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

徐州,天下之名郡,古今征戰之地。

汴泗合流,北走齊魯,西通樑宋,南通舟楫,自古要害之地。即便在明朝也是與府同級的直隸州,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徐州的建城史,比之開封城不爲遜色,屢毀屢建,別的不說,就拿現在的徐州城來說。是以東晉劉裕北伐,在此築城,全以磚建,堅固非常。後獲毀於戰亂,或毀於河患。到金末,爲了抵抗蒙古,重新修繕,盡復劉裕時期的舊觀。

而元時,脫脫破李二于徐州,城盡廢,遷往他址。洪武時重修徐州城。然天啓四年,河發大水,沒徐州城。乃南遷二十里。崇禎元年水退,城內淤積泥沙厚半丈。於是在舊址之上重修徐州城。

也就是現在的徐州城。城高兩丈三,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外有三丈寬的護城河,都是引黃河之活水。

張軒登高望去,繞城一週,心頭頗有放棄之意。

張軒不用功,只需看看就知道,這徐州堅城非旦夕可下。即便竭盡全力攻下來,又如何啊,他的主要任務是威脅鳳陽,牽制鳳陽兵力,而不是將人馬郎置於此。

不過,張軒也有一處難處。

就是後勤補給卻是一個大問題。

不得不說,人多了,糧食消耗也多了。這是一個大問題。張軒與袁時中本就沒有多少糧食,如果不能攻下徐州補充一些糧食。就是一個問題。

張軒召集諸將商議。

程繼孔說道:“可攻房村集。”

“房村集?”張軒問道。

程繼孔說道:“房村集就在州東南八十里左右。北邊是黃河,對岸是呂梁山,山中常有洪水流入黃河之中,故而此地是河防要地。常年有大量民夫駐紮,州中相當一部分錢糧都在房村,已經是慣例了。房村的規模不下於尋常小縣。如果房村不行,那就去運河之上。運河之上,常年有槽船來往,而且今年東虜蹂躪山東,大量槽船都停在這一帶運河之上,絕對有糧食。”

程繼孔窺視這兩地,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漕運乃是朝廷最關注的事情了,專設漕運總督。圍剿尋常賊寇的力度,與圍剿截斷運河賊寇的力度,絕對不可同日而語。之前不敢,但是現在以張軒袁時中爲首,給了他極大的膽氣。

張軒默默唸道:“房村。運河。”

張軒看向楊繩祖與袁時中,楊繩祖點點頭,說道:“走一些房村也不錯。”

袁時中說道:“既然徐州如此難取,就試一試運河如何吧。”

三人商議已定,大軍立即轉向,張軒索性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任命王道善爲徐州防禦使,鎮守蕭縣。與夏邑依爲脣齒。而且就王道善的本意來說,恐怕也不願意跟着張軒行動。

於是乎大隊人馬,繞徐州不入,往東而去。

在徐州城頭,觀看數萬大軍滾滾而東,凌濛初陡然色變。

他不怕,賊人圍攻徐州。

畢竟徐州向來是要害之地,城高池深,唯一擔憂的是賊人決水灌城。否則僅僅有數千人馬,他也有能力守住。等各地援軍而來。不過看賊人大隊人馬往東而去,他頓時提起了心思。暗道:“運河。”

北京全賴運河支撐,一旦運河出了問題,北京方面恐怕要大怒了。

畢竟清軍入關數月,也截斷運河數月,這纔剛剛出關沒有多久,南方的各種物資正在加緊往京師運。一旦出了什麼事情,那損失可就大了。

他立即從城中招募勇士,墜城而出,操舟於黃河之上,一葉扁舟出沒於黃河波濤之中。順着黃河之水漂流而東,不到一日就漂流百餘里,卻遠遠的看下游大批船隻逆流而上,上面打着一個旗幟“山東總兵,邱。”

探子見狀大喜,拼命呼喊,被大船之上的人發現,隨即拋下繩索,引他上了大船。

“張賊往東而去了,就在河南。”邱磊冷笑一聲說道:“既然如此立即引導大軍靠岸。”

“是。”衆人齊聲應是。

在邱磊一聲令下,裝載兩萬大軍的船隊,在南岸緩緩的靠岸。

只是縱然在黃河之中,船隻也不是說靠岸就能靠岸的,需要尋找碼頭,而能停留這麼多的船隻的碼頭,在這一段黃河之上,恐怕也只有徐州了。

所以只能臨時碼頭下船,要比之前繁瑣多了。

邱磊看着船隊緩緩的靠岸,心中暗道:“一定要打一個漂亮仗,好將功贖罪。我打不過東虜,還打不過區區流寇嗎?”

東虜入關,朝廷聚集了四十萬大軍抵抗,但是這所謂的四十萬大軍,幾乎沒有一支與東虜作戰,邱磊自然也在其中,徐州北邊的兗州府也被攻克,魯王被殺,阿巴泰分兵四掠,其中一支小部隊甚至越過了黃河。只是人數太少,沒有引起太大震動而已。

而那個時候,張軒與袁時中還被圍在夏邑城中。

清軍一退,下面的將軍紛紛收復空城,向上面報告大捷。

但是這些事情,也瞞不過明眼之人,邱磊就着急立下一些功勞,否則上面秋後算賬,可就大事不妙了。

當馬士英請邱祖德出兵禦寇的時候,邱磊二話不說立即請戰。此刻知道張軒的蹤跡,連忙靠岸。

先登陸的是金聲桓所部。

半渡而擊是兵家大忌,邱磊豈能不知道,故而派金聲桓爲前驅。

一來,邱磊的確覺得,金聲桓所部要比自己麾下的將士要精銳一些。

整個黃河以北,能打的軍隊,也只有吳三桂一部,與周遇吉一部了。邱磊自然不覺得自己不能打,只是覺得自己打不過東虜而已,對於流寇,覺得打流寇還是很容易的。

邱磊遼東出身,長年與東虜做戰,對流寇的印象還在幾年之前。

二來,即便金聲桓是他老兄弟的左良玉麾下的人,畢竟不是自己麾下的親信,親疏之間自然有所區別。

金聲桓不敢推辭,先行登陸。放出探馬四方警戒,隨即大船才依次靠岸,在黃河南岸登陸。當邱磊上岸之後,已經是傍晚時分,日頭已經在西山之上低懸,似乎很快就要徘徊到西山之下。

“金將軍賊人在何在?”邱磊一上岸就劈頭問道。

“秉大人。”金聲桓一身鎧甲,畢恭畢敬的說道:“在房村集。”

“房村集?”邱磊皺眉說道:“如此說來,豈不是在我們東邊了?”

金聲桓說道:“大人英明。”

邱磊暗道:“這賊人好快的腿腳。”

徐州於房村大約八十里左右,從邱磊在黃河之上得到消息,隨即尋找渡口,然後分批上岸,說起來慢,實際上很快,大抵用了整整一日,而這賊人幾乎同時行軍,雙方擦肩而過,他們居然行軍八十里。直接撲到了房村地界。

邱磊說道:“吩咐下去,就地紮營,明日一早,大軍出發,於房村破賊。”

邱磊左右紛紛答應,隨即邱磊的山東軍,背河紮營。忙碌起來。

“大人,這賊人頭目卑職與之交過手,乃是曹賊之婿,分外難纏,明日我們還是先去徐州站穩腳跟,再圖後舉。” 金聲桓說道。

邱磊哈哈大笑,說道:“虎符何其怯也,我殺流寇如殺一雞耳,明日且看我殺賊便是了。” 虎符就是金聲桓的字。

金聲桓見邱磊如此輕敵,頓時大驚,還想說什麼,但被邱磊一揮手攔住了,說道:“虎符去休息吧。”

金聲桓無法,說道:“是。”

他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暗道:“明日不會出什麼事情吧。”

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章 局面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四十章 奪門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章 家事
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章 局面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四十章 奪門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章 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