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

陝西總督衙門。

一名剛剛宣讀過聖旨的太監,滿臉堆笑說道:“恭喜孫督師。”

孫傳庭強撐出一絲笑容,說道:“來人,賞。”

“是。”自然有師爺出來打點這太監了。

孫傳庭回到自己院子裡,將聖旨親手遞給夫人。

孫夫人將聖旨供在香案之上,卻見香案之前,已經有好多份聖旨,幾乎要擺不下了。

孫傳庭做在太師椅之上,深深的閉上眼睛。孫夫人走到孫傳庭身後,爲他按摩太陽穴,說道:“這一次,又是什麼事情?”

“我升官了。如今我是兵部尚書,總督秦,豫,川,三省。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並賜予尚方寶劍。小半個天下都歸我管,你夫君也算是位極人臣了。”孫傳庭的語氣之中,卻沒有半點高興之意,只有蕭索的苦笑。

他很想說,這些虛名有什麼用處。他想要兵,想要餉,想要糧食。

不過,他也知道,朝廷現在什麼也沒有。

那隻求一點,能不能不要這樣好像催命鬼一樣催促。

但是這樣的話,只能在心裡想想,作爲一個士大夫,他說不出口。

他也知道,這些催促,固然有一些是因爲皇帝的心急,但也有一點些是朝廷的局面已經支撐不住了。

他也聽說,李自成襄陽稱帝那一天,陛下罷朝,在太廟之中跪了整整一天一夜,如果不是皇后娘娘勸慰,非要跪三天三夜,想列祖列宗請罪不可。

主辱臣死。

陛下如此爲之,做臣子的豈能不效之以死。只是關鍵問題是,現在的事情,是他一死就能解決的嗎?

“陛下啊,陛下。孫傳庭死不足惜,奈何數萬將士一去,這大局就不可挽回了。”兩滴晶瑩的淚珠從孫傳庭的眼角流下來了,滴在孫夫人的手上。

孫夫人的手微微一顫,隨即將這兩滴淚輕輕的抹掉。裝作不在意的說道:“是不是,陝西大族又上書了?”

孫傳庭聽了冷笑一聲,說道:“一羣蠢貨。”

無糧餉則無兵,陝西地方殘破,孫傳庭能以區區秦省養兵數萬,也是將整個關中狠狠的颳了一層地皮了。

不過,孫傳庭颳得不是平民,蓋因數年大亂之後,老百姓手中也沒有錢糧了,即便再刮,不過是官逼-民反而已,孫傳庭鎮壓流寇起家,太明白其中道理了。

那麼能刮的是什麼人?

自然是有錢人。

在亂世之中,還能保全身家的,那個不與北京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孫傳庭從他們身上刮銀子,豈能得到好名聲來。於是乎,陝西地方紛紛上書,先是彈劾孫傳庭,種種殘民之舉。

不過,崇禎還沒有傻到家,知道他沒有銀子給孫傳庭,讓他自己想辦法,有些事情,崇禎就當不知道了,全部留中不發。不會因爲這些事情,遷怒孫傳庭的。

但是能朝廷上混出頭來的,那是一個賽一個聰明,見此路不通,細細揣摩一下崇禎的心思,立即想出了別的辦法,故而陝西各路人馬的上書內容全部變了。

變成稱讚孫傳庭練兵之能。

一時間,似乎孫傳庭的兵成爲以一敵百,以一敵千的天兵天將了。

暗地裡就是一句話,那就是:“陛下啊,孫督師的兵早就練成了,可以出征了,但是他就是不出兵,其中的韻味,您自己掂量吧。”

孫傳庭練兵進度他自己不知道嗎?遠遠不到出兵的時候,孫傳庭覺得這些人的確是愚蠢無比,自己在關中,不過是要銀子而已,當李自成來了之後,估計連命也一起要,他們就不想他一旦戰敗的後果嗎?

崇禎在陝西的耳目,都在說孫傳庭擁兵不出,而崇禎實在不是一個太英明的君主,他的決斷也就自然而然了。

“夫君,我們回家吧。”孫夫人忽然說道。

“我們那裡還有家啊?”孫傳庭忽然睜開眼睛,看着跟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夫人,說道:“天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是我請辭回家,就能避得了嗎?我與李闖之間,血海深仇,我即便是回家,李闖就會放過我代縣孫氏一族嗎?”

“再者,我身爲大臣,國家到了這種地步,我一點責任都沒有嗎?如果當初,我能殺了李賊,天下也不會崩壞到如此地步。”

“是我之過也。”

孫傳庭其實也知道,殺了李自成,還有張獻忠,殺了張獻忠,還有羅汝才,即便殺了羅汝才,還有賀一龍,袁時中,等等,也會冒頭。但是他還是努力的寬慰自己,他當初數次將李自成打得狼狽不堪,如果當時知道李自成能成如此氣候,說什麼也要殺了他。

或許,就沒有現在的事情了。

畢竟孫傳庭也忖,當時打仗的時候,也不過是有五分心思在打仗之上,另外五分卻在朝堂之上。否則打勝仗卻降職,打敗仗卻升官的事情,也不會頻頻發生了。

天下難買後悔藥。

“只是,如此就苦了你了。”孫傳庭一把抓住夫人的手說道。

孫夫人將頭靠在孫傳庭額頭之上,這一對中年夫妻親暱的靠在一起,孫夫人說道:“有什麼苦的,我要嫁的是一個大英雄,你也是一個大英雄,我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孩子,就交給你了。”孫傳庭說道:“如果我有一個萬一,記住,將孩子養大,只是亂世之中,事事難料,我也不敢苛求,只是萬萬不可侍賊。”

“事情真到了這種地步了嗎?”孫夫人的手反手抓住了孫傳庭的手說道:“沒有別的辦法?”

“別的辦法?”孫傳庭長嘆說道:“大丈夫豈能復對獄吏?”

隨即他從太師椅之上起身,看了孫夫人一眼,說道:“爲我披甲。”

在孫夫人的幫助之下,將孫傳庭一身官袍換成了一身盔甲,孫傳庭大踏步出去,一出後院,就有親兵伺候,孫傳庭說道:“命,高傑,白廣恩,已經其他各部在關帝廟集結,我要校閱三軍。”

“是。”親兵大聲說道。

隆隆的鼓聲震動了整個西安城,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嘶吼之聲,傳到各營之中。

“督師大人有令校閱三軍。”

“督師大人有令,校閱三軍。”

在這樣的聲音之中,快馬在各個軍營之中不住奔馳。

數萬大軍在孫傳庭的命令之下紛紛調動。

當然了。這並不意味着立即出兵。畢竟大軍出動需要很多準備,絕非說出兵就出兵的,不過孫傳庭有出兵的意思,卻是很明顯的,非常分明加快訓練速度。

這鼓聲從總督府之中,傳了出來,也遠遠的傳到了襄陽。

等消息傳到襄陽的時候,已經是五月了。

“架。”一騎快馬從南陽盆地之中奔馳而過,

卻見官道兩旁,炎炎烈日之下,有無數農人光着膀子,穿着草鞋在地裡面爭鋒奪秒的勞作。

五月是北方做繁忙的農忙時節。

闖營對南陽盆地的經營也粗見成效了,這一往無際的金黃色麥田就說明了問題。見此情形,即便是再無知的人也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闖營的今年下半年的軍糧,是絕對不會缺了。

不過,傳遞軍情的使者,卻無心看這個。

他一路揹着紅旗,快馬加鞭,換馬不換人,進入襄陽,不,現在叫襄京,立即想襄王府而去,不過現在的襄王府也被稱作皇宮。使者來到皇宮之前,立即有人接待,查驗過火漆之後,立即有人接受手,隨即呈到了顧君恩手中。

顧君恩裁開一看,皺起眉頭來,立即起身向正殿走去。

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章 雜務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五十章 平城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章 樊城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
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章 雜務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五十章 平城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章 樊城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