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

圖賴是苗根正紅的滿洲人,是自己人。

也是一員勇將,宿將,入關以來,多鐸對圖賴很是倚重。但是此刻圖賴受了馬寶一記暗箭,身受重傷,此刻還在醫治之中。好一陣子,一個郎中就裡面出來。

多鐸立即問道:“怎麼樣了。”

這個郎中一見多鐸,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奴才見過王爺。”

“圖將軍怎麼樣了?”多鐸皺眉說道。

這郎中嚇的不敢亂說話,也不敢不說話,顫顫巍巍的說道:“圖將軍的命保住了,只是這一箭傷了肺,恐怕今後不能上戰場了。”

“什麼?”多鐸臉色一冷說道。

這郎中連忙說道:“是小的學藝不精,北京名醫衆多,圖將軍到了北京或許能治好。”

多鐸一揮手說道:“下去吧。”

這郎中如蒙大赦,立即下去了。

說起來清軍對郎中的態度還算不錯,最少比明軍好。但是決計比不上羅氏父子尊崇李正方的態度。故此在軍醫方面,其實大夏勝過大清的。

多鐸掀開帳篷進去看望圖賴。

卻見圖賴躺在一張毯子之上,臉色蒼白之極。光着膀子,胸口之上纏住白布,上面隱隱約約有血跡。似乎是聽到了多鐸的腳步之聲,睜開了眼睛,努力的想坐起來,但是剛剛給他拔箭,那種劇烈的疼痛消耗了圖賴太多的精力了,他根本沒有力氣起身了。

多鐸連忙安撫圖賴說道:“圖將軍無須如此。”

多鐸與圖賴說了一番安慰的話,無非是回到北京之後,給圖賴找名醫醫治,這傷勢沒有什麼問題的。

圖賴卻是人老成精,看多鐸臉色,就知道多鐸有心思。多鐸向來高傲之極,而如今卻如此平易近人,表現的很不尋常。問道:“王爺來找奴才,卻是有什麼事情嗎?”

多鐸說道:“圖將軍,您說這襄陽還繼續打下去嗎?”

圖賴一笑,似乎牽動傷勢,說道:“王爺如此問我。其實心中已經有主意了。”

多鐸沒有說話,但也沒有否定圖賴所言不對,只是他不甘心而已,他敢肯定這一次不拿下襄陽,下一次再來攻的時候,襄陽定然是銅牆鐵壁,要比現在要難攻的多。

畢竟真正說起來,大夏在襄陽的根基其實並不是太厚。但是這一走,再來攻最少在明年的這個時候,整整一年的時間,別的不說,漢水對面的樊城一定會修建出來了。

到時候不破樊城,根本來打到襄陽城下都很困難。

絕非這一次可以取巧了。

而且現在打到現在,可以說損兵折將,別的不少,單單八旗子弟陣亡數千之多。而八旗總數才幾十萬人,死這麼多人,只需多幾次,滿族自己就滅族了。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現在卻要無功而返。

這種滋味,自然是左一個不甘心,右一個不甘心。

圖賴似乎看出了多鐸的心思,咳嗽兩句說道:“這打了這麼長時間了,夏軍的實力,我也有幾分底氣了。夏軍戰力有所欠缺的,但是卻不乏敢死之人,所謂一夫拼命,萬夫難當。夏軍之中既然有人存此心,就不是輕易可以拿捏的。”

“在奴才看來,夏軍的實力,比李自成都強。”

“想要對付如此大敵,絕非一戰可定,要模仿老汗當年伐明的戰術,如伐木一般,一斧子一斧子砍下來,最後自然會砍斷,而今朝廷遷到了北京。九爺維持北京局面,也很是艱辛。北方的尼堪也不安分。既然打不下來,就撤回去,待九王統合北方之後,再殺過來不遲。”

“而奴才一直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後方的糧道,尤其是河南,時間長了,恐怕會被截斷,軍無糧則散。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多鐸悠悠一嘆說道:“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有了?”

圖賴說道:“什麼?”

多鐸說道:“夏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鄖陽向東北方向進軍,這一路是賀虎頭帶領。一路是由汝寧向西北方向進軍。這一路是袁時中帶領,這兩路人馬,已經將我們的糧道斷的七七八八的了。八哥放棄棗陽來這裡,不是爲了合兵一處,而是爲了就糧。”

多鐸這麼一說,圖賴頓時明白一些事情。

阿濟格進入戰場最早,持續作戰時間最長,雖然現在沉默了,但是糧食消耗,可不講這些。人必須吃東西。阿濟格原本儲備的糧食,根本不夠用,數次向多鐸借糧。

但多鐸也沒有多餘的人手送糧食給阿濟格所部,甚至多鐸所部的帶着糧食也不是太多,多鐸也不想接應。只能讓阿濟格移營到多鐸這邊,縮短雙方的距離,真要是出了什麼事情,還能幫忙。

只是如此做,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糧食總要有用完的一天。

故而這一段時間,多鐸一直在等什麼,等攻破襄陽城。

只要攻下襄陽城,就能補充清軍的糧食消耗。也能支撐着多鐸繼續打下去。而峴山得而復失,孔有德之死,更是給多鐸提了一個醒,因爲夏軍還真不能小虧。

圖賴心中暗暗埋怨,多鐸將消息封的謹謹慎慎的。要不是出現這樣的事情,根本不知道他們居然是冒着斷糧的危險,再作戰。

圖賴立即勸道:“王爺,襄陽自古就是要地,一時攻不下很正常,而襄陽城下聚集我大清最重要的軍隊,一旦有失,恐怕北方就要顛覆了,我國以小國臨大朝。就要如履薄冰,萬萬要謹慎低調。家裡的底子薄,不能冒險。”

清的底子其實並不是太薄的,但是比起八旗精銳的樹目,怎麼看就覺得八旗的數目太少了一點,十幾萬人,在征戰天下的局勢之中,的確是少了一些。

多鐸嘆息一聲,說道:“我知道了。”

也不知道多鐸是自己說服了自己,還是被圖賴說服了。其實多鐸並沒有那麼冒險,別的不說,各地春耕都種下不少糧食,時間接近五月,再等數日,就是大豐收的季節。

當然了豐收不豐收,多鐸並不在乎,多鐸只需多一批糧草,共他支配而已。至於這些糧草帶不帶血,他也不在意。

多鐸既然下定決心之後,也不做掩飾了,通知阿濟格之後。

大隊清軍緩緩的離開了襄陽城下,一隊隊向西而去,而且周輔臣也報告,在漢水上游搭建浮橋,一座做浮橋,連接兩岸。看清軍的架勢,即便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清軍是要撤退了。

張軒自然也能看的出來。

追與不追,這個決斷,就到了張軒的手中。張軒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決定。他一時間找不出多鐸撤軍最根本原因。曹宗瑜會用拖刀計,多鐸難道就不會用了。

所以張軒沒有準確的,能夠解釋多鐸行動的情報,張軒估計是不會下令出兵。

這個消息很快就來了。

是來自袁時中的情報。

袁時中在書信之中,說道,他從汝寧出兵,再加上河南巡撫桑開的號令之下,河南大地之上,各路寨主紛紛反水,夏軍的旗幟幾乎插在黃河之上,清軍的後勤在黃河以南,寸步難行,後勤補給幾乎中斷。

張軒見狀,幾乎不敢相信這個情報,不過細細推敲下來,卻是兩個人的功勞,一個是桑開的,桑開將投向明朝的士紳轉變了方向,而另一個卻是李自成的,李自成投奔羅汝才,確定羅汝纔在義軍之中獨一無二的位置,各路人馬,也紛紛投靠,纔有現在的局面。

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五章 取士第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章 奪麥第七章 軸承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
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五章 取士第十七章 行軍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章 奪麥第七章 軸承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