比福王好太多了。

如果當初福王如同周王這樣好說話,洛陽城又何止於此。

覆盤洛陽城的失陷,根本起源並不是李自成所部戰力之強,而是官軍兵變,如果官軍能固守,李自成決計攻不下洛陽城,攻不下洛陽城,沒有福藩的數百萬家資。李自成何至於膨脹到這個地步。福王又何至於死得如此之慘。

或許是福王的慘狀,嚇壞了這些藩王。這纔有周王的如此支持守城。

糧餉問題一解決,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情。

事實證明,官軍在糧餉充足的情況之下,戰鬥力還是可以保證的。

高名衡隨即安排戰守之事。

高名衡作爲巡撫守西門,道臺蘇壯協助。左布政使樑炳守東門,都司譚國禎協守。總兵陳永福守南門,開封知府吳士講協守。管河同知桑開守北門,同知蘇茂協守。推官黃澍守曹門,兼守北門。

各官員分配停當。城中各路人門一一歸爲各位門鎮守管轄。

闖營兩次攻開封,也給開封城鍛煉出一支過硬的守城軍隊,很多人也多次經歷這樣的場面,也沒有害怕什麼的。都已經習以爲常了。

一場成功募餉大計之後。巡按御史嚴雲京單獨拜見高名衡,獻出一計。

“周王所築之城牆,就是開封城的大堤,黃河即便決口,也決計衝不進開封城之中。”嚴雲京說道:“而城外百萬賊寇皆爲魚鱉。還請高大人明斷。”

高名衡沉吟徘徊,卻沒有貿然下結論。黃澍已經開口了,說道:“嚴大人所言可有根據,決不可信口開河,一旦有失,嚴大人你可擔待不起。”

嚴雲京說道:“當然有根據。我已經詢問過地方長者,開封瀕臨黃河,可以說是年年防河。開封城之所以修建四丈五尺,不僅僅是爲抵擋兵災,也是爲擋洪水,一般洪水根本衝不破開封城。而開封城外可就不一樣了。黃大人如果不信,可以請管河同知桑開桑大人過來一問便知。”

“請桑大人來一趟。”高名衡聲音低沉說道。

“是。”一個僕役立即去找桑開。

不多時桑開過來了,只見桑開臉色黝黑,一看就是窮苦出身,說道:“桑開見過巡撫大人。卻不知道巡撫大人召桑開來,有何事?”

黃澍立即將嚴雲京所說的話,說給桑開聽,說完之後,說道:“桑大人最善河工,卻不知道嚴大人所言對也不對?”

桑開沉吟一會兒,說道:“嚴大人所言,對也不對。”

“天下可畏者,水火也。天下諸水,以黃河爲最難治。萬曆年間潘公以束水攻沙之策,纔算是讓大河安分了一點。我一輩子所想的,是如何永絕河患,而不是如何決河堤,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衝城外,不衝開封城。這件事情本身就不對。大河上下,皆是朝廷赤子,大人於心何忍?”桑開說道。

高名衡臉色有幾分慚愧,但是黃澍似乎不覺得有什麼不對,說道:“闖賊霍亂天下,尤勝水火,只要一戰除卻闖曹兩賊,則大河上下皆能安堵,即便陛下,”黃澍說到崇禎皇帝,立即拱手向北,說道:“也定然贊同。其中得失,豈是你這個治水小吏,可以說的嗎?你只需說此策能與不能。”

桑開是舉人出身,以河工見長,蹉跎半生,纔來到這個位置上,與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相比,處於鄙視鏈底層,故而被訓斥,也只能忍着,說道:“大河之上,春有桃汛,夏有伏汛,秋有秋汛,冬有凌汛。然以伏汛,秋汛爲最大。如今桃汛剛過,河中水底,即便扒開大河,也沒有多少河水。只有伏汛,或者秋汛才能達到大人說要的結果。”

“但是伏汛,秋汛,勢同水火,不可預估,一旦估計有錯,則不僅僅城外百萬之衆,盡爲魚鱉,連開封城恐怕也要沉於河底了,此事萬萬不可行。乃是兩敗俱傷之策。”

“還請高大人明鑑。”

高名衡說道:“既然如此,此事當從長計議。你們都退下去吧。”

“是。”三人都退了下去。

決河之議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只是這並是終結,不過是埋進了人心深處,時間一到,終究會開出花來的。

雙方的決河之策都被否定了,但是影響並沒有終結。

比如現在張軒就深受影響。

現在小袁營要移營,將營地紮在高處。

說起來似乎好笑,開封城北制高點,就在河堤之上,沒有比河堤更高的地方了。如果扒了河堤,城北這一帶,哪裡都不安全。張軒與袁時中商議過後,將營寨向西移,西邊總比東邊高一些,所選的營地,也在一片高地之上,說起來是高地,其實也高不到哪裡去,不過,比東邊,南邊要高一些便是了。

就好像在森林之中遇見熊,無須跑得比熊快,只需跑得比同伴快。所以水往地處流,小袁營紮營的地方,也無須高過河堤,只需高過其他地方,就行了,水自然會向其他方向流去。

不過,即便如此。張軒也不放心,他不但派出人手,十二個時辰,監控大堤,唯恐有人在營地正北方決堤,還組織勞力,圍着營地挖了一道深壕,不是用來防禦敵人的,是用來排水的。

在這種地方紮營,北邊數裡,就是被兩重大堤鎖住的黃河,再怎麼小心也不爲過。

張軒將曹營匠作營一部分也接到營地之中。開始叮叮噹噹的打造攻城器械,比如盾車,雲梯,攻城炮,等等,不過重中之重的,卻是火炮。

火炮已經成爲攻城最犀利的武器。

這一次還是王大炮的主持之下,以鐵模鑄炮之法,開始鑄炮,不過這一次,就不是打造只有百斤重的小炮了。是重三百餘斤,據說可擊百餘丈,也就是一兩裡地,要比那些只能大號火槍的臨潁炮要好多了。

袁時中也沒有閒着,他現在每天都在練兵。雖然一時間不能提高軍隊戰鬥力,但是現在小袁營看上去也像模像樣了。

不過,這畢竟是戰場之上,這種清閒的日子,註定不能長久。

時近五月,開封附近的麥地微微泛黃,還沒有到收成的時候。但是開封城之中已經沉不住氣了,派出士卒出來割麥。各義軍營地立即做出了反應,不能讓官軍將麥割走。

一場奪麥之戰,拉開了序幕,三攻開封第一戰,就此上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五章 取士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五章 鐵模?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二章 授田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四章 佈局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二章 攻閩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五章 取士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五章 鐵模?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二章 授田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四章 佈局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二章 攻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