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誓師

?

第二十五章 誓師

九月初四。新蔡龍口。

龍口原本名九龍口。傳言上古時期,九龍口一帶是一片澤國,上天派九條龍來治理,隨即九成了九條河。而龍口就是九龍交匯之處。水路交通發達,也算是繁華之地。

不過,而今卻河南戰亂,苛捐雜稅,弄得此地蕭條的很,不過,數萬大軍彙集在此處,讓此地有一種異樣的繁華。

興旺起來的,也都是皮肉生意。

“鬥望兄,近來可好?”傅宗龍大笑迎了上去。鬥望正是楊文嶽的字。

“晚輩拜見雲中先生。”楊文嶽恭恭敬敬的向傅宗龍行禮,被傅宗龍拉起來,說道:“吾輩同殿爲臣,就不要那麼客氣了。”

雲中正是傅宗龍的號。

楊文嶽官職與傅宗龍的官職相差不大,傅宗龍是秦督,而楊文嶽是保督。傅宗龍還帶着三邊總制銜,高過楊文嶽一頭,而在科名上楊文嶽差得就更遠了,楊文嶽是天啓年間的進士,但是傅宗龍在天啓年間,就是重臣級別了。

故而楊文嶽一見傅宗龍就擺出一副晚輩的樣子,聽傅宗龍吩咐。

當然了,傅宗龍也知道,面子是互相給的,到他們這個級別的政治人物,都代表身後一大幫人,絕不可能爲了區區名頭,就屈服的。這樣做不過是表明一個尊重的態度,如果下面的事情,是你好,我好,那大家自然是其樂融融。但是如果傅宗龍過分侵佔楊文嶽的權力,楊文嶽也有反制的手段。

兩人寒暄兩句,又說了一陣四川的景色,他們兩人一個曾經在四川長期任職,一個本身就是四川人,故而有說不完的話題。

雙方點一番茶之後,就知道客套話說完了,下面就該說正事了。

“鬥望啊。”傅宗龍說道:“我出京的時候,聖上交代了,讓我專辦闖賊。你在河南地面與闖賊交手最多,你覺得如今局面該怎麼處置?”

楊文嶽一聽這話,就知道傅宗龍不過是客氣而已,否則他就不會上來就點明聖上的意思。既然說了聖上的意思,難道我還能與你爭嗎?

“晚輩聽先生的。”楊文嶽說道。

傅宗龍說道:“鬥望啊,你我都是國家重臣,你我都知道國家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在河南地面上,除卻縣城之外,幾乎不是大明之土,有流寇,有土寇,甚至有勢家建城以自衛。如果放任下去,河南的局面幾乎不可收拾,而聖上傾舉國賦稅,辦此一賊。一但賊平,免除賦稅,與民休息。則天下事尚有可爲,如何左良玉已擊敗獻賊。國家之重,就在你我肩上,天下人都看着我們怎麼辦闖賊。”

楊文嶽心中暗道:“果然是傳聞之中的臭脾氣,這話,也是人臣可以說的嗎?”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接茬,直接問道:“敢問先生的平賊方略?”

傅宗龍說道:“如今我與賊相距不過百里,我欲大賞三軍,激勵將士,急行擊之?”

楊文嶽說道:“如此,是不是太莽撞了?賊人最常用的不就是以潰敗伏擊官軍嗎?”

“天下之間,有不擊賊,以逐賊,而賊自滅者?” 傅宗龍說道:“官軍與賊,勢不兩立,必有一戰,勢或在我,又或在賊,而如今天下鼎沸,士民如釜中游魚,徒徒待死而已,以形勢論,天下之勢不在我而在賊,刻不容緩。豈能以區區之憂,而裹足不前?且賊力尚弱於官軍,只需追上去,以堂堂正正之戰,則何懼賊子。”

楊文嶽心中一動,暗道:“這老頭是抱着與賊人同歸於盡的心思。”

楊文嶽猜對了。

在傅宗龍心中,天下的局面已經危險到了極點,鼎革之局,隨時可能有,故而傅宗龍看來當務之急,就是與民休息,讓百姓安居,輕徭薄稅。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消滅了流寇的基礎之上。

他寧可秦軍,保兵一起葬送在這裡。只要能剿滅闖賊。也是值得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存着與傅宗龍一樣的想法的。

至少楊文嶽不是。

但是楊文嶽官職不如傅宗龍,科名不如傅宗龍,大義又讓傅宗龍站住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絕,被傅宗龍逼着答應下來了。說要明日誓師,出擊流寇。

楊文嶽一出去,被風一吹,激靈靈打了個寒戰,雖然秋風有些冷了,但還不至於他這樣。

“傅宗龍做事,居然絲毫不留餘地,如果得勝還好,如果一旦失利,豈不是連殘局都沒得收拾。不行,我要先做些安排,未慮勝先慮敗。”楊文嶽的眼睛微微一眯,露出精光來,自以爲得計,立即將虎大威叫過來。如此,如此,安排下去了。

“咚咚咚。”十幾名大漢打這赤膀。渾身肌肉隆起來,掄起鼓槌重重的砸在等人高的大鼓之上。在鼓聲之中,無數是士卒紛紛在場中列隊,先是秦軍,然後再是保兵。不過從軍容上來看,秦兵勝過保兵。

好一陣子,這鼓聲才停了下來,一時間鴉雀無聲。

傅宗龍披甲站在高臺之上,目光巡視全軍,一時間有一種久違的激動之感,他見多識廣,很多能讓他激動的東西,但是看着這些年輕的面孔,一時間傅宗龍心潮澎湃。

“你們多久沒有回家了?”誰也沒有想到傅宗龍第一句話,居然說得是這個。

有大漢將傅宗龍的聲音遠遠的傳開,但是校場之上鴉雀無聲,下面的士卒,不知道該說什麼?

“家中現在是什麼樣子了?”傅宗龍繼續問道。

數名大漢再次喊出來,一時間校場之上,只有這些大漢大聲重複這一句話的迴音。

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傳來一聲,哭泣之聲,一時間校場之上都隱隱約約傳來哭泣之聲。

“怎麼回事?”賀人龍對身邊的李國奇說道:“如此士氣,還怎麼打仗?”

傅宗龍說道:“你們不說,我也知道。自從流寇起兵以來,陝西赤地千里,不知道多少百姓死在賊亂之中,也不知道多少百姓死在饑荒之中,其中就有你們的親朋好友。這都是因爲流寇,到處劫掠,所過之處毫無人煙,關中千里沃土,只剩兵戈,河南萬頃糧田,焚掠殆盡,爾等爲了平賊千里轉戰,時而在蜀,時而在豫,時而在湖廣,時而在河北,天下之大,幾乎都跑遍了,唯獨不能回家。但是現在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獻賊已經爲左將軍所擊滅。屍首都不知道落到哪裡去了,而我們面前只有最大一股流寇,闖賊,只要滅了闖賊,我們就能回家。”

“拿來。”傅宗龍說道。

一箱箱銀子擡了上來,這是傅宗龍手中的所有軍費。傅宗龍先讓親衛擡着銀子在所有陣前都過一遍,然後說道:“今日發餉,每人十兩,沒有折現,全部在校場上列隊領取。剿滅闖賊。天下----太平。”

“剿滅闖賊,天下太平。”不知道那一個士卒第一個高喊。立即引起了連鎖反應。

“剿滅闖賊,天下太平。”

“剿滅闖賊,天下太平。”

在一聲聲高喊之中,所有的餉銀東路分發殆盡。

大明的很多問題,都是銀子的問題,只要銀子到位了,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解決的。發完餉銀,一時間所有的士卒都士氣爆棚。

“報。”一個斥候說道:“闖賊,已經在上游搭建浮橋準備渡河。向汝寧而去。”

“這些賊寇,還真心急的送死。”傅宗龍此刻頂盔摜甲,只是白髮時不時的從頭盔下面透出來,才顯示出,他的主人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

“出擊。”傅宗龍一聲令下,大軍開拔。

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章 授田二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六章 匠作第十章 收兵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十三章 老營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
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章 授田二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六章 匠作第十章 收兵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十三章 老營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