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

汝寧城風華依舊。但是張軒卻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了。

在襄陽城時間很短,乃至不足一個月,但是在張軒的心中卻好像過了很久很久。

這一次來汝寧並不是張軒一人,而是整個曹營都來到了汝寧暫時落腳。

不管是羅汝才本人,還是李自成都不希望曹營繼續留在襄陽附近了。

“張郎。”羅玉嬌起着一匹快馬,似乎不顧道路之上密密麻麻的行軍隊伍,直接衝到張軒身邊,看張軒身上完好無損,長長鬆了一口氣,這才說道:“你回來真好。”

“放心,我不是早就給你報過平安了,我沒事的。”張軒一笑道,隨即張開雙臂說道:“你看,沒事的。”

說完全沒事,有一點誇張。

李自成踹他那一腳,可是讓他隱隱做疼了好多天。

不過,也僅僅是這樣而已。比起死在那一夜的楊山來說,張軒的確算得上無事了。

“有新郎,就忘記爹了。”一個聲音從後面傳過來。

羅玉嬌擡頭一看,不是羅汝纔是誰?

“爹,你也沒事就好。”羅玉嬌立即說道。

羅汝纔看着羅玉嬌。

如果之前羅玉嬌在他身邊的時候,還是少女摸樣,稚嫩的很,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她也長開了,帶着一股少婦的風韻。能讓人一看出來。

羅汝才既高興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也總是心中生出一股無名之火,狠狠的懟了張軒一眼,拉起羅玉嬌,說起了日常瑣事起來。

張軒遠遠看見了曹宗瑜。

在曹宗瑜的帶領之下,南陽營,臨潁營都出城迎接大軍。

一時間城外數萬人彙集在一起,熱鬧非凡。

“這一個月情況怎麼樣?有什麼事情嗎?”張軒問道。。

曹宗瑜笑道:“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有數日人心慌慌而已,聽到曹王勸進的消息之後,也都安定下來了。還有幾個並不安分的,都被處理掉了。”

“果然我的震懾力還不夠啊。”張軒此刻深刻的明白了這一點。

汝寧看上風平浪靜,但是這都是因爲張軒的背後有李自成,羅汝才。他們一出了問題,消息傳到汝寧之後,地面之上立即都有所騷動。

張軒知道曹宗瑜說起了很輕鬆,但是實際之上,不知道地面上有多少腥風血雨。

“玉嬌啊。”羅汝才說道:“虎頭這個孩子,從小就親近你,我就交給你照顧他了。好好待他。也算對的起你賀叔來。”

羅玉嬌一聽賀虎頭的事情,心中不由有幾分黯然了。

張軒不過是與賀一龍見過一面而已。心中還有幾分神傷,羅玉嬌與賀一龍的關係要親近多了,更是心中難過極了,眼睛微微一紅,說道:“虎頭的事情,就交給我了,只是賀叔的後事辦得怎麼樣?”

“就葬在襄陽吧,還能怎麼樣?”羅汝才忽然想起自己,不知道是在說賀一龍還是在說他自己,說道:“我們這等人,想要葉落歸根,從來都是奢望。”

“大王。”張軒說道:“我來給大王介紹,這位就是我族兄,崇禎十年進士,張質。”張軒說道。

“哦,”羅汝才說道:“孤早聞張先生大見,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啊。”

羅汝才現在的的確確是求賢如渴。不過也心中有些忌憚。

不得不說,吉珪與陳紹先的背叛,給了羅汝才很大的刺激。讓本來多疑的羅汝才,心中更加多疑了。

但是軍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文官來打理,更不要說羅汝纔要開府建制。少不了文臣來幫忙。

張軒這一段時間,就被羅汝才當做文官來用。

很多事情都是張軒來處理的,比如在闖營當使者。

時間短一點,張軒還能勉強打理,但是時間一長,張軒就意識到一個問題,他的庶務能力,其實也並不是太強的。

很多當代的常識,對張軒來說都不是常識,很多對張軒來說習以爲常的東西,在這個時代並不是真得習以爲常。

這就是張軒迫切的將張質介紹給羅汝才認識的原因。

對羅汝纔來說,張質是親家。而且是進士出身,能被信任,又是一個有能力的,自然要被重要。

一路之上,羅汝纔沒有問別的,就一直在問張質在汝寧府的施政。

張質細細給羅汝纔講了一遍,並指着道路兩旁的麥田,說道:“如果施政得當,這汝寧一府可以支給大王數萬石軍糧,曹營大軍,再也不是無根浮萍。”

“好,”羅汝才大喜道:“孤新爲王,百事待興,身邊乏人,不知先生可願爲王府長史。”

張質聽羅汝才一說,心中猛地一震,目光看了張軒一眼。心中陷入思量之中。

王府長史。

其實羅汝才現在的王府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軍隊由羅汝才親自管理。很多官員都是空缺的,王府長史幾乎是曹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這是正是明晃晃的挖張軒的牆角。

張軒心中暗暗嘆息一聲,不過也知道,這一件事情,已經是註定了。因爲羅汝纔有意讓張軒爲王府長史,做曹營的大管家。

說實話,張軒有些心動。畢竟如果曹營真能開國建基,他張軒,就是蕭何於漢,李善長於明,這樣的角色。

張軒能不心動嗎?

而且能深度參與進曹營的決策之中。用自己的影響力讓曹營走上一條坦途。

可以張軒不願意。

這一兩年的生涯,讓張軒心中滋生了嚴重的不安全感,可以這樣說,不在自己軍營之中,張軒就睡不着覺,即便是睡着了,也會睡得很淺,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被驚醒。

沒有了兵權,張軒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

故而,這曹營長史再位高權重,張軒都不想當。既然他不想當,自然要給羅汝才選一個能擔任曹營長史的人了。

這個人正是張質了。

“也罷,大兄成爲曹營長史,未來的宰相,對我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張軒心中暗道。開口勸道:“大兄,大王求賢若渴,大兄你就答應下來吧。”

張質深深的看了張軒一眼,說道:“臣遵旨。”

羅汝才大喜,說道:“而今王府初立,孤亦不知該從何入手,還請先生教我。”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張質說道:“臣聽聞闖王在襄陽立六部,設各級將軍,臣亦請殿下從之,正名分,定尊卑。”

“好。”羅汝才說道:“其實孤也是這樣想的,孤卻不知道,該用朝廷的制度,還是闖王的制度,還請先生明示。”

張質沉吟一會兒,說道:“大王有大志於天下,何必屈從闖王之下,應該另立名號,獨立一支,示天下人。否則天下人皆以爲大王乃闖王下屬,恐怕有志之士。也不會來投奔大王。”“好,”羅汝才說道:“這件事情,就交給長史了。”

“臣敢不從命。”張質說道。

在汝寧城牆之前這一幕,立即傳遍了整個汝寧城之中。

張質也從區區一地方官,一躍成爲曹營決策層的一員。

不得不說,進士這個文憑,是實在是太硬了。

張質也有兩把刷子,擔任曹營長史還不過一日,立即弄出一分條例,將各級將領的稱呼,重新確定一遍。

不過張軒看了看,卻發現張質其實就是想將張軒那一套推廣到整個闖營之中。

這就是上面有人的好處,如果整個曹營都按張軒所部的編制來弄,張軒的影響力也會擴散到整個曹營之中。

不過,事情從來不會那麼順利的。

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四章 填壕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章 奪門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二章 撤軍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
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四章 填壕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章 奪門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二章 撤軍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