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鑄炮

?

第六十章 鑄炮

竭澤而漁大作戰圓滿成功之後。糧食危機也算解決了一部分,畢竟一次就收穫了一兩萬斤魚肉,讓張軒也改善了一下伙食,從野菜湯,變成了野菜魚湯。雖然淡了一些,味道並不是多好。但總比純野菜好多了。

不過,說起淡食的問題。義軍之中的鹽不夠了。張軒只能限制使用,只有作戰的時候,纔多放鹽,其他的時候,只能吃淡的了。

糧食問題解決了一部分,張質吳氏兄弟,還有王進才,帶着一批民夫,專門做這個準備將附近大大小小的河流全部翻了一個底朝天。看看有多少魚獲。糧食問題暫時解決之後,張軒的工作就回到正軌之上。

他沒有忘記,現在不是太平盛世,他所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吃飯問題,就在臨潁北數十里,就是官軍佔據的許州。在亂世之中,最重要的還是武力。

張軒總算是有時間做他一直想要乾的事情,並不是別的,就是鑄炮。

即便不提投石機本身的限制性,單單說投石機本身就是被歷史淘汰的東西。歷史已經證明了,未來的時代是火器主宰。故而張軒準備大量鑄造火器。而鑄造什麼火器,張軒費過一陣思量,最後決定鑄造火炮,準確的來說小炮。

這不僅僅是工藝問題,也是現實要求。

火槍的工藝難度實際上要遠遠的超過了火炮,而大型火炮,行動不便。不能配合義軍東奔西走。能選擇的也就是發一兩斤實彈,重量百斤上下的小炮了。

當然了張軒也問過士卒,對於底層士卒與將領,他們對小火炮與火槍之間,旗幟鮮明的支持火炮。而不喜歡火槍,張軒也只能從善如流了。

張軒先看着匠作營打造一門火炮。

張軒所看到見的,幾乎打造工藝品的流程,先要打造一泥模。然後陰乾十幾日,張軒根本承受不了這個時間,說實話,張軒自己都不知道,他到底能在臨潁縣待上多少長時間,一個月,兩個月,乃至一個月不到,他哪裡有時間,先等十幾日泥模,然後泥模還只能用一次。

不行,效率太低。

張軒根本不讓他打造泥模,說道:“難道沒有其他辦法,加快速度,比如說用鐵模?”

“用鐵模到不是不行。”王鐵匠猶豫了幾分,說道:“小老兒,覺得用鐵模的話,火炮是沒有泥模好。”

張軒說道:“爲什麼?”

王鐵匠說不出來了,他只是一個感覺而已。

張軒說道:“無妨,我們先要解決的是有無問題,至於其他問題,之後可以慢慢討論,不過,有一點,必須說明,我鑄造出來的炮,絕對不能炸膛。”

“是。”王鐵匠說道。

張軒呼吸想到了什麼,說道:“對了,鐘鼓樓上面的那個大銅鐘弄下來沒有?”

王鐵匠說道:“已經弄下來了,將軍的意思是用這銅鑄炮?”

張軒說道:“我記得用銅鑄炮,似乎要比鐵鑄炮好用得多,既然如此,這些銅能用就用吧。”

王鐵匠思忖了一會兒,說道:“如此,大人可以放心,我當以鐵芯裹以銅胎,如此火炮就不容易炸膛了。”

張軒不懂這些技術上的細節,也不去管,直接說道:“我可有言在先,凡是鑄造出來的火炮,上面必須刻有工匠的名字,凡是炸膛了,我就會來追究工匠的名字,一個也跑不了,到時候不要怪我不見情面。”

王鐵匠頭上微微冒汗,說道:“小的明白。”

不過,鑄炮是一個細緻活。那怕是先打造鐵模,也是一件快不得的工作。王鐵匠也在思索鐵芯銅胎鑄炮之法,畢竟銅料數量有限,即便張軒強硬的拆了鐘鼓樓,張軒手中的銅料也沒有五千斤。 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銅料,卻是一個難題。

張軒也不過是每日不過來工匠營之巡視一番,瞭解鑄炮進程到了什麼地步。

其他事情也紛涌而來,在剩下的日子裡,冬天的腳步近了,某日一夜過去,地面之上居然河面之上結起了冰,而城中各處也都掛滿了薰魚。魚獲儲備的足夠多了,而且穎水僅僅是一條河,而不是海,從河中獲得的魚獲,也漸漸減少了。張軒也就停止了竭澤而漁的舉動,開始準備過冬的另一樣東西,那就是柴火。

如果冬天沒有足夠的取暖的話,可是要凍死的人。

每日準備大柴火塞滿了大街小巷,這是臨潁百姓數年以來,唯一一個吃飽穿暖的年了。

當然了,張軒也沒有養閒人的意思,城中現在根本就是一個大集體的樣子。任何人力物力都不能浪費,張軒順手整頓了一下城防。也開始新的規劃。他帶着張質來到城外,卻見幾個人正在哪裡刨土,豎直向下。

“將軍這是?”張質問道。

張軒說道:“我再讓人實驗如何挖井比較快。這幾個人都是從全軍上下找出來的熟手。”

“將軍你是想在臨潁多挖井嗎?”張質說道。

“對。”張軒說道:“今年幾乎沒有什麼收成,明年萬萬不能如此,否則,我們沒有另一個穎水可以挖了。必須早做準備,我就想推廣挖井技術,我就不信了,挖上數萬口井,還能旱着。”

張軒挖井抗旱,完全是由於後世的記憶,在他記得小時候,還有人用渠裡面的水澆地,但是長大之後,幾乎上都用井水澆地了,幾乎每家地頭都有一口井。但是在張軒在臨潁現在調查的情況,他敢肯定,整個臨潁縣境內水井不超過三百口,多在人口聚集區,村落城池之中,供人食用尚可,想要用井水澆地,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了。

“當然了,現在天寒地凍。”張軒說道:“我不準備在這個時候大量動土,不過,等到開春之後,我就準備整修水利,到時候挖井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到時候就要看大兄長才了。水利之事,我是不懂的,我想請大兄這幾日,勘察一下縣城附近,哪裡可以開工,開春之後,也好動工。”

“將軍。”張質說道:“如此大費周章,將軍覺得你能在臨潁待多久?即便臨潁開春挖掘,有成效也在秋後了。將軍真覺得你能在臨潁待上這麼長的時間嗎?”

張軒說道:“待不了多久,如果現在曹營的調令過來,讓我離開臨潁,我一點也不驚訝。不過,人生在世,總要做一點事情吧。河南也算是鄉里,能做幾分,就做上幾分吧。反正有些事情總要做的,我做之,總算是中國人有收穫,又何必求我在不在此地啊?”

張質渾身一震。

他是當過親民官的,自然知道在大明想做事情,是多難,但凡是水利工程,必然被士紳大戶所左右,彼此都要爭着將土地建在自己的田裡,而官府的勞役,從來是能推就推,天下千餘縣官,不敢說每一個手中的資源都比張軒少。但是張軒以殘破之臨潁所想的就是爲民造福,打井修水利,以抗旱災。並且能做到實處,這分心思卻是超過了不知道多少上地方官之上了。

張質深知,這幾十年來,大明雖然氣候反常,但是如果不是水利不修,各級官府手中沒有多少實權,連以前的水利工程也無法維護,事情也不會發展成這個地步。

“如果他得了天下,會是怎麼樣的?”張質心中想到。

此刻他不知道張軒有沒有機會觸碰天下大權,但是單單張軒這分愛民之心,就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人。

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章 攻城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
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章 攻城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