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

第六十七章鄭大財主

羅玉龍一是揣摩不出鄭芝龍的意思。卻見這小太監有幾分欲言又止的姿態,羅玉龍於是問道:“有什麼不對嗎?”

小太監說道:“閩王殿下帶來不少箱子,似乎是銀子。”

羅玉龍一聽“銀子”兩字,心中頓時一動,暗道:“我卻是將這大財主給忘記了。”

如果現在大夏境內誰最有錢,根本不用說,就是鄭氏家族了。

鄭芝龍在投靠大夏之前,還有些糾結。但是投靠之後,立即嚐到甜頭了。羅玉龍這麼容易將鄭芝龍從地方調入京師,一來是,鄭芝龍看到大夏的前途,縱然並不能一統天下,但是割據一方,南北對峙還是可以的。

二來就是,鄭家的事業在一年之內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在明朝的時候,鄭芝龍鄭家雖然名頭響亮,但也僅僅是在福建而已,甚至在福建,鄭家的名頭都不如很多大家族。鄭芝龍爲什麼一心要讓鄭成功喜習文,考科舉?

正是鄭芝龍感受到了這種阻力。

而進入夏朝之後,雖然大夏現在還沒有一統天下。但是長江中下游精華地帶,都在大夏的掌握之中,對鄭家來是就已經足夠了。

之前鄭家,雖然持劍經商,但更多是二道販子,並不能直接接觸到原產地,但而今鄭芝龍貴爲大夏閩王,是大夏金字塔最頂端的幾個人之一,只需一個張名帖下去。地方官就知道該怎麼辦?

如此一來,鄭家就直接打通了從原產地到遠洋的產業鏈,甚至鄭家船隊幫助羅汝才西征,也在一路上建立起自己的關係網絡,將鄭氏的生意網絡深入到長江流域。

雖然張軒當初在寧波設立海關,而今羅玉龍也準備在松江也建一關,收取賦稅。但是即便如此,鄭芝龍也賺翻了。

甚至鄭氏這一段時間,根本沒有經營福建的意思,連福建山裡的一些土匪流寇都不去剿滅,與當初大明統治一樣,只要不攻縣城,就當做沒有看見一樣。甚至福建與廣東交接一處,還一些地方被明軍所佔據了。

鄭氏的精力在什麼地方?

自然是賺錢了。

鄭氏藉助在大夏的權威,幾乎壟斷了全部對外貿易。凡是在大海之上航行的船隻,都必須是鄭氏的船隻,甚至大夏的沿海水師,都可以換個名字叫做鄭家水師。

而今的鄭氏之盛,已經到了歷史都沒有過的地步。或許在兵力上有所欠缺,但是在財力上,早已超過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鄭芝龍有什麼不滿意的?

有封王之爵,家中又富可敵國。鄭芝龍也沒有當皇帝的野心,故而他纔會乖乖來南京,也容納樞密院之中的半架空。

羅玉龍聽鄭芝龍帶錢過來的時候,心中已經有所預料了,讓羅玉嬌迴避,立即請鄭芝龍過來。

羅玉龍與鄭芝龍寒暄幾句,說道:“閩王所來何事?”

“臣聞國庫緊張。”鄭芝龍說道:“前線軍資缺乏,而臣家別的不多,就這些阿堵物爲多,感激陛下對我鄭家的厚愛。臣願意捐助一百萬兩,以助軍資。”

羅玉龍聽了心中一動,暗道:“有這一百萬兩,湖南一戰,就能打下來了。”

或許有人覺得一百萬兩白銀很少,其實絕對不少了,張居正的爲大明攢下家底,也不過是國庫有八百萬兩存銀而已。萬曆三大徵的軍費,也不過數百萬兩,也沒有上千萬兩之多。

不過,白銀整體趨勢是趨於貶值的。

即便如此,一百萬兩銀子,也足夠了。

羅玉龍說道:“愛卿深明大義,只是朕又怎麼能要愛卿的錢。”

羅玉龍臉上幾乎要寫出來四個字,就是口是心非了。面子總是一個問題。不過羅玉龍所想,也是問題所在。凡是都要有規矩,羅玉龍平白要鄭芝龍的錢,沒有一個說法也是不行。

鄭芝龍說道:“如此就是算是臣提前交付福建二年賦稅吧。”

羅玉龍說道:“算三年吧。朕總不能讓愛卿吃虧。”話雖然如此說,但是羅玉龍準備再別的方面彌補鄭家了。其實福建本就是一個窮省,只有沿海一帶還算富裕。每年的賦稅未必有五十萬兩之多。

更重要是,福建的稅收南京根本都收不上來。默許歸鄭氏所掌管。

鄭芝龍說道:“臣謝過陛下厚恩,只是有一事,臣請陛下恩准。”

“哦。何事?”羅玉龍說道。

鄭芝龍說道:“臣子成功,年輕力淺,不足以承擔方面之任,臣請陛下派遣一員重臣,掌管福建政務。”

羅玉龍臉色忽然一正,說道:“閩王這是何意?父皇在時,已經許諾鄭家世鎮福建,與雲南沐王府之例。閩王此言,不是讓朕違逆先帝之意?”

在羅玉龍心中自然是千肯萬肯,看羅玉龍最近的行事就知道了,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集權。羅玉龍怎麼不想收回一省大權,但是有些話不能從他嘴裡說出來。

鄭芝龍說道:“臣別無他念,只是感懷先帝之恩遇。當時新投朝廷,心懷惴惴。唯恐朝廷不利於鄭家,而先帝與陛下待鄭氏處於赤誠。臣豈能不銘感五內。再守福建數府,又有何爲。徒徒處嫌疑之地而已。還請陛下念老臣之心。免去鄭氏總管福建政務之權,即便是雲南沐氏亦有云南巡撫在。”

鄭芝龍身居高位,在大夏的決策中心,對很多事情都看的明白,對羅玉龍的某些動作也非常清楚。就是因爲這樣。他才心中生出惶恐之意。身封王位,家可敵國,掌控一省。

固然是好事。

但是未免權位太盛,大夏國勢蒸蒸日上,眼看張軒長沙之戰,恐怕又俘虜南明一帝。橫掃南方之勢已成。而且羅玉龍又是一個好相與的皇帝,早早的交出一下權柄,讓鄭家安享富貴。豈不大好。

但是讓他放棄太多,他也不願意。故而他首先放棄的是福建的統治權。

因爲這東西對鄭芝龍以及鄭家來說,是雞肋一般的東西,他即便沒有這個,在泉州,福州這樣的港口,鄭家同樣享有特殊地位。這是鄭氏的經濟體量決定的。

甚至鄭氏手中也沒有多少人才掌管福建。現在的鄭氏不是歷史上鄭成功時代的鄭氏,並沒有多少文人士大夫投效,做買賣的人不缺,但是文官卻缺乏的很,如果用大夏的文官,以文官的德行,他們天然向中樞靠攏。現在還不明顯。等大夏政權越穩固,這種情況就越明顯。

可以說鄭芝龍已經被富貴泡軟了,從開創已經轉到如果保全富貴了。

羅玉龍自然能聽出鄭芝龍有幾分真心,但是有輕重緩急,福建的事情,決計不僅僅是福建的事情。要知道大夏境內還有一個高傑。這邊削了鄭氏,誰知道高傑是什麼態度?

羅玉龍沉吟片刻,說道:“既然閩王已經繳納福建三年賦稅,朕總不能食言,這一件事情,等三年之後再說不遲。”

“三年的時間。絕對夠我擺平各方勢力了。”羅玉龍心中暗道:“到時候再接納鄭氏不遲。”

鄭芝龍聽了,說道:“謝陛下。”

羅玉龍沉吟一會兒,說道:“朕聽聞鄭家子弟乃海上蛟龍,朕封鄭成功爲鎮海將軍,統領福建各部,從海上攻廣東。”

鄭芝龍一聽就知道,這是酬功。

不管怎麼說,鄭成功一躍而起,掛上將軍銜,也算是大夏朝廷重將之一了。要知道之前大夏朝廷對鄭氏兵馬的使用,從來是比較慎重的。

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五章 鐵模?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章 鑄炮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十章 萬石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章 俠義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
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五章 鐵模?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章 鑄炮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十章 萬石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章 俠義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