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取士

兩人議定之後,很快一張告示,貼在衙門之前常貼皇榜的地方之上。

不得不說,張質的措施卓有成效。張樸大勢清理冤獄,打擊惡霸豪情,再加上張軒所部軍紀嚴明,這一段時間也沒有出現什麼擾民的事件。故而百姓也都放心多了,雖然依舊繞着義軍將士走。但是大街之上,也有行人了。

告示一貼,就有不少,圍過來觀看了。

“ 王秀才,上面寫得是什麼啊?“有人習慣問旁邊的人說到。

所謂的王秀才,並不是真秀才,不過一童生而己,不過前幾年家境還殷實,一心耕讀。只是這世道,一日比不過一日。這王秀才家產喪盡,不得不出來賣力氣,養活家小。

前日官軍大敗,流寇入城,他還很提心吊膽一陣子,還好闖賊的軍紀似乎比官軍好,賊人之中軍紀最不好的,是革左五營。不過革左五營後來,沒有入城,在城外駐紮,對城中百姓影響不大。後來賊人大隊走了,留下了一個叫張鐵壁的賊人頭目。似乎這賊人頭目。並不是沒心肝的。他派人清理冤獄,爲很多百姓昭雪。王秀才也就放下提心吊膽之心。出來謀個事做。

但是政權更迭還是給民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王秀才半日,沒找到事做。只餓得渾身無力,眼冒金星,腹中卻沒有任何感覺。

他看人羣聚集,本以爲是招工,卻不想是一張告示,他念道:“汝寧節度使果毅將軍張,令:今府縣新立,百位乏人,特於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初五,於府縣考校人才,汝寧百姓皆可來試,凡通過者,授文書,吏員若干,皆有俸儀…“

唸到這裡,王秀才的眼睛陡然亮了。

他看到“俸儀“兩字,頓時想起嗷嗷待哺的妻兒。什麼從賊不從賊的,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在死亡面前,只能先顧眼前了。

王秀才唯一擔心的就是他能不能過試,他也不找活了,立即回家。將多少年沒有翻出來的四書五經。再次拿出來了。拼命的去記。

之前考不上,還有其它退路。但是今日考不上的話,恐怕一家老小,都過不去,這個冬天了。

就這樣,這個消息就這樣傳播開來,對一些尚能維持的讀書人來說。不過是清風過耳,轉眼即忘。但是對那些瀕臨於生死邊緣的讀書人來說,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而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初五很快就到。

張軒早早出門,他知道這些招進來的士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他的重要部屬。故而張軒少見打扮一些。

頭帶四方巾,身穿一衫青衣,髮髻梳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苟。似乎衣服一換,就洗去了征戰的血腥,變得文質彬彬的。

“拜見將軍。“府衙一行人在張質的帶領之下,在門口迎接張軒。

“免禮。“張軒手一揮,說道。身居高位,張軒越來越有上位者的氣質。

一行人簇擁着張軒走進了府衙之中,張軒問道:“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張質說道,爲張軒介紹道:“這裡擺了近千張考桌,筆墨紙硯一應具全。又有周輔臣監考。萬無一失。“

組織一場小小的考試,對張質來說是小事一樁。

張軒站在臺階上面,放眼看去,冬季清晨的陽光有一點微冷,整個院子裡面都是桌子,這些桌子還是規格統一的桌子,似乎從官學那邊弄過來的。以周輔臣爲首的數百將士,都在周圍把守着。看上去的確萬無一失。

而且一場考試,基本有問題,又能出些什麼問題。

“那就開始吧。”張軒說道。

隨着張軒一聲令下,立即有人拖着長音說道:“開考了。”

府衙大門也爲之打開,所有想要參加考試的人,都魚貫而入。但是人不多,不過一會功夫,就沒有多少人進來了。

張軒皺起眉頭,他發現這些人還沒有坐滿考場的一半。對周輔臣說道:“就這麼多了嗎?”

“是,”周輔臣說道:“屬下已經去看過了,後面已經沒有了。”

張軒又對張質說道:“就這些人嗎?”、

張質此刻臉色有些難看,說道:“屬下辦事不利,請將軍責罰。”

“這不是責罰不責罰的事情。”張軒說道:“你之前難道沒有做一些準備嗎?比如拜訪一下當地的士子?”

“下官,哪裡沒有拜訪當地士子?當地有地位的士紳,都拜訪過了。也都得到答覆,說會派子弟參加考試的。”張質說道:“只是沒有想到,他們如此敷衍我。”

張質猛地想起昨日一雙雙淡漠疏遠的眼睛,心中暗道:“我早就該想到這一點的。”

此刻說什麼都晚了,已經敞開大門開考了,總不能半途而廢了。張軒沒有多說話,只是哼一聲,什麼也不說了,負手走下臺階,在各個考生之中走動。

沒有看幾個,張軒就皺起眉頭來。無他,這些人的水平太差。、

張軒出的題,按照當時八股題來說,已經是相當的容易的一道題了。張軒也沒有想難爲人的意思。

但是張軒看到的都是一些什麼東西。

有的字寫得亂七八糟的。比張軒寫的差勁。有的寫得翻來倒去的,猶如復讀機,即便張軒不通八股時文,也知道寫成這樣一定是下下之選。

比起下面的人,上面的還算好的。至少寫出來,還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白卷。

“這都是些什麼人啊?”張軒回到原位之上,忍不住的感嘆道。

“這些人,我倒是認識一些,有一些是王府的下人,這些在王府之中執役,王府中人都被闖王帶走了,這些人也就沒有了生計。但是識文斷字,再加上將軍也沒有說,考試還需要限制,故而他們都來了。”張樸說道。

張樸斷案不少,而積案之中,大多數都與王府有關係。故而張樸對王府之中的事情,瞭解的最爲清楚不過了。

張軒對此更無語了,心中暗道:“那些沒有來的,終究要後悔的。”

汝寧府是一個大府,短短不可能,只有這一點人識字,每年考秀才的人數,恐怕就要在此之上。

只有一場八股題,寫得也很快,不過一個時辰之後,就考完了。

當試卷被收上來之後,作爲考官的張質,開始閱卷,他只看了兩三張,就皺起眉頭了。不管怎麼說,張質這個進士,是實打實的。在八股上面絕對是有水準的。在他看來,這一次考試的所有試卷,只能用不堪入目這四個字來形容。

“這一次考試,凡是能將試卷寫滿的人,都算中式。”張軒一句敲定了,這一次取士的錄取標準。

“將軍。”張質忍不住說道:“這也太寬鬆了。”

張軒說道:“我現在所需要的是,大量能用的人手。哪怕只是會抄抄寫寫的。先弄過來應應急,凡中式之人,都低按甲士的待遇來。”張軒低頭看那些他都看不下去的試卷說道:“不用多看了,趕緊列出名單吧。”

張軒隨即離開了。也無意知道,誰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了。

“這是我見過的最差的一批學生。”張質心中暗道。按這個時代的規矩,他錄取的人,就是他的學生。基本張質滿心的不願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以張軒的規矩,很快就分出三六九等了。幾乎是以寫字多少,字體的好壞而論的。當天下午,就講名單貼了出去。

張軒第一次失敗的取士,就這樣結束了。

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章 棗陽之戰
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章 棗陽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