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

收尾二

張軒這裡的都是一些瑣碎小事。但是李自成與羅汝才的商議的事情,就是大事了。

“追不追?”羅汝才說道:“官軍跑不遠的,只要我們咬着牙追上去,日夜不停。官軍這一次能回陝西的,就沒有幾個了。”

李自成心中一動,嘆息一聲,說道:“追不得,我闖營有心無力了。”

這一戰,如果說義軍,自然是勝仗無疑,但是將闖營單獨拿出來說,卻是一場大敗仗,由於義軍最後控制了戰場,很多受傷的,跑散的義軍都回來歸隊,李自成檢點人馬,只是不過折損了一萬騎多一點。

也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而這種種打擊之後,李自成也要將養闖營的元氣,能不出戰,就不出戰。

戰敗的影響不是一日兩日,就能消除的。

羅汝才嘆息一聲,說道:“既然如此,我曹營也修整一下吧。”

曹營雖然還有戰力,但是孫傳庭豈是好相與的,今日一戰,就可以說明,李自成也算是宿將了,卻一頭栽進了孫傳庭的陷阱之中。有李自成的前車之鑑,羅汝纔再對付孫傳庭的時候,心中也要打個嘀咕。

而且官軍雖然大敗,但並非沒有一點反擊之力。說不定就殺一個回馬槍。到時候折損的也是曹營自己的兵馬。

這個大方向一確定,羅汝才與李自成就其他事情溝通了一下。比如俘虜,繳獲的物資分配,李自成就讓出很大份額,讓羅汝纔拿大分,羅汝才也好不謙讓,照單全收。

李自成送走了羅汝才之後,牛金星立即求見。

牛金星是入夜之後,才趕過來的,一來就立即參與進戰場打掃之中。不得不說,縱然牛金星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處理這些庶務之上,卻是一把好手,根本不用李自成,多操心,這事情就理得清清楚楚了。

“闖王。”牛金星說道:“曹營不能留了。”

“大膽。”李自成厲聲訓斥道:“今日之勝,全是曹營之功,你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到底是何心腸?”

牛金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闖王,屬下全是一片忠心啊,曹營今日一勝,得了許多官軍輜重,而且闖營敗,而曹營勝,天下義軍之中,恐怕會人心浮動。羅汝才又是沒有人臣之禮,將來定然有不忍言之事,還請闖王明見啊。”

李自成說道:“無須多言,退下吧。”

牛金星只是行禮道:“屬下告退。”

牛金星走遠之後,頭猛地一擡,眼睛之中露出一絲得意的神色,他很明白,闖王心動了。

李自成眺望遠處的篝火,心中暗道:“羅兄啊羅兄,我該拿你怎麼辦?”李自成的眼睛之中映射出跳動篝火,卻不知道怎麼得有一種陰寒的感覺。

如果今日敗的是曹營,李自成定然大喜,因爲這樣就削弱了曹營的實力。而今天偏偏的敗得是闖營,削弱了闖營的實力,將曹營與闖營的實力拉近了。

並不是李自成沒有容人之量。而是有多大的實力,就能容納多少旁系,李自成心中有一杆秤。

之前,曹營雖然實力強盛。但是闖營的實力遠遠超過曹營,有這種實力上的壓制,李自成能容得下羅汝才,而今天一敗,不僅僅是兵力數量上被拉近,還有李自成數年來不敗金身被打破。威望之上,也損失非小。

而羅汝才也通過這一戰,在天下重現顯示了自己的存在。

“牛先生說的有道理。”李自成心中暗道:“曹營必須被削弱。”但是到底該怎麼削弱,卻要從長計議。李自成心中一個念頭涌出,李自成隨即將他重新按了下去。

只是這個念頭,就在李自成的心中生根發芽了。

等到了合適的時候,就會重新蓬勃生長。

次日。登封城。

孫傳庭再次點將。

從張英奎,孫枝秀以下,戰死大小將領七十二名,可以說是傷筋動骨。戰兵數萬,可以說,孫傳庭現在掌握的人馬,不過一兩萬而已。更讓孫傳庭感到無奈的是,這一戰是騎兵作戰,折損的太多戰馬。

有些戰馬是戰死了,但是還有很多都是落在義軍的手中。

以大明現在的局面,根本不可能補充數以萬計的戰馬,也就是再對付闖營的時候,秦軍將失去騎兵優勢。

這可是要人命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

當然這些事情,還可以放上一放,回到陝西之後,再想辦法來解決。孫傳庭先要解決眼前之事,整頓敗兵,嚴肅軍紀,想辦法將這數萬殘兵帶回陝西。畢竟沒有這一批種子,孫傳庭想再擴軍,也難辦的很。

如此大敗如何沒有懲罰,如何讓這些兵油子知道害怕,但是這個時節兵爲將有的情況已經很普遍了,即便孫傳庭也不能城懲罰的太厲害,否則說不得,下面的人就叛了。

真是輕不得也重不得。

孫傳庭與蘇京商議過後。

斬殺首先逃走的大小將領七員,隨即懲罰左勷輸馬二千匹贖賊,並罷去左勷的總兵一職,令左勷的父親,左光先復出,統領榆林兵馬,待罪立功。然後重賞牛成虎,高傑,都買力氣拼殺的將領。

並從登封本地搞出來一批物資,犒勞三軍。至於這一批物資到底從什麼地方來的。就不必說了。反正這個時候想在河南地面之上,得到大批糧食,不帶血總就是不成的。

孫傳庭隨即撤軍。而闖營曹營,緊跟其後,兩者相距百里左右。並不交兵。

孫傳庭退入潼關,放棄洛陽。

洛陽重新落到了李自成手中。潼關自古天險,李自成征戰天下以來,也數次路過潼關,自然知道潼關的易守難攻。知道孫傳庭實力猶在,仰攻潼關,想攻克非常之難。

故而在洛陽停留了幾日,選幾個洛陽本地人,任命爲地方官,隨即大軍東出南下。

無他,大軍的糧草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陝西也是窮地方,而且慣出精兵悍將,即便打下來,恐怕也是一場白地,得不到多少糧食,故而李自成決定按住原來的計劃南下,佔據湖廣爲根基之地。

不過,這些行動張軒都沒有參加。

因爲這一切,在李自成追擊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李自成這樣做,不過是想將孫傳庭趕回陝西,將洛陽當做彼此的緩衝區而已,如此嵩山之東大片土地都隸屬於義軍管轄。

而且南下在即,李信也卸任河南節度使,將這個位置讓給了樑啓隆。北有黃河,東有歸德節度使袁時中,雖然各地還算不得太平,但是大規模交戰一時間沒有了。

張軒帶隊先行南下,義軍準備在許州一帶修整一下,再南下攻汝寧。各部分到各縣就食。減輕大軍的負擔了。

在張軒的爭取之下,張軒所部得以於臨潁就食。

一想到臨潁,張軒心中爲微微跳動,他覺得他在這個時代過的最平靜,最愜意的一段時間,就是在臨潁渡過的。消息傳到軍中,張軒所部有不少人歡呼雀躍。

概因張軒所部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臨潁本地,以及附近招收的。即便一些軍中老人籍貫沒有在臨潁,但是他們也在臨潁待過好幾個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臨潁的魚肉。頓時全軍的士氣恢復過來了。行軍速度大大加快,不過數日,就到了臨潁城北。

遠遠的看着臨潁城,張軒忽然有一種近鄉情切的感覺。心中暗道:“小一年了。也不知道臨潁的情況怎麼樣了,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www

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章 搶飯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十章 收兵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
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章 搶飯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十章 收兵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