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

福州城中巡撫衙門之中。

五十多歲的吳之屏來回踱步,心中不能斷絕。

福州城中早已是人心惶惶了。

流寇大軍壓境的傳說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的。而且越傳越離譜,先開始說只有三萬士卒,後來說有十萬,再後來說有三十萬,現在外面已經傳到八十大軍,水陸並進。

對於八十萬這個數字,吳之屏是決計不會信的。但是在吳之屏想來,福建怎麼說還是一個大省,二三萬就敢來打,是決計不可能的。故而賊人定然有十萬上下。

他麾下有多少人士卒?吳之屏心中也是非常清楚。

花名冊上寫得滿滿的,但吳之屏一校閱,整個福州城中的閒雜人等全部爲之一空,無他,去充樣子了。

這已經是慣例了。不少幫閒就是專門做這個的。

吳之屏也是深知其中內幕的。真正能戰的人有多少,兩萬?一萬?五千?吳之屏覺得連五千都沒有,如何能抵擋敵人的十萬大軍。

“東翁。我有一策。不知道行與不行。我姑且說之,東翁姑且聽之,只是出了這個門,我就不認了。”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說道。

這個年輕人就是姚啓聖。

“憂庵啊,都什麼時候了,你儘管說便是了。”吳之屏說道。

“我在江南是見過曹營的兵鋒的。”姚啓聖說道:“當初羣情激奮,振臂一呼,有數十萬之衆,我也參與期間,但是一戰之下,大軍崩潰,浦陽江爲之不流。福建兵力如何,大人您是知道的。而今能借助的不過是鄭家而已,但是鄭家士卒稱雄海上,船是上不了岸的。倉促之間,即便是糾集士紳家兵,也不過是一戰崩潰的下場。眼前的局勢,不過一戰一降兩字。”

“如果大人選戰。”姚啓聖說道:“姚某受大人救命之恩,自然以死報之。不必多說,只是大人如果想要選降,就要細細思量一番了。”

一番話說得吳之屏心中動搖。

姚啓聖看吳之屏臉上陰晴不定,心中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

姚啓聖之所以流落福建,還與張軒有關,姚啓聖就是張軒打敗的紹興士紳的一員,唯恐張軒窮究到底,只能往南跑了。到了福建之後,爲人所欺。後來被吳之屏知道了。吳之屏見是老鄉,也就將他放在身邊當師爺了。

不過姚啓聖雖然年少,但是很有任俠之氣,對江南的情況很是瞭解。吳之屏是紹興人,常常擔心家中出了什麼事情,每每有紹興的消息,都讓姚啓聖來講解。

這一來一去之間,姚啓聖在兵事上的見解,也爲吳之屏所倚重。

姚啓聖狼狽逃到福建之後,通過吳之屏的渠道關注時事。將曹營對江南統治逐漸穩固,也知道李自成已經攻陷山西,京城就在眼前,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大明的氣數已盡。

姚啓聖有建功立業之心,大明不行了,自然另投明主,本來他還想扶持吳之屏雄起一把,但是時間一長,發現吳之屏根本就是一個庸才而已。

其實在他看來,李自成的成就應該在羅汝才之上,畢竟自古到今,由南統北的,僅僅是朱洪武一次而已。但是他實在是夠不着李自成,只是暫時觀望而已,但是現在局面讓他觀望不下去了。

他才二十歲出頭,纔不願意爲明朝效死。

如果吳之屏投降的話,他跟隨吳之屏自然能得一個好位置,豈不更好?

這是一條終南捷徑。

“憂庵。”吳之屏說道:“你老實說,我如果投降了,吳王會怎麼對我?”

吳之屏家在紹興,而紹興此刻是曹營的轄地,根本不用多擔心,他唯一擔心的是兒子吳爾壎,此刻吳爾壎在北京翰林院之中,恐怕輕易脫身不得。不過他呀咬牙,心中暗道:“先顧眼前吧。我私下給老大寫一封書信,讓他快快南下便是了。”

“大人,我瞭解過,曹營所攻各地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大員投誠,只要大人投誠。我就敢出使曹營,爲大人謀一個尚書之位。”姚啓聖早已有了這個念頭,豈能不爲吳之屏好好的考慮一下。

“尚書?”吳之屏的心臟似乎猛地漏跳一拍。

吳之屏知道以自己的資歷,已經在明代的潛規則,他到老也最多在南京當一任養老的尚書而已,更可能是連這個都沒有,直接致仕了。

“對,尚書。”姚啓聖說道:“吳王麾下與明廷不同,吳王是尚書兼內閣學士,也就是輔相之權。”

“真能如此嗎?”吳之屏說道。

那一個當官的,不想往上面爬?如果真能躋身於曹營的核心決策層,吳之屏還真不怕投降。

如今已經是崇禎十七年二月多了。

天下局勢雖然還是一片混沌,但是有一點已經被很多人確認了,那就是北京已經撐不住了。越是高層的官員,越明白這一點。如果江南還在大明手中,大概不會這麼絕望,崇禎如果肯南渡的話,成與不成這個不絕對,但是機會一定是有的。

而如今曹營與闖營聯手,幾乎將天下分割爲兩半了,連北京到福建的聖旨,也是斷斷續續的。

如此一來,更是增長了吳之屏的別樣心思了。

“報。大人。”一個士卒帶着顫抖的聲音說道:“賊人來了,賊人來了。”

“這麼快?”吳之屏大吃一驚,幾乎要摔倒在地。

姚啓聖上前扶住了吳之屏說道:“大人,要麼我們去看看曹營的陣勢。”

“好。好,好。”吳之屏顫抖的說道。

姚啓聖立即加人馬護送吳之屏與他登城一看。

似乎是因爲城外流寇將至,鬧得沸沸揚揚的,福州城中也不得安生,故而大街之上,也沒有多少行人。一行人匆匆忙忙的登上了城池。

吳之屏似乎一心想看看城外曹營兵馬的動靜。但是姚啓聖卻見一分注意力放在守城的士卒之上。

卻見城頭之上稀稀落落的,一些老弱病殘而已,青壯不多,而城頭的火炮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姚啓聖輕輕一摸,就掉了一手鐵渣。

福州城中倒是有幾座好火炮,乃是當初打撈英軍的艦炮,也就是紅夷大炮,一部分送到了北邊,一部分留在福州,有十幾門之多。

但是縱然有這麼火炮,憑藉城中這些風一吹就倒的,老弱病殘,能有什麼用處。

“投降還真是一個好選者。”姚啓聖心中暗道。

“隆隆。”聲音傳到姚啓聖的耳朵之上。

只見城下煙塵滾滾,有遮天蔽日之感,萬餘騎兵,幾近萬馬奔騰,繞着福州城牆下,一掠而過。一陣箭雨射到城頭之上。

這一陣箭雨又快又急,城頭之上,根本沒有怎麼提防,就被撂倒了好幾個。

有一個還死在吳之屏的腳下,吳之屏差點閉過氣去。被姚啓聖一把攙扶住這纔沒有出醜。

“城頭上的人聽着。”楊繩祖的聲音遠遠的傳過來,說道:“上天有好生之德,爾等開城投降,我等秋毫不犯,官居原職。如果冥頑不靈,破城之後,雞犬不留。”

“破城之後,雞犬不留。”

“破城之後,雞犬不留。”

一聲勝過一聲的高呼,聲音好像變作實質的聲浪,撼動着福州城上。

一時間福州城頭的士卒面如土色。吳之屏最後一點僥倖也被嚇沒有了,他反手抓住了姚啓聖的手說道:“這事情都依你,都依你。”

“請大人放心,我一定將這一件事情辦妥的。”姚啓聖說道。

城頭之上,人多嘴雜,不好說得太詳細。姚啓聖立即引吳之屏下城去說。

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章 授田二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章 樊城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章 湖口二
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章 授田二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章 樊城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章 湖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