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

餘音渺渺

闖賊灌開封城。

是崇禎十五年夏秋之季,最大的新聞,好像是一顆石頭砸進水面之上,引起了無數波瀾。

不管侯恂怎麼否認,河堤不是他們扒開的。但是開封城陷入洪水之中後,第一個反應過來的就是黃河北岸的官軍。幾乎與洪水是前後腳。就有船隊來往,將城中還在高處的人全部接了過來。

當然了,這都是城中的達官顯貴。沒有一個是普通人。

雖然,張軒派人扎木筏救人,但是木筏如何能與船隻相比,義軍的木筏與官軍的大船一遇見,就不要想回去了。

故而,凡是官軍出動的時候,木筏救人行動都必須停止。而且正是因爲有官軍船隊在,曹營也不能渡過這一條新黃河,來與闖營回合。大傷腦筋。

但是即便只是這樣,也不過是從開封城之中救下來數千人而已。

高名衡上書請辭。

他固然知道,爲了朝廷大局着想,寧可淹了開封城,也決計不能讓流寇得到。但是他從崇禎十二年調任開封,一直爲守住開封城殫精竭慮,但是如今雖然不是親手將開封城沉入水底。但是每每想起開封城之中舊識成新鬼,就不能自已。

崇禎皇帝知道高名衡之能,想晉升高名衡爲兵部尚書,仍督河南。但是高名衡數次以病辭。崇禎帝不得已,乃命王漢爲河南巡撫代高名衡。

高名衡回鄉。

只是天下之大,容不下絲毫田園詩歌了,兩年之後,清兵南下,高名衡在故鄉沂水殉國。

陳永福早有準備,雖然部屬丟失了不少,但是父子兩人仍然撤到了北岸。後從孫傳庭,與闖營再次見過陣仗。

而桑開卻沒有到北岸,而是被河水衝到下游了。九死一生之後,依舊重整旗鼓,與義軍繼續作戰。

而黃澍以守開封城有功,被派到左良玉軍中督軍,他與左良玉相處很好,成爲左良玉的軍師。

周王卻病了。

病得很重。

他六十多歲的人了。

而這六十多年來,從來沒有離開過開封府,開封府既是他的枷鎖,也是他的故鄉,他從小就喜歡站在承運殿之上,眺望開封市井,但是前幾日,又親眼看見滾滾的黃河水,從北到南淹沒了整個開封城。

看着所有鮮活的人,全部變成一具具河上的浮屍。

他如此能受得住啊。

開封城之中人物下場就不一一描繪。而侯恂也沒有得

了好。

侯恂一口一個闖賊決堤。朝廷自然不會捅破窗戶紙,但是侯恂作爲朝廷督師,坐視闖賊決堤灌開封城,再次被罷官,侯恂被罷官之後,簡直是鬆了一口氣,二話不說,跑到了揚州。

不過,崇禎帝餘恨未解,這當口不好刑非其罪。讓天下人議論黃河河堤乃是朝廷所決。但是崇禎皇帝是多麼小心眼的人,忽然一日又想起這一件事情,隨即將侯恂再次從揚州抓了,關進詔獄之中。

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高名衡請辭,侯恂罷官,河北諸軍的實權就落到王漢的手中。

王漢整頓兵法,渡河舊黃河,第一件事情,並不是進攻義軍,而是填補河堤。官軍忙着填補河堤。而義軍也忙着將曹營人馬從新黃河上渡過,與闖營,小袁營人馬在開封以西會師。

再加上,似乎老天爺要將前幾年欠河南的雨水,一次付清,大雨連綿,也不做戰的時候,故而雙方相隔一條新黃河,居然相安無事。

不過有一個人,卻不能不動。

孫傳庭頭髮全白了。

孫傳庭如今不過五十歲上下,從詔獄出來的時候,還是花白,而今頭髮之中,找不到幾根黑絲了。

崇禎皇帝幾次下旨斥責孫傳庭。讓孫傳庭速速救援開封城。都被孫傳庭硬頂過去了。

秦軍數次大敗,士氣早已到底了,即便不說士氣,不知道多少士卒都被李自成俘虜之轟,整頓進闖營之中了,甚至可以說,秦軍俘虜是闖營最喜歡的兵源,因爲同鄉同源,李自成部下大多都有明軍之中廝混過的經歷。

這些秦軍俘虜加入闖營之中,根本不用怎麼訓練,就是生力軍。。

其中各式各樣的兵甲,軍械,等等,丟失了不知道有多少。孫傳庭接收的只是一些殘兵敗將,還殺了賀人龍。

賀人龍固然桀驁不馴,但的確是一個能打仗的。

即便孫傳庭也不得不承認,殺了賀人龍,讓全軍上下,凜然聽令,不敢有一絲逾越。但是同樣大傷軍心士氣。

故而,這都必須好好整頓,用時間而抹平,哪裡是幾個月之間,可以完成的。

但是開封城不失陷,他還有理由搪塞,但是而今開封城已經沉入河堤,他再也推託不了了,長嘆一聲,傳令道:“傳令諸將,各離汛地,在潼關會師,九月出兵。”

不過,孫傳庭即便出兵,也儘量拖延一些時間,讓他多一點準備。

孫傳庭出兵的消息,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傳到闖營之中,但是開封城沉入河底,對李自

成來說,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他這麼費勁打開封城,可不是爲了區區開封城之中財貨,而是準備將這座開封城當做自己的根基之地。

現在開封城附近的府縣,都在義軍控制之中了,李自成在開封城立足,立即能將黃河以南千里平原,納入管理之中,別的不說,一方諸侯之勢,立即就起來了。

但是河堤一決,影響不僅僅是開封一城。

開封附近數百里的民生都遭到極大的破壞,至少李自成想以河南爲中心立足,不僅僅是看到開封城地理位置,還有河南的良田。

雖然河南天災連連。但是天災並不是一直都有的,至少看今年的收成,應該是一個平年。山東很多地方都有大豐收,河南千里良田,只能爲闖營所有,闖營就再也不用擔心軍糧問題了。

畢竟河南不管怎麼說,也是河南。

中原糧倉的地位,雖然屢屢被南方替代,但是依舊是一個糧食生產大省,大災之後,恢復生產,也相當容易的,但是被着黃河水一衝,非數年經營,不能再父舊觀了。

在歷史之上,也是在康熙年間才重修開封城,開封省治才遷回開封城之中。

而李自成哪裡有那麼時間等。

故而他立足中原的計劃,完全破產。

李自成一想到這裡,就帶着幾分咬牙切齒的說道:“早知道如今,當初就不在開封城中下這麼大的功夫。直接灌了開封城,官軍敢,我不敢嗎?牛先生,軍中清點清楚了。”

語氣之中帶着幾分不客氣。

牛金星不敢多說話,因爲立足開封城的建議是他首倡的,說道:“闖王,老弱損失---”

“不用說老弱,只說戰兵。”李自成的獨眼帶着幾分猙獰,說道。

“戰兵損失近萬。”牛金星說道。

其實哪裡是近萬,根本是過萬。只是牛金星在統計的時候做了手腳,纔有近萬這個數字。

但是僅僅這個,就已經讓李自成感到心肝疼了。

李自成纔多少戰兵了,加上曹營,小袁營,纔有十三四萬戰兵。單單算闖營,還不到十萬,一下子折損了一萬,大多都是當日攻城,來不及撤離的人手,當然還有一些趁亂逃走了。

可以說攻打開封城,李自成也沒有損失過萬戰兵。死的大多都是災民,民夫而已。這都是他的本錢,卻白白扔進水裡了。他深吸兩口氣,也知道這個時候再說這個,也沒有什麼用處。說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www

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六章 蕭縣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
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六章 蕭縣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