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心病

夜晚過去的時候,白沙河北岸第一道浮橋。也算是搭建好了,大軍依次渡河,首先過來的,王進才。

王進才也算是倒黴蛋。

他剛剛從保定營營官的位置上升了一級,否則寧波諸軍的編練,以張軒的意思,將來不管是讓王進才當寧波地方武官,類似於寧波守備。

還是新的寧波軍統領。

王進才都要升一級的。

只是羅汝才突然起來的命令,讓王進才美夢破裂。

張軒被調離江南,預備進攻寧波。張軒給了王進才,兩個選擇,就是留在寧波,給王龍當下屬。或許跟着張軒走。只是保定營他也回不去了。

無他,新營官已經有了。

還是王進才的得力下屬。

而高級將領,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哪裡給他找一個合適的位置。

王進纔是一個人精。他知道,他現在屬於張軒的嫡系,縱然留下來,也未必能討得王龍的歡心,因爲他不是陝西人,也不是河南人,而是河北人。好容易才搭上張軒的線,怎麼肯輕易離開。

他寧可當閒職也要跟着張軒。跟對一個人,要比一時間的升職重要。

不過,這個緊要關頭,王進纔派上用場,他的保定營在過河的時候,被火船攻擊,損失慘重,一部分留在河北,一部分在河南,保定營的營官落水,生死不知,王進才這才接管了保定營。算是有一個實職。

隨着王進才的到來,張軒在河南的危局,算是解除了。

只是一時間自保有餘,想要出擊卻是不能的。

很多時候,交戰雙方很難瞞住對方,特別是在這樣的大動靜上。

這個消息,方國安很快就知道了。

“方大人,楊大人真的遇難了嗎?”一個將領問道。

這個將領並不是別人,正是胡以寧。

胡以寧是江西人,諸生出身,年紀不小了,功名無望,才找門路走武途。

不過,即便如此,也改不了書生本性。胡以寧雖然在方國安麾下,但是卻是楊廷麟的下屬。他對楊廷麟也是非常敬仰。

“胡將軍,楊先生不幸,我也沒有辦法。”方國安說道:“如果你不相信,楊先生的屍首,還在昨日大營之中。你可以去看。”

“我這就去。”胡以寧說道。

他心中暗道:“楊先生不幸遇難,已經是哀莫大矣,如果還在楊先生暴屍荒野之中,我又有何面目再見南昌父老?”

方國安見胡以寧奪門而出,嘴角微微冷笑,說道:“所有人下去準備,我們走。”

“大人,不等胡將軍了?”

ωωω●ttκa n●co

“不等了。”方國安說道,他心中暗道:“不僅僅胡以寧不等了,連這饒州城也不圍了。”

昨日一戰,雙方都竭盡全力,可以說不遺餘力了。縱然因爲意外原因,功虧一簣,但是方國安時候覆盤,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張軒所部夠堅韌,能支撐到天黑。

其實在天黑之前,沒有拿下河南的流寇,他已經輸了。

夜戰,不過是添頭而已。

深刻的意思到雙方戰力上的差距,方國安自然不想在繼續冒險下去。既然沒有獲勝的希望,方國安自然是保全自己的實力爲上。

不說,方國安撤退之事。

單單說胡以寧,帶着數千人馬,獨自來到昨日方國安駐紮的地方。不過片刻,就找到了楊廷麟的無頭屍體。

胡以寧還是從衣服之上辨認出來的,他忍着悲痛,爲楊廷麟收斂,卻不想這個時候,馬蹄聲大做,大隊騎兵衝了過來。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白沙河畢竟不是大河,在第一道浮橋搭建好之後,第二道,第三道 ,只會越來越快,同時通過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固然這個時候楊繩祖已經過來了,南岸的兵力正在迅速的增加。

見胡以寧居然敢過來,自然要做出反應。

不過片刻,勝負已分,胡以寧麾下戰士多是山民爲多,倒也有幾分彪悍,但是在平地之上對抗騎兵,卻不是他們能夠做到的。

半個時辰過後,勝負已分。

數千騎圍繞着千餘人不住的奔馳,掀起的煙塵,向圈內蕩去,不過一會功夫,這些人就灰頭土臉,滿身塵土。這些人滿心期待的看着胡以寧。

胡以寧看出每一個人眼中的渴望,與動搖。

“恐怕,我不按他們的心思做,我這個將軍,也當不成了。”胡以寧心中暗道。

胡以寧看得很分明。事到如今,軍心動搖,他想堅持,下面的人也不會堅持了。他心中暗道:“罷罷罷,我死不足惜,卻不能讓楊先生身後淒涼。”說道:“派個過去,說我胡以寧可以投降。不過要將楊先生的首級還過來。厚葬。”

不知道胡以寧是給自己找一個藉口,還是別的什麼。

反正他這一句話說出,下面的人都鬆一口氣,個別將手放在刀子上人的,也緩緩的鬆開了刀柄。

楊繩祖聽了之後,立即派人納降。二話不說,向張軒稟報。

張軒大喜。

他從來不拒絕官軍投降。因爲在亂世容不得政治潔癖,不管這些人之前是什麼人,此刻能爲我所用,就要重視。能在亂世之中活下來的人,都適應了這個政治邏輯。

就比如羅汝纔對錢謙益,未必看的起,但是卻從來當面,左一個錢先生,右一個錢公的。

張軒立即接見胡以寧。

張軒迎過去說道:“胡大人能棄暗投明,乃是本將的大喜事。我盼胡大人,已經很長時間了。”

胡以寧卻不行禮,打了一個稽首,卻是平輩行禮,說道:“叛國之人,死有餘孤。本不敢偷生,但是楊先生乃贛省人傑,天下仰望,今日死於此,固然命也,還請大人寬大爲懷,厚葬楊先生,學生願意爲楊大人守墓,從此不問世事。還請張將軍見諒。”

張軒微微有些頭疼,他此刻感覺到羅岱的腳賤,沒事踹一腳做什麼的。不過,此刻羅岱也爲他做的事情,付出代價了,此刻他正帶着人下河撈人頭。張軒自然不會這樣說道:“微微一嘆,這卻是我的不對了,我不知道楊先生在此,否則膽敢傷他一根汗毛,楊先生下葬的時候,我定然到場。之前生死沙場,各爲其主,但是對楊先生,我還是佩服的。”

不得不佩服,大戰之後,張軒也從戰俘之中詢問到不少真相,比如這一次他根本就是在楊廷麟手中栽了。再加上楊廷麟與盧象升之間的關係,讓張軒對楊廷麟高看一分。

當然人如果沒死,張軒必殺之而後快。

畢竟人之英雄,我之仇酋。不過,人既然已經死了,張軒自然願意在死人身上做文章,寬大爲懷,不亂追究。否則饒州府北邊,半府的士紳都要牽連進去了,恐怕民間不安。

畢竟左良玉與曹宗瑜,正針尖對麥芒,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引起鏈鎖反應,決定這一場大戰歸屬。所以,在大戰結束之前,表示懷柔也是一種策略。

白沙河之戰後,張軒再次南下,就謹慎多了。一路派出了數輪探馬,來到昌河北岸的時候,還不等籌劃渡河之事,就有人過來了,不是別人,正許都派來的人。部將丁汝璋。

“饒州府情況怎麼樣?”張軒立即問道。

“稟報將軍,官軍已經撤走了,從水路進入鄱陽湖,逃之夭夭了。”丁汝璋說道。

張軒眉目之中,堆積了不少陰鬱,遠遠的向西邊看去,這裡看不到鄱陽湖,但是張軒卻覺得這鄱陽湖就在自己的心底。

不僅僅在他的心底,還已經成爲他的心病了。

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八章 紮營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八章 紮營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章 成軍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零四章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
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十八章 紮營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八章 紮營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章 成軍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零四章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