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

“大將軍,事情就是這樣的。”程繼孔小心翼翼的說道。

張軒臉色帶着幾分陰沉說道:“你確定領兵的是李過。”

程繼孔說道:“在襄陽之戰的時候,末將與李賊有一面之緣,是決計不會認錯的,而且不僅僅是李賊出現了,而李賊軍中的一些將領也都有。末將是萬萬不會看錯的。”

張軒嘴角微微一勾,說道:“好,你下去休息吧。”

“謝大將軍。”程繼孔說道。隨即退了下去。

張軒驀然擡頭看着周圍將領,隨即目光凝聚在周輔臣的身上,一時間目光如刀。周輔臣頭上大汗淋漓,卻又不敢輕易開口。

張軒說道:“周輔臣,你有什麼話要說。”

“末將罪該萬死。”周輔臣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還請大人在給卑職一個機會。”

張軒說道:“我是不教而誅之人?你先說清楚是怎麼回事?我不是讓你封鎖水道。李過難道是飛到岳陽城中嗎?”

周輔臣說道:“屬下已經查明瞭。是李過是向南繞行了百里水道,先至君山島,然後再到岳陽以南上岸,進入岳陽城中。”

“官軍所爲甚爲隱秘。而且前次一戰,有很多船隻受損,大多都在整理之中。所以末將,末將----”

張軒說道:“你在心疼船嗎?”

周輔臣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話了。

張軒猛地起身,來到周輔臣身前,說道:“你給聽着,船隻固然重要,這二百多少戰場,以及上面的大炮,是我大夏二年的積蓄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戰機,是勝利。我現在只問你有辦法補救嗎?不要管船的事情,損失一艘,我給你補一艘,損失一百艘,我給補一百艘,損失二百艘,我給你補兩百艘。”

“但是你沒有本辦法補救,就不要怪我給你挪挪位置了。”

周輔臣知道張軒從來說到做到,猛一咬牙說道:“有辦法,忠貞營有七萬左右,絕非一時間能夠渡江的,他們向南繞道百里,讓航道加長,來往一趟更需要時間了,所以他們最少還要走上一趟,末將定讓在湖面之上攔截。與明軍水師一決勝負。”

“好。”張軒說道:“此戰若勝,前罪一筆勾銷,我還給敘南征首功,如果你此去不成。”

“此戰若敗,”周輔臣大聲說道:“末將絕不生還。”

張軒深深看向周輔臣一眼,轉過身去,說道:“你記得就好,去做事吧。”

周輔臣重重的磕了一個頭,說道:“大將軍保重。”

張軒的眼角一縮,眼角微微溼潤。隨即目光又堅定下來。

一路走來,故人漸稀。說起周輔臣也算跟他資歷很老的老人了,張軒又怎麼不愛護。但是張軒深深的明白一件事情。

只有水上的絕對優勢,能讓張軒在南征一戰中有最大的收益。

與周輔臣,乃至周輔臣所部相比。湖南半省的分量實在太重了。成大事者,容不得婦人之仁。

再者這一戰,張軒雖然逼他逼的緊,但是周輔臣未必沒有勝算。

只是茫茫洞庭湖上,恐怕有無數人葬身漁腹。

卻並不知道是誰家的夢中人。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詩中青螺,不是別的,就是君山島。君山島在洞庭湖東側,可以說是千里洞庭的座標。從天上俯視的話,就能看見君山島與岳陽城遙遙相對。不過後世填湖之舉,早就將君山島填成了君山了。

一道細長的船隊,繞過了君山島。

這是一支龐大的船隊,從君山島以北繞過君山島,向東前進,準備從岳陽城南登陸。卻見一艘小船,出沒風波之中,一個白鬚漁翁披着斗笠蓑衣搖着櫓,優哉遊哉的看想遠處的船隊,但是斗笠之下,一雙眼睛精光四射,卻是一對年輕的眼睛。他不是漁翁,而是夏軍水師的探子。

他發現船隊之中,二話不說,發出報警花炮。

一枚花炮在空中炸開,聲傳數裡之外。

隨即數裡之外,又是一聲花炮的爆炸之聲,一聲接着一聲,傳遞着消息。

這樣的動靜同樣被黃朝宣所發現。

黃朝宣看着這邊的動靜,面上沉靜如水,看上去絲毫不動,但是實際之上,熟悉他的人就發現他的眼角微微一抖。顯示他的內心深處並不平靜。

“大人,我們已經派人去看。”

黃朝宣說道:“知道了,傳令下去加強戒備。”

“是。”

黃朝宣整理整理盔甲,一步步的走出船艙。其實在水戰之中盔甲並不實用。站在船頭,江頭風吹動他的頭髮,他如何想起一句古詩,微微改了一處,沉吟道:“江頭未必風波惡,人間何止行路難。”

“大人您看。”一個人忽然爲黃朝宣指着北邊說道。

黃朝宣看向北方,深吸一口氣,說道:“來客了。好狂妄的客人。”

卻見黃朝宣的瞳孔之中,星星點點的白帆,匯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片星河落入湖中。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周輔臣。

此刻周輔臣的壓力很大。

對周輔臣來說,這一戰的勝負關係着太多的東西,他將船隊分成數隊,每十艘船爲一隊。每一隊都設一統領。

周輔臣早已叮囑過所有人,這一次做戰,一定要揚長避短,避免跳幫接戰、多用火器。

這一次一定不能重蹈城陵磯水戰的覆轍。

洞庭湖水面開闊,雙方雖然已經遙遙的看見了對面。氣氛就變得緊張起來。夏軍這邊無數炮手,火銃手都到位了。

甚至連火繩都點燃,簌簌的冒着白煙。

而明軍水師這邊,大多數士卒手握刀兵,還有很繩索與鐵鉤,只等雙方距離近的時候,將鐵鉤扔出去,勾住對方的船隻。進行跳幫戰。

至於火器火炮,雖然有一點,但是遠遠不能與夏軍相比。

此刻風忽然停了下來。

船在水中全靠風力,風一停雙方的速度都慢了起來。

兩人交戰的地方,就在洞庭湖出水口附近,萬般水流都彙集在一起,向長江而去,所以流向是向北。

周輔臣依舊處於下游之中。雙方就好像是兩頭對峙的猛獸一樣,一點點的縮短與對方的距離。

在彼此緩緩的接近的時候。黃朝宣也開始下令。

龐大的船隊分爲兩部,一部順流而下衝着夏軍而來。還有一部卻努力的向南航行,要偏離主戰場。

這些要偏離主戰場的船隻,都是一些臨時召集的民船。此刻這些民船之上,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人。

這些人就是忠貞營最好一部,分散在百餘艘船隻之上,總計有一兩萬士卒。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水戰,是他們最爲慌張了。畢竟大多數都是西北人,一年不洗幾次澡。對洞庭湖這樣大湖,本來就有一種緊張之感。萬萬沒有想到,還遇見這樣的事情。

這些人在陸地上廝殺,即便面對再強大的敵人,也沒有絲毫懼怕。但是在水上,不用動手,此刻就已經腿軟了。

在接下來的戰鬥之中,恐怕要任人宰割了。黃朝宣也是明白這一點,所以讓他們早早退去。

不過,夏軍埋伏已久。周輔臣將身家性命都壓在這一戰上了,又豈能讓他們輕易的逃走?

好像一塊通體翡翠的洞庭湖之中,殺氣蒸騰。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周輔臣默默估算彼此的距離,覺得差不多了,手猛地一揮,一聲炮響,一枚炮彈打了出去。決定南征勝負的洞庭湖之戰拉開帷幕。

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章 王度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章 填壕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章 平城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
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章 王度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章 填壕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章 平城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