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張軒站在這裡,忍不住的吟出兩句舊句。

這裡是不是橘子洲,張軒並不清楚。但是的確是湘江之中的沙洲。

張軒百艘船隻在湘江之中沙洲停靠,不過湘江之中的沙洲就沒有如城陵磯那麼好的停靠條件了,不得不加緊趕工,硬生生的在這裡修建出來一座碼頭來。張軒也派士卒搶佔湘江西岸,大軍有張軒本部人馬,再加上各路降軍,水陸聯營有是十萬之衆。

張軒繞過岳陽長驅直入,先破湘陰,再臨長沙,固然是在戰略決策上冒了風險。但是張軒本身依然是穩重的性子,故而在探明長沙的情況之後,就決定,先佔據湘江西岸,以及湘江之中的沙洲。

使得水陸大軍連爲一氣。

然後在緩圖長沙城。

之所以如此,卻是好幾個方面的。

首先,長沙城的確是一座堅城。

長沙得名於星辰,按古代分野之論,長沙所在之地,上應長沙星,故而得名,從秦漢以來,就是南國重鎮,上古時,賴之鎮壓五嶺,凡用兵於五嶺,皆借重於長沙。

而隨着湖廣在中國經濟之中地位越來越重,以至於湖廣熟天下足,湖南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不管是明清相爭,三藩之亂,太平天國,北伐戰爭,乃至於抗日戰爭也有三次長沙會戰,凡是有志於天下者,無不在此地着力。

而長沙城自古到今,都是戰略要地,長沙城的城防,張軒用腳趾頭想,就知道很完善。

長沙城的規格是由宋代李綱奠定的。金兵南下之際,焚燒了長沙城,李綱到任後,重修修建長沙城,雖然後世屢有修建,但是都沒有超出李綱奠定下的基礎。

城牆長達十四里。有十三座城門,全部是夯土包磚結構。

湘江在其西,瀏陽河在其東北而過,匯入湘江之中,也就是說,真正地勢開闊,能放下人馬的地方,反而是東南方向。而東南方向又是整個長沙的制高點,天心閣。

長沙城牆大體是方形的,而東南拐角之處。就是天心閣所在。後世長沙城牆,全部被拆除,也唯有天心閣遺留下來了。做爲長沙城牆的遺址。

不過長沙城並非一點缺陷都沒有的。

至少張獻忠在這個城市之中還是留下不少痕跡。張獻忠撤出長沙的時候,對長沙城垣進行了破壞,其中吉王府也遭到了破壞,否則隆武帝就應該住在吉王府之中。

雖然隆武進行了修整。看上去相差不大。

但是夯土卻有一個性質,那就是時間越長的夯土就越結實。新填補的城牆,與二百年的城牆,堅硬程度是不一樣的。張軒已經派人去探聽到底是那幾段城牆,被張獻忠毀壞了。

這些地方,就是他主攻的方向。

其次,隆武也不能說庸主。張軒攻下湘陰之後,隆武就全面接管了長沙城軍務,這還是他第一次完完整整的掌控了長沙城。

長沙城數萬士卒,幾十萬百姓都爲他所用。

即便張軒不去仔細打聽,也能聽到關於隆武的好多消息。

比如說,隆武在長沙校閱士卒,大賞將士,比如隆武巡城。如是等等。

隆武在軍事上或許沒有其他才能,只有勇氣而已。

不過,有時候,有勇氣就已經不錯了。夫戰勇氣也。一般來說,只有不能打的將領,很少有不能打的士卒,很多時候大敗,都是將領臨陣脫逃而敗的,只有少數是將領被斬殺之後,才全軍潰逃的。

而且隆武的身份與尋常將領不同。

隆武擺出一副與長沙城共存亡的樣子,舉城士卒,無不大舉震動。畢竟大明近三百年的天下,可謂深入人心。縱然殘破到如此地步,在士紳都開始有觀望之心,但是在很多士卒百姓眼中。

朝廷已經是朝廷。

故此,在隆武的激勵之下,張軒兵臨城下之時,長沙城的士氣非但沒有衰落,甚至反常的高漲。

夏軍一路走過來,雖然沒有打什麼大仗,但是一系列交鋒,比如奪取河西數處集鎮的戰鬥之中,雙方還是有過碰撞的,張軒也聽下面的人說過,明軍的戰鬥水平沒有太大的提高,但是士氣的確高昂不少。

很難對付。

不過,所有情緒化的東西,都不可以持久的。張軒才相信明軍可以鎖定士氣,時間一長,這事情自然會衰弱。所以,張軒也不想趕鴨子上架,死磕硬骨頭。

再有就是長沙城中發出的勤王詔書了。

隆武半年來的所做所爲,或許還不足以懷遠人,但是湖南附近很多官員都看在眼裡。所以隆武的各地調兵的文書,讓一處處兵馬出動。張軒細細算來,幾乎有幾十萬之多。

長沙成爲了暴風的中心。

雖然張軒並不是太害怕,畢竟分散在各地的數十萬大軍,與聚集在一起的數萬大軍,對付的難度是不一樣的。再加上南明的軍隊大多是新組建的,甚至很多府縣在此戰之前,是沒有駐軍的。鬼知道他們怎麼扯出來的的軍隊。

縱然有幾十萬之多,也不足以讓張軒驚懼。

不過是,任彼幾路來,我自一路去,個個擊破而已。

但是這畢竟是一個麻煩。不掃清楚外圍,張軒也無法全力攻長沙城。所以張軒在湘江西岸紮營。以夏軍的水師優勢,進能攻城,退能固守。等掃清外圍的之後,再來處理長沙城。

“大將軍,諸位將軍都已經到了。”鄭廉說道。

張軒這才收起看向長沙城的目光,說道:“走吧。”

“是。”鄭廉躬身引領着張軒離開了這裡。

在湘江之中一處沙洲之上。湘江流水之中,在耳邊若隱若現的呈現。

這裡也不知道是那家達官貴人修建的院子,很有幾分江南園林的味道,再加上流水冉冉,別有幾分味道。

在一處水榭之中,整個亭臺都深入溪水之中,活水從地板下面流淌而過,還有幾分流水從四周的銅柱之中流淌下來。幾乎是天然的空調,再加上江風滿懷,只覺得酷暑爲之一空,滿胸都是快哉之意。

真是一個避暑勝地。

只是亭臺之中,滿目都是甲冑刀兵,鐵甲鏗鏘,與這文人雅士的院子,絲毫不登對。不過,此刻他們也沒有注意外面的一切,而是聚精會神的聽着胡澹講解。

胡澹說道:“岳陽李過,常德高一功,袁州府何騰蛟,衡陽方向陳藎,兩廣地域稍遠,現在不能一探明,但是明軍或五萬,或七萬,除卻陳藎兵力稍少之外,總和當在二十萬之上。”

“果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王進才說道:“朝廷即便敗到如此地步,還是有些實力的。”

“王將軍此言差矣。”許都說道:“明廷向來有吃空餉的習慣,報二十萬,能有一十四萬,就算不錯了。再者這數路人馬之中,也不用盡數擊退,只需全殲一部,震懾其他各部,就足夠了。”

“想來,其中很多人,也不會爲前明效忠到死。”

張軒心中暗暗點頭,對這一點他深有同感,似乎大明軍方體系的數字,必須打上一個折扣,才做事,而這個折扣的大小,也代表了這支明軍的戰鬥力。而且,許都之後的話,也正中張軒的心思。

湖南之戰,攻心爲上,攻城爲下,降軍爲上,殲敵其次。

大明短短數年來三易其主,讓地方士紳也開始觀望起來,張軒感受最明顯的,就是打湖南,根本不像打江南的時候,幾乎每一縣都有人起兵對抗。

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四章 岳陽二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章 岳陽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章 樊城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
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四章 岳陽二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章 岳陽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章 樊城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