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

君子之約

“三弟,你的身子好些了嗎?”袁時中一進來,就問張軒的身體。

張軒心中有幾分感動,說道:“多謝大哥關心,不過是小病而已。”

“我不知道你。”袁時中說道:“你就是心太軟了,在亂世之中,心不狠是活不下去的。”

“這世道只有心如鐵石,才能活下去,這世道就不對。”張軒平靜的好像是古井一樣說道。

袁時中說道:“這是亂世,就要按亂世的活法,你的慈悲心到太平年間,再亂髮不遲。”

“我們能活到太平年間嗎?”張軒說道。

袁時中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今日不知道明日。誰敢肯定能他們一定能活到太平年間,或者誰敢肯定,將來一定有太平年間。

張軒聊天將天聊死了。

袁時中也沉默了一會兒,不想聊這個沉重的話題了,說道:“我要走了。”

“走?”張軒猛地一驚,說道:“怎麼走,去哪裡?”

“迴歸德。”袁時中說道。

張軒心中一動,說道:“是闖營的意思,你不等曹營過河了。”張軒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說道:“是了,你擔心曹營來了,你就走不了了。”

袁時中說道:“到不是走不了,只是不好見羅叔父。”

“二哥知道嗎?”張軒說道。

“我還沒有告訴他。”袁時中說道。

張軒微微一頓,說道:“你還是告訴他吧,不管怎麼說,也是兄弟一場,好聚好散,其實你不瞭解我岳父。他最重義氣與名聲,你只要跟他說,你想走。他絕對不會不讓你走,我給你出個主意,等一會兒,去見二哥,讓二哥帶着你,過河去見一見我岳父,緩和一些關係。”

袁時中有些感動,張軒這一番話,是完全爲他着想,他起身說道:“三弟,你我兄弟,今後再見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其實我也知道,大哥不是義軍中人,只是朝廷不可扶持,今後但凡有事,不要輕易決斷,要三思而後行。”張軒說道。

“我知道。”袁時中說道:“我回到歸德之後,謹守歸德。以待明主,如果義軍將來能得天下,我就是義軍的忠臣,如果義軍將來不成,我也就只能選得勝的一方了。”

張軒對袁時中的心思有些瞭解。

袁時中與李自成從來不是一路人。分道揚鑣之事,張軒早已有心理準備。袁時中所說的,張軒也都明白,不過,想來又之

前的那些鋪墊,袁時中即便是擁兵自重,也不會輕易倒向朝廷了。

張軒說道:“其實我也知道,你我之間總有分別的時候,卻不知道這麼早。”

袁時中說道:“愚兄想與你有一個君子之約。”

“哦。”張軒說道:“兄長想怎麼樣?”

袁時中說道:“我是沒大志的,只想苟全亂世之中。而兄弟你卻是一個有大志,將來你如果覺得誰有成事之望,或者你有自立之心,一封書信。我來投奔你。不過將來,我已經選定選定明主,也會一封書信請你過來共侍明主。”

張軒說道:“我是不會背叛岳父。”

袁時中說道:“好,這個不論,將來即便我們兄弟兩人刀兵相向,還請保全我的妻兒。”

“兄長何必說這樣的話嗎?”張軒說道:“我們兩兄弟怎麼會走到這一地步?”

“我眼光不好,比不得兄弟你觀天下大勢,如掌上觀紋。你等着兄弟你的判斷,看誰是明主,如果情勢所逼,將來走錯了路,求你放一條我妻兒一條生路?你都不肯嗎?”袁時中說道。

“你我兄弟,你兒子就是我侄子,不管什麼時候,我都要保全的,何必說這話。”張軒說道:“好,將來我覺得誰堪爲明主,定然請兄長過來。如果兄長覺得誰堪爲明主。我定然也會過去,你我兄弟共侍一主。同殿爲臣。”張軒說道。

雖然這樣說,張軒並不覺得袁時中能選出什麼樣的明主。正如張軒之前所言,天下也就三方勢力爭雄,義軍,朝廷,東虜三方而已。

袁時中讀書人出身,萬萬不會投降東虜的。故而他選擇出來的明主,無非是官軍與義軍之中選。

而崇禎要是明主,天下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

袁時中其實想與張軒保持聯繫,看重張軒的目光。想跟着張軒走,亦步亦趨而已。

當然了,約定是約定。以後的事情,誰說的準。

袁時中大喜說道:“好,我們一言爲定。”

袁時中這一段時間,從張軒這裡學到不少東西。對張軒最敬佩的是張軒的眼光。回到歸德是必然的。

他明白在亂世之中,手握兵權,纔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他最能擴充實力的地方,就是歸德一帶,因爲他之前,一直在哪裡活動,可以說人地兩熟。

深夜之中,他也仔細思量過了,東虜就不要說了,他萬萬不會有辱祖宗。而朝廷積重難返,除非朝廷許他如唐末藩鎮一般,他也不會輕易投降,不想落一個賀人龍的下場。

而義軍

之中變數太多。

在他看來,李自成或許是爲王前驅,但是得天下之人,必在義軍之中。羅玉龍縱然是羅汝才的親自,爲人卻不是那麼機警,一旦義軍有變,闖王與曹操之間的矛盾爆發,羅汝纔有什麼閃失,羅玉龍恐怕要跟着一起去了,但是張軒卻是一個聰明人,即便羅汝才與闖王有個萬一,張軒也定然能活下來。

有張軒這個約定,他也算預備一條後路。

袁時中與張軒見過面之後,又去見了羅玉龍。與羅玉龍一起,冒險渡河,去見了正在督促渡河的羅汝才。

果然羅汝纔沒有說什麼,反而給袁時中很多激勵。放袁時中離開。

袁時中非常感激,這個時候他才知道,羅汝纔在義軍之中好人緣,好名聲,是怎麼來的。

當天氣好起來,曹營與闖營會師之後,袁時中帶着小袁營迴歸德而去。

因爲新黃河的突然出現,袁時中不能原路返回,只能先南下,繞過這一條河,再往歸德而去。

而袁時中也給張軒留下了不少東西。

比如,一些兵器,還有在開封當地徵召的民夫,還有就是從黃河洪水之下逃生的一批人。

再加上張軒部下的正兵,張軒所部居然已經過萬了。

張軒送走袁時中之後,就開始整頓兵馬,準備將老弱不能戰之人,全部列入後營之中,負責軍中輜重的運送,這些事情,都歸到張質手中管理。

不過,張軒一系列征戰之下,損失也不少,必須先從這些人之中,挑選壯丁,填補軍中缺額之後,才能化爲後營管理。

故而張軒就帶着張質,去看看營中的民夫到底如何。

張軒對張質說道:“曹營已經渡河,我們不能在這裡獨自立營,一兩日之後,就要拔營往南了。與曹營合營,故而這些老弱全部要編伍。與軍法勒之。我張軒營中每一個人,都要清清楚楚,絕對不能出現,無有隸屬之人,這後營就交給兄長了。”

張質說道:“明白。今天挑過壯丁之後,我就立即開始編伍,一個都不會少,明日,我就將後營花名冊送上。”

“如此甚好。”張軒說道。看管那些號稱百萬之衆,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麾下有多少人的義軍。張軒對自己麾下將士的管理,也就越發嚴苛了。

“什麼聲音?”張軒似乎聽到了什麼,問道。

“有人在唱曲。”張質也聽得不大清楚,說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章 蕭縣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八章 拷餉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章 猛鎮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章 蕭縣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八章 拷餉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章 猛鎮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