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

第二天一早,張軒大軍就在浦江東岸鋪開,人一過萬,無邊無沿。

似乎是小冰河期的緣故,十二月的江南,也是極冷的。

天地之間,一片肅殺的白色。

並非是雪,而是霜。

遠遠看去,整個天地之間,不管是地面之上,房屋瓦片之上,乃至於樹木之上,都結了一片霜。唯有浦江水滾滾北流。

西邊是浦江水,東邊是會稽山。

似乎寒冷也凍結了天氣之間的水分子,能遠遠的看清楚東邊的會稽山。

南方的山大多是綠色的,即便是在冬季之中,也未必全部枯黃,只是似乎爲寒霜覆蓋,張軒遠遠看去,就好像看見了一副寫意山水一樣,只有墨色與白色,但因爲層次不同,渲染出千里河山。

張軒呵氣說道:“楊將軍準備好了嗎?”

賀虎頭說道:“我問過了,昨夜楊將軍就已經出營了,準備借道會稽山中小路,繞到官軍側後。許將軍親爲先導引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張軒點點頭說道:“王得仁在嗎?”

賀虎頭說道:“在。”

“叫他過來。”張軒說道。

過萬騎兵動起來,聲勢太大了,故而楊繩祖僅僅帶走了四五千騎,不過,看對面那個樣子,四五千騎,就足以打破官軍的營地了。故而王得仁也被留下來了。

不過一會兒功夫,王得仁就過來,他見了張軒立即行禮說道:“拜見將軍。”

張軒說道:“我今日有一件事情,要交給你來辦。”

“將軍請明示。”王得仁說道。

“去對面下戰書。”張軒說道:“你敢不敢。”

“有何不敢。”王得仁說道。

張軒立即手書一封,寫道:“大順吳王右軍統領制將軍張軒,願與江南諸君子會獵於會稽山下,若無雅興,還請棄械來歸。若有雅興,煩請整軍而來。”隨即寫下年月日。

鄭廉接過,將墨吹乾之後,裝進信封之中,沒有封口,遞給了王得仁。

王得仁雙手接過,退後幾步,翻身上馬,僅僅帶着身邊的親衛,就向北而去。

王得仁百騎不管不顧,向官軍最大的營地衝了過去。這個營地就是孫嘉績所在地方。

張軒營中有這麼大的動靜,孫嘉績又怎麼會不知道。他正在與衆人商議,卻聽外面喊殺之聲大做,他皺起眉頭說道:“怎麼回事?”

衆人簇擁着孫嘉績出了大帳,喊殺之聲,越發清晰了。

王得仁帶着百騎,左右衝殺,就要衝進大營之中,王得仁遙遙的看着帥旗,將書信綁在長箭之上,彎弓向天,幾乎是四五度角,手一鬆,長箭飛天而起。他拔繮繩說道:“走。”

王得仁射得是一支輕箭,大力射出,居然正中帥旗旗杆。王得仁自己也想過這麼厲害。不過將孫嘉績嚇了一跳,蓋因此刻孫嘉績就站在帥旗之下,這一支箭,幾乎是貼着他的身子射在旗杆之上,又被旗杆彈下來,落到了他的腳邊。

孫嘉績逃出書信一看,冷笑一聲,將書信傳給諸人來看。

不知道誰說了一句:“寫字寫成這樣,還敢出來見人,我真佩服賊將臉皮之厚。”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鬨堂大笑。

不得不說,張軒覺得自己的字,已經可以了。最少能見人了,但是在這些進士舉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恐怕還沒有他們七八歲的時候寫得好。

這一笑,將緊張的氣氛消散了不少。

“張軒此人,還是有些本事的。”何剛微微一嘆,說道:“我那孽徒,也在對面,還害死了子龍兄,雖然這孽徒品行不行,但是兵法之上,還是有些本事的,否則我也不會收爲弟子。”

他說的孽徒,並不是別人,就是許都。

許都曾經交遊天下,何剛與之善,何剛是舉人功名,許都還是諸生,故而曾經拜在何剛門下,學習制藝之道。何剛也看出來許都在八股上面實在是沒有天賦,故而勸他,說道:“天下正是有事之事,卿何不練一旅之師以待用。”

於是許都回鄉之後,交接鄉里壯士,聲名遠播,又暗自訓練家丁,就等某一天報效國家,爲自己謀一個功名。

卻不想天有不測風雲,許都的功名還沒有到手,就逼得造反,如今成爲了流寇之中的一員,連陳子龍也死在其中了,想到這裡何剛心中就滿心的不是滋味,要知道許都投降之後,有殺許都的議論一出,何剛就在到處奔走,他爲什麼在這裡,不在松江,何剛是松江人,就是在爲許都奔走。

只是沒曾想,當日生死之交,師徒相稱,而今各爲其主,刀兵相向了。

“何先生的意思是?”孫嘉績說道。

何剛說道:“莫如以守待變。待王總兵,與張將軍大兵到了,再戰不遲。也不過是一兩日的功夫。”

“這個辦法好。”立即有人應和。

很多人都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這臨時拼湊出來的士卒,哪裡是賊人的對手,縱然雙方兵力相差不大。但兵力相差不大,並不代表着實力也相差不大。之前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耳薰腦熱之後,自然是什麼都敢說。但是真正見了張軒的陣容之後,自然不敢妄動了。

孫嘉績心中想到一個大勝戰,但是一想想雙方的實力差距,他也只有一嘆,轉過頭來問章欽臣說道:“章將軍,你意下如何?”

章欽臣沉吟一會兒,說道:“標下只有千餘火銃堪用,守寨有餘,出戰,卻有些不足。”

“好吧。諸位都回去吧,謹守營寨,不得有失。”孫嘉績說道。

“是。”衆人說道。

張軒等了好一陣子,卻發現對面根本什麼動靜也沒有。

如此一來,張軒反而高看對手一眼。這說明對手還有幾分自知之明。

既然對方不出戰,張軒只要進攻了。

張軒下令之後,隆隆的戰鼓之聲響起,大軍三個營,一萬多人,猛地衝了上來。

“轟。”一聲火炮之聲,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打響,炮彈遠遠的打出來,還沒有打進義軍的陣勢之中,就是失去動能了,落在地面之上,在地面之上彈跳兩下,就癱軟在地面之上。

與此同時,無數火炮之聲,紛紛打響。

大多沒有打到義軍之中。

這是官軍一行的老毛病了,火器不等敵軍進入射程之內,就提前放出來,而且有一人放出來,很可能引起鏈鎖反應。根本止都止不住。官軍所謂的邊軍精銳,還是這樣子了,更不要說他們這些臨時弄出來的士卒。

張軒只聽打得很熱鬧,義軍偶爾有幾個倒黴蛋,被流彈打中。除此之外,並沒有傷亡,反而趁着官軍換彈藥的功夫,大喝一聲,也不保持隊形了,瘋狂的向營寨下面衝過去。

“殺。”喊聲之聲,戰鼓之聲,一時間壓過了對面的炮火之聲。

張軒的注意力卻轉移到了孫嘉績的大營之上,他聽的清楚,在其他大營提前開火的時候,唯獨此營,一點動靜都沒有,好像沒有一個人一樣,別的營地之上,或多或少都飄散開來的硝煙,也能看出來,唯獨這個大營之中,一點硝煙的痕跡都沒有。

“這是那個營攻孫家軍?”張軒問道。

“南陽營。”賀虎頭說道。

“南陽營嗎?”張軒心中暗道:“這一戰,南陽營要損失慘重了。”

只是數年以來,張軒早已習慣了傷亡,他雖然這麼想,但是眼皮也沒有眨一下,用千里鏡聚精會神的看着,看火器營的表現。

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六章 王度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十章 萬石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九十章 拼死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
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六章 王度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十章 萬石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九十章 拼死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