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

十月分的天氣,有一些清冷。

左良玉一行人千餘騎護送,在曹營陣前數裡的地方一掠而過。

這數量的騎兵,在這個距離之上,足以保證左良玉的安全。

左良玉身邊的諸位將領都跟在後面,一水的棉甲頭上紅纓招展,看上去很是威武。

左良玉冷笑道:“看起來羅汝纔是吃定我了。”

黃澍說道:“區區小陣破之易也。”

“哦?”左良玉說道:“黃先生覺得該怎麼破?”

黃澍說道:“一看就是一字長蛇陣,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欲破之,派兩位將軍粘住首尾,大軍從中間將斬成兩段,這此陣可破。”

左良玉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在左良玉心中,黃澍所言的不過是一些正確的廢話而已。

如果有可能,左良玉不願意強攻。

不過,現在情勢不一樣了。東虜大破闖營,將來的戰事如何,左良玉也有自己的判斷,他的判斷是估計李自成剎不住腳,他不看好潼關一戰。

左良玉是遼東人,與東虜早就打過交道,對東虜的戰力心中有敵,在他內心深處比較,對闖營的戰力與東虜的戰力比較之中,也絕對東虜的戰力稍稍佔優。

但是這優勢並非是絕對的。

只是代入現代的情勢之中,李自成屢戰屢敗之下,太傷軍心士氣了。東虜又窮追不捨,兩面夾攻。

他必須做好,李自成敗退下來的他該怎麼辦?

要知道襄陽還在闖營手中,武昌馬士英也是看出了這個風險,已經屢次寫書信來,要左良玉主動出戰大破曹營,即便不收復舊都,也要保證東側無憂,將主力調到西邊來。

黃澍的策略在兵法之上並沒有問題,畢竟牽制兩側,猛攻中間,也算正道。但是看着簡陋的陣勢,左良玉心中卻不知道怎麼心中有一種心驚的感覺。

微微一嘆,說道:“走吧,明日正是進攻。我左良玉不發威,天下都不知道我左良玉的手段了。”

左良玉視線所及之處,也有一隊人馬正在陣後遙遙相對。

不是別人,正是張軒與賀虎頭。

張軒說道:“看來,左良玉來看你了。”

賀虎頭說道:“不是來看我的,而是來看姐夫你的佈置了。”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如此看來,大戰就在今後數日之間,這一戰,我心中也不是完全有底,軍中數萬火銃手,大多都是你訓練出來的,你給我一句實在話,你訓練的怎麼樣?能不能擔當大任。”

張軒爲這一戰,可以說思量很久了。

戰壕,胸牆,火銃手在胸牆之後列陣,後面還有炮火壓陣。比在無遮無掩之下,排隊槍斃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這種種手段,都歸根結底到最後,都是要看士卒的訓練水平。

賀虎頭說道:“姐夫你放心,我爲人如何,你不知道嗎?你給了我這麼好的機會,我又怎麼能辜負你的期望。”

的確,今日之戰,的確是賀虎頭的舞臺。

賀虎頭作爲一個新晉的將軍,統領萬餘火銃兵,向來都是輔助戰場之上效力,如果沒有張軒這一次的計劃,根本不可能這麼快有挑大粱的機會。

賀虎頭的保證,張軒不敢全信,但是一線統兵官,有這樣的自信,也算是一個好消息。

“姐夫,北邊的戰局你覺得怎麼樣?”賀虎頭說道。

張軒聽了立即反應過來,賀虎頭一直沒有忘記殺父之仇。

一時間張軒心中有一些柔軟,說道:“你放心,闖營不比當初,潼關之戰,闖營贏的機率不大。”

賀虎頭重重的一拳砸在胸牆之上,眼睛之中恨色流漏出來。

張軒說道:“怎麼了,如此不好嗎?”

“不好。”賀虎頭說道:“這樣一來豈不是沒有親手瞭解闖賊的機會了?”

張軒說道:“闖王一時還死不了的。”

“如此最好不過。”賀虎頭說道:“待打下武昌之後,我就請命爲先鋒,進攻襄陽。我一定要----,一定要---。”

賀虎頭雖然話沒有說完,但是張軒如何猜不出來他後面的話是什麼?

張軒本想說些什麼,似乎想到了什麼只有微微一嘆。

即便闖王真的兵敗之後,賀虎頭真能殺了闖王嗎?張軒並不看好。

不過李自成落魄到什麼地步,闖王這個招牌還是有幾分號召力的,即便李自成勢窮來投,羅汝才未必會殺李自成,用李自成的名義收降李自成殘部,豈不是再好不過了。

到時候,恐怕沒有人在意一個少年的恩仇。

快意恩仇這四個字,是俠客的專屬,卻不是成大事之人能做的。

張軒已經看出了這個苗頭,卻不知道如何寬慰賀虎頭,說什麼能化解殺父之仇?

如此不共戴天的大仇,又如何能化解得了。

張軒只能在心中微微一嘆,將這事情按下不說,走一步算一步,或許李自成根本沒有那一天,在路上就被清軍給殺了。這對賀虎頭來說,或許是一個好結果。

左良玉回營之後,將左夢庚叫過來,說道:“明日一戰兇險異常,如果能大勝也就罷了,如果不勝,你就帶着你身邊親兵向北投大清去。”

“爹何至於此?”左夢庚大吃一驚說道。

在他心中左良玉從來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即便有種種敗績,也是因爲旁人拖後腿,而不是左良玉的真實能力。

左良玉說道:“住口。”

左良玉看着他這個胖乎乎的兒子,頓時怒火中燒,看左夢庚,再看看羅汝才的兒子,羅玉龍,女婿張軒,看看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張獻忠的四個義子,哪怕是看努爾哈赤的兒子們,讓左良玉頓時有一種虎父犬子的感覺。

隨即這怒火就消散了。

事已如此,又能怎麼樣?左良玉還能將左夢庚給塞回去不成嗎?

“朝廷的局勢岌岌可危,如今朝廷大軍都在九江,縱然明日能勝,一時間也脫身不得,而清軍或者闖營從西來,朝廷拿什麼來阻擋?朝廷爲了而今之一戰,已經竭盡府庫,掃地爲兵了。”左良玉用冰冷不帶任何感覺的話說道:“朝廷完了。”

“不亡於曹營,即亡於闖營,不亡於闖營,即亡於大清。”左良玉說道:“即便我能大勝曹營也不能改變這個局面。”

“而我左家與曹闖之間,仇深如海,我年紀大了,無所謂,做幾年牌坊而已。到時候你該怎麼辦,恐怕你前腳離世,你後腳就跟過來了。所以只能投降清廷,知道嗎?”

“孩兒知道了。”左夢庚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這麼多的信息,說道:“事情真到了這麼地步了?”

“黃先生。”左良玉說道。

吃了黃澍心中也心思百轉,不知道左良玉與兒子所這樣私密話的時候,留下他是什麼意思。聽左良玉說話,立即說道:“下官在。”

“我兒愚鈍,我不求他大福大貴,只求他能活下去。”左良玉說道:“我左良玉在天下間,還是有些薄名的,我想讓我兒拜先生爲師,從此對先生言聽計從,還請先生他日帶我兒北上,投奔清廷。保他一世平安。”

黃澍心中突突亂跳,一時間明白過來,左良玉的意思很明白,他左良玉的名聲,政治資本,乃至於餘部什麼,這些人脈都交給黃澍,只求讓黃澍在清廷站穩腳跟之後,保全左夢庚。

黃澍也從一文不名之人,立即成爲左氏的代表。身價立增,倒是在清廷之中,也好升遷。

“大人吩咐,學生豈有不答應之禮。”黃澍微微低頭,他的眼睛之中也閃爍着名叫野心的光芒。

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九章 搶收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章 奪麥第三章 岳陽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二十章 火併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六章 議政
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九章 搶收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章 奪麥第三章 岳陽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二十章 火併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六章 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