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圖賴

圖賴是一個標準的遼東大漢。

整個人膀大腰圓,再套上三重重甲,遠遠的看過去,根本不像是人,而是像一頭熊。

他面孔藏在面甲之下,在陰影的渲染之下,看不清楚表情,很可能是面無表情,唯獨一對眸子卻散發着冰冷的光芒,就好像是鋼鐵一樣。

他騎着一批黑馬,站在一處高地之上。

此處應當是峴山與漢水交接的地方,漢水在不知道多少萬年的衝擊之下,將兩岸都改造出一道狹長的平原地帶。此刻圖賴的身後,就是蔥蔥郁郁的峴山。圖賴遠遠的眺望水陸並進的大軍,看着蜿蜒一線的行軍隊伍。手猛地豎了起來。

“嘚嘚”的馬蹄之聲響起,一名名騎兵出現在圖賴身後。

其中也有武拜,他起着馬跟在圖賴後面。。

圖賴的手猛地向下一揮,萬餘清軍猛地衝了下來。如同狂飆突進,幾乎瞬間出現在夏軍的視線之中。

如果說夏軍沒有防備是不對的。只是夏軍在外面佈置的斥候,顯然沒有抵擋住清軍的白甲兵。不過,圖賴突擊的時候,不等後面命令,羅岱也帶着麾下騎兵衝了上去。

戰事就這樣突兀的爆發出來。

夏軍根本沒有準備時間,戰事就進入白熱化了。

也幸虧有羅岱當機立斷,否則在這樣狹長的地帶之下,陣勢擺不開來,圖賴很想來一個勢如破竹,各個擊破。

不過羅岱也打得很辛苦。

騎兵的優勢就是速度。滿清騎兵固然是百戰精銳,但是曹營騎兵也是百戰餘生,一對一打,誰也不怕誰,但是問題是,此刻清軍佔據了先手,將曹營逼到不得不迎戰的地步。

雙方根本沒有躲避的餘地,長刀長槍,瘋一樣的撞在一起。

羅岱所部立即被壓着向南退卻了。

羅岱見狀,帶着身邊數百騎兵不管不顧,向圖賴的帥旗衝了過去。

圖賴遠遠的看過去,清軍大舉壓下的時候,羅岱瘋狂逆襲是如此的明顯,想不注意都不行,圖賴問道:“此人是誰?”

圖賴身邊有一個將領點頭哈腰說道:“此人乃是羅岱,是羅汝才親族,有一個外號叫做羅瘋子。”

正如張軒從清軍俘虜之中,尋找清軍的情報,而清軍自然也會從夏軍俘虜之中尋找夏軍的情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清軍對夏軍的瞭解,勝過夏軍隊清軍的瞭解。

無他,清軍之中有的大量的官軍降軍,也有闖營降軍。

不過是作爲當初的對手,還是作爲當初的盟友,很多情報都彙集在清軍手中。而這個將領就是闖營當初的一員。

“此人也算是一員勇將。誰爲我斬殺此人。”圖賴說道。

“我願意。”

“我願意。”

一時間圖賴身邊的小將,幾乎有羣情激奮之感。

在他們心中,這都是功勞,清軍最重軍功,只要有軍功,八旗子弟想要升上去,自然是一路暢通無阻。現在的八旗子弟,雖然比起他們上一輩,如圖賴等人,還有不足,但是比他們後世子孫,要勝過不知道有多少倍。

圖賴說道:“你們都去,看誰得手。”

一聲令下,數名小將,身邊或帶着百餘騎兵,或帶數百名騎兵,紛紛衝了下去。

圖賴之所以這樣,也看到了在羅岱的帶領之下,夏軍騎兵奮力廝殺,努力想扳回局面,雙方有相持不下的趨勢,甚至戰場南側有大量風塵掀起來。他雖然看不見那邊在做什麼。但是總不會什麼也不做。

所以速戰速決的好。連他本人也微微動動手臂,默默的開始熱身了。

羅岱立即感受到壓力。

大批量清軍衝了過來,只要一動手,羅岱立即感受到,對面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人是好手,身披重甲,尋常刀劍斬上去,只是一溜火光而已,即便大力斬進去,很容易卡在盔甲之中,十成力道,斬在人身上只有三成左右。如果羅岱立即將奪下一柄長槍換了過來。

用長槍比長刀好用,縱然一槍捅不死,也能將其擊落馬匹。

在這樣的混戰之中,落馬之人,很難活到戰事結束。

馬也是好馬。

正是壯年的馬匹,上好的遼東軍馬,清軍早已控制大半個蒙古,別的不說馬匹足夠用,不像是夏軍,騎兵雖然堪稱精銳,但是很多所騎的馬匹,還是當年俘獲官軍的戰馬。

數年過去,很多馬雖然還能用,但已經過了壯年。

不過,羅岱羅瘋子的外號,豈是白給的。

縱然壓力再大,他不退反進,連殺數人,又挑落好幾名騎馬,身邊的從騎戰死不少,只剩下不足十騎,依舊奮力想圖賴衝了過去。圖賴微微皺眉,而八旗其他將領無不大驚失色。

八旗軍法爲重,如果讓圖賴有什麼閃失,他們百死莫恕。下意思要回軍救援。

“噹噹噹。”鳴金之聲響起。

是張軒下得命令。

張軒來到前面的時候,就已經是這個樣子,一見戰場上的情況,張軒頓時心中大驚,見羅岱幾乎想赴死的行動,二話不說下令收兵。羅岱聽了之後,只能狠狠的甩手撤了回去。

不過,從圖賴身前,到夏軍軍陣之中,不過幾百步,但是這幾百步,就好像是刀山火海一般。

等羅岱回來之後,他身上已經是渾身浴血了。

張軒見狀心中又恨又急說道:“你這老毛病不能改改嗎?”

羅岱低頭不說話,張軒看他身上的血,又是覺得心疼,說道:“下去養傷吧。”

不是張軒想對羅岱大發雷霆,而是羅岱的舉動,在張軒看來,根本是不必要的。

雖然清軍動作快,但是夏軍的反應並不是太慢的,羅岱只需給步陣爭取一點時間便是了。根本不用搏命衝鋒。張軒來到這裡,僅僅是微微整頓一下,就將步陣列好了。

兩三個營的步陣,東西橫列,大隊大隊士卒組成密集陣勢,刀槍幾乎蝟集在一起。遠遠的看過去,反射的光芒星星點點彙集在一起。

而陣勢前面,還有火器排列,不是別的,大多數是虎蹲炮。

這種小炮,張軒一直想下放到哨一級,作爲步兵支援火力,雖然大部分夏軍沒有,但是這一次派在最前列的軍隊,自然是經過加強的,在羅岱擋住清軍突擊的時候。就已經列好陣勢了。

大隊夏軍騎兵從陣勢留下的道路撤到後面。

在張軒看來,這個陣勢並不算太完美,只能說得過去而已。

很多地方都有混亂,甚至還幾個士卒因爲亂陣被就地斬殺。張軒暗道:“這些士卒的訓練還是不行。”

這一次張軒帶領的軍隊,很多並不是張軒本部,大部分是羅汝才帶在身邊中軍,強到是強了,不過,羅汝才與當代將領一樣,更重視搏殺能力,對隊列什麼的,並非不重視,而是覺得看得過去就行了。

花花架子又打不了仗。

所以比起張軒本部還是有所欠缺的。

不過,這樣的陣勢在圖賴看來,已經不錯了,他見狀也沒有強攻的意思,立即下令收兵。畢竟八旗就這點骨血,阿濟格折損不少,多鐸早就暗地囑咐過了,死漢人,死多少都不用管。但是滿人是傷亡。卻一定要控制。

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多鐸現在的政策,不死過最後一個尼堪,我大清決計不會放棄的。

騎兵攻步兵嚴陣,傷亡定然不小,圖賴下令收兵。

只見清軍騎兵緩緩的撤退了,好一陣子消失在地平線之中。這一場突兀的戰事,就這樣結束了。就好像是沒有發生過一樣。

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夜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七章 攻城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
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夜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七章 攻城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