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

這其實是必然。

路振飛之所以如此容易拉起數萬大軍,並不是路振飛有過人之能,而是路振飛與淮揚士紳聯合。這些士紳爲了保全家業才願意支撐路振飛。

正如之前所有人所想,大家都覺得今年局面不好,但是有多人能想到大明要亡在今年?

就算是想了,也不願意相信。

但是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所有士紳一瞬間譁然,各種心思都生出來了。

崇禎雖然不是什麼明君,但是御極十七年,並無失德於天下。在士大夫心中還是很爲威望的。

崇禎一死,支撐這些士紳堅持下去的精神支柱,瞬間崩潰,他們不得不爲自己的身家着想,是繼續頑抗下去,還是靈活機動一些。

不過,羅玉龍沒有多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大軍出擊,幾乎是犁庭掃穴,將路振飛各部打崩,隨即路振飛悽悽慘慘的逃回了淮安城之中,各地消息傳來,整個長江以北,也只有安慶,武昌附近,再加上淮安,徐州鳳陽高傑,這一些地方,還掛着大明的旗幟。

路振飛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現在情況大大不妙,羅玉龍隨時可以追上了,淮安城中人心惶惶,未必沒有投敵之人。

北方已然不保。

此刻他不爲自己,也要爲大明找一條出路。

“將馬大人,丁楚魁,沈廷揚叫過來。”路振飛說道。

不過片刻,幾個人就到了,路振飛也不廢話,直接將現在的局面說了出來,說道:“如今的局面,淮安即將不保,然南方尚有數省之地,可以休養生息。三百年煌煌大明,絕對不會絕在今日。而今我唯一擔心的是天下羣龍無首,無所皈依,故而請馬大人與丁大人,乘船護送福王去武昌。再武昌的登基,再造乾坤。”

馬士英說道:“這倒是當務之急,只是督師不與我等同去?”

路振飛搖搖頭說道:“陛下授我方面之任,平賊之命,勞苦數月,一無所得,又累神京蒙塵,罪莫大焉,再棄城遠走,我又何面目見陛下於地下。我只瑤草素來大才,這江山之任,就交給瑤草了。”

路振飛其實已經絕望了。

即便在武昌重建朝廷又如何?崇禎在時,各地都有跋扈之舉,倉促而立的朝廷有幾分威望,且左良玉之心,路振飛又怎麼不知道?左良玉絕對不是什麼忠臣孝子,將來到了武昌,內有跋扈之臣,外有賊兵,局勢之艱難,路振飛也看不到什麼希望。

既然如此,路振飛寧可死在淮安。留一分清名在世,也算對得起崇禎恩遇。也不忍朝廷落魄如此。

路振飛之心,馬士英並不是太瞭解。

但是馬士英心中的功名之念卻是一點沒有熄滅。

馬士英鳳陽戰敗之後,被崇禎罷官免職,隨後又因爲阮大鋮的事情追責,差一點就上了北京詔獄,長江水路截斷,馬士英也只能滯留淮安一地,還好路振飛倒是對馬士英不錯。

越是如此,馬士英心中雪恥之心,就越加濃烈。

這個時候,所有艱難困苦,馬士英未必看不到,但是馬士英心卻生出捨我其誰的感覺。

其實盤算起來,各地用兵的帥城,現在還活下來的,還真沒有幾個能比得上馬士英。

吳牲,王永吉流落北方,現在情況不明,南方也只有何騰蛟,方孔炤等人可以一用。而馬士英從不覺得自己遜色於他們,如果他能護送福王在武昌登基,擁立之功,自然是大功一件,憑藉此功壓制各部,唯我獨尊,未必不能重振江山,再造山河。

“既然路大人如此看重馬某,馬某定然不負大人所託,護送福王殿下到武昌。”馬士英說道。

他們兩人一說定,就聯袂去拜訪福王。

福王見了兩人立即將人兩人引入正廳,還不等他問外面的情況如何,就見兩人撲通一聲跪在地面之上,說道:“而今神京蒙塵,陛下蒙難。天下無主,還請殿下身登大寶,重整河山。”

福王一聽,大吃一驚,一時間跌坐在椅子上說道:“這,這,這,怎麼可能?”

對福王來說,這一件事情,幾乎是晴天霹靂。

福王是一個小胖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好好的讀過書,更不知道這天下如何治理,崇禎殯天的消息,他也知道了,他心中也是擔心之極,擔心自己的未來。雖然未必沒有想過,自己有登基的一天。

但是一想去天下如此這個局面,福王都打心眼裡面怕。

如果有選擇,他寧可投降李自成,當一個違命侯,也不願意當皇帝。

當違命侯,或許還可以活命,當了皇帝,未必有善終的一日。

“小王,德薄力弱,還請兩位大人另選賢能。”福王連忙擺手說道。

路振飛心中微微一嘆,其實在路振飛心中到有一個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唐王。

唐王從小在數次進入高牆,艱難困苦都接觸過,故而唐王遠比福王有能力承擔天下大任。

但是這繼統大事,絕非路振飛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路振飛之所以選福王,並非福王賢能,而是福王乃是與崇禎血脈最近的宗室。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領導核心。按照禮法來,是最能服衆的。

唐王作爲旁支親王,先天之上,就沒有登基的可能。故此,被路振飛一開始就放棄了。

“殿下不必擔心。”馬士英說道:“殿下只要倚重大臣,無須親理政務。而且殿下乃先帝骨肉血親,如果旁支繼位,殿下覺得他們會放過你嗎?”

福王一聽,渾身一顫。眼睛之中射出驚恐的目光,他雖然不學無術,但是權力鬥爭敏感性還是有一點,說道:“好,孤王都聽兩位先生的,都聽兩位先生的。”

路振飛看了一眼馬士英。

他豈能聽不出馬士英的心思,馬士英估計想借助福王的名義,掌控大權。

如果之前,路振飛一定會阻止。

但是如今,路振飛決定與城同殉了,之後的事情,他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去管了。只是督促道:“殿下,事不宜遲,還請速走。”

“好,好。”福王說道。

兩人又請了唐王,崇王,周王,等諸王,一併上了沈廷揚的船,沈廷揚船隊從清江浦北上出海,再繞道長江,沿着長江北上,直到左良玉軍中。這一路也需要十幾日的時間。

如今在周輔臣的督促之下,曹營的長江水師已經有一些存在感了。

就在他們做後三日,羅玉龍攻下淮安城,隨即又提兵西進,在鳳陽大會高傑。高傑孤身入羅玉龍軍中表示臣服,羅玉龍以羅汝才之命,封高傑爲徵北將軍,淮東總兵,長江以北曹營的轄地,分爲三塊,一塊是沿江一帶,爲李汝桂所轄。再就是高傑爲主的淮東鎮,以淮安城爲中心,徐州一帶舊地也在高傑治下,再就是袁時中淮西鎮。

這也是制衡之道,之前袁時中與高傑數戰數敗,傷亡非小,縱然袁時中願意和解,淮西鎮與淮東鎮下層軍官之中,也未必願意和解。故而數年之內兩鎮相處不會太融洽。

高傑也識趣的很,將邢夫人與兒子高元爵送到了南京城之中。

如此一來,羅玉龍的北征也算是完滿完結了。羅玉龍班師回朝。在浙東也傳來喜訊,鄭芝龍也投降了。正是張素與鄭彩的談判有了結果。一時間曹營的轄地,南至福建,北則徐州,西至蕪湖,動達大海,雖然有暗潮涌動,但是基本安堵。

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章 裝備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
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章 裝備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