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

徐州府衙之中。

一個身材看上去有幾分黑瘦的人,坐在太師椅之上,手中拿着吏部的調令。臉色有些難看。

他就是何騰蛟,何騰蛟是貴州人。

何騰蛟嘆息一聲,有帶着貴州口音的聲調說道:“可惜徐州之事,沒個結果。”

“大人,何必如此,聖意如此,做臣子的只有遵命,且陛下也正是看中大人,纔派大人去湖廣,而今湖廣賊勢百倍于徐州,徐州區區小賊,不過爾爾。還請大人速行。”一個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說道。

“本官知道了。”何騰蛟淡淡的說道。

這個錦衣衛知道自己不受待見了,也知趣的說道:“下官告退。”

何騰蛟起身讓師爺去送一下,隨即面對調令,感到頭疼起來了。

何騰蛟剛剛聚合萬餘之衆大敗徐州土寇,還沒有想到消息還沒有傳到北京,北京那一位就給他調動位置了。高升爲湖北巡撫了。

前任湖北巡撫宋一鶴,是楊嗣昌的門人。因爲楊嗣昌的父親名鶴,故而宋一鶴投貼楊嗣昌的時候,就自稱宋一鳥,而且是舉人出身,以善於剿賊著稱,一路升到巡撫一職之上,雖然被人鄙視,但也不能說是無能之輩。

不過,死在數月之前了,被左良玉給賣了。

宋一鶴防守顯陵的時候,也就是嘉靖皇帝他爹的墓,被羅汝才所殺。

從此之後,湖北巡撫所任時間都不長。

故而崇禎準備挑選一名幹臣過去,崇禎挑選的幹臣就是何騰蛟。

何騰蛟的履歷相當可觀,也是舉人出身,擔任過南陽知府,在南陽知府任內,擊賊有功。還從巡撫擊賊,獲得四百首級,聲震朝野,被遷爲兵部主事,懷來兵備道調口北道。

口北道在什麼地方?

就是北京北邊長城一帶。

然後因丁母憂而去,朝廷一直有人推薦,甚至崇禎還下旨奪情過,但是被何騰蛟封還了。

像這樣打過流寇,守過邊關,對兵事之上有經驗的大臣,崇禎自然要重用了。

起復後,第一人官職就是兵備淮徐。他一上任立即着手平賊。

小捷不斷,又與吳家集一役,將程繼孔三人的脊樑骨給打折了。

不過,他也知道,不能斬草除根的話,恐怕會死灰復燃。

只是他也知道,皇命以下,他也耽擱不得。而且湖廣之事,也是相當急迫的。

他從邸報之中得知,五月中,張獻忠已經攻破武昌城,沉楚王一脈於江中。

又失陷親藩。湖北的大小官員都被牽連了。

他必須立即過去想辦法收拾殘局,越快去越好。還真是兵事如火。

“收拾東西。”何騰蛟說道:“今夜出發。備馬。”

“大人。”師爺問道:“我們乘船南下,走運河,不是更快一點嗎?”

從徐州上船,直接走大運河,入長江,去湖北最順了。

“我必須去見一見馬大人,現在徐州這局面,也只能讓馬大人想辦法收拾了。”何騰蛟說道。

何騰蛟與馬士英說起來還算是同鄉,何騰蛟對馬士英不像其他人那樣牴觸。

正如,何騰蛟所想,徐州這個殘局非要馬士英來收拾不可。

何騰蛟接到的命令是即刻出發,不用與繼任做交接了。但是如今的戰事平賊之事,正在收尾階段,如果用人不當,很可能前功盡棄。

即便是新任兵備道是一個能臣,他也不是那麼容易理清徐州這裡的情況。

而馬士英卻是能管到這裡的,讓馬士英派人接管這個卻是最好的辦法了。

何騰蛟雖然說立即出發,但也是忙了一夜,匆匆的召見各級將領,知府知縣,特別是丁氏兄弟。

在第二天矇矇亮的時候,纔在百餘人馬隊的護衛之下,一路縱馬狂奔,向鳳陽而去,至於行禮什麼,都會裝船由黃河到運河之中。 到時候再匯合不遲。

張軒不知道,何騰蛟已經離開了。

他當時沒有想到,但是回去之後,翻來覆去的想,似乎記得這個何騰蛟是一個明末有名的大臣,似乎也是一方督師。

至於具體做過什麼,卻想不起來了。

即便僅僅是這樣,張軒打起精神來了,畢竟但凡讓他在後世記住名字的人,在當時都是大明鼎鼎的存在。

想來不是什麼易與之輩。

張軒立即打起十二心思去準備,將來的徐州之戰。

天一亮,西寨的營門就打開了,大隊人馬緩緩的離開了西寨。張軒騎在馬上看着這個破舊的寨子,心中莫名的生出幾分留戀之意。

畢竟在這裡,張軒渡過了兩個多月。

張軒不走,秦猛,賀虎頭,吳自蘭,鄭廉,張素都等在後面。

“走吧。”張軒調轉馬頭,一路向東北方向而去,他不由的向夏邑城方向眺望,卻見夏邑城城門緊閉。

張軒不由的有幾分失落,暗道:“我覺得袁時中最好的路就是跟着我走,只是出了什麼變故?讓袁時中放棄與我一起徵徐州啊?”

張軒心中不過傷感一會兒,隨即恢復平靜了。他在這個亂世之中,見多了看多了,他也變得堅強起來,這一點點小小的挫折,不過讓他傷感一會兒。

“三弟,三弟。”張軒忽然聽見有人在後面喊道。

張軒心中一動,行軍之時雖然沒有說必須鴉雀無聲,但是也絕對不允許如此大聲喧譁的。敢這樣大聲喧譁的人,定然是有權力的人。而且張軒聽着聲音有一點眼熟。

他立即回頭一看,果然看見,袁時中遠遠騎馬過來,大聲呼喊道:“三弟。”

“大哥。”張軒說道。語氣之中充滿了驚喜。

“籲。”袁時中在張軒身邊駐馬說道:“三弟,你也真是的,還是怎麼急,說走就走,我的小袁營可不比你右軍,我小袁營的家底可都在這夏邑縣之中,一天之內,不,一夜之內,哪裡能準備好?我本來想問你,能不能明日再走?沒有想到你已經開拔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張軒苦笑說道:“既然已經出師了,那就萬萬沒有回去的可能。要不,大哥就派人留守夏邑也行,畢竟大哥身上還掛着大順歸德節度使,鎮東將軍。”

“不用全部調走?”袁時中問道。

“不用。”張軒笑道:“區區徐州也用不了這麼多人馬,攻破徐州之後,我會轉兵南下,說不得那時候夏邑兵,還能爲我所用。”

“那就好。”袁時中說道:“如此我就派時敏留守夏邑。我帶人跟你走一趟徐州。”

“多謝大哥支持。”張軒說道。

袁時中臉色忽然正色,翻身下馬,跪在馬下說道:“末將袁時中拜見統領大人。”

張軒心中大喜,袁時中這樣做,就表面了袁時中萬餘精兵成爲了張軒的部屬。

雖然張軒知道他對小袁營的控制還差得太多,與他的嫡系不能比。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也說明了張軒麾下的實力增長。

張軒立即下馬,將袁時中攙扶起來,說道:“大哥何須如此?”

“禮不可廢。”袁時中正色說道:“私下,你我可稱兄弟,但是在正事之上必須如此。”

這是楊氏教袁時中的,說袁時中如此想長長久久的與張軒保持親密關係,萬萬不可在公事之上仗着結義大哥的名頭。

張軒心中感動,說道:“大哥。”

袁時中眉頭一皺,張軒立即看到了,改口說道:“鎮東將軍。”

“末將在。”袁時中說道。

“立即整頓所屬人馬,跟上大隊人馬。”張軒說道。

“是。”袁時中朗聲說道:“屬下領命。”

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
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