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凌濛初

張軒將這事情交代過之後,也就沒有留兩人。程繼孔與王道善立即告辭離開。

出了縣衙之中,王道善見四周無人,咬牙說道:“張軒如此辱我,我必有所報。”

程繼孔說道:“王老哥,小心隔牆有耳。”

王道善一聽渾身一震,立即四處張望,沒有發現別人的蹤跡,好半天才鬆了一口氣。但是再也不敢說,說什麼話了。

此刻程繼孔心中微微一嘆,越加看不起王道善了。反而對張軒刮目相看,心中暗道:“本來以爲張軒不過得幸貴女而已,看來這張軒還是有些本事的。說不得我的從龍之功,就要在張軒身上了。”

程繼孔因爲答應王道善,不在乎所謂的徐州防禦使。故而攻城的時候沒有怎麼賣力氣,故而大軍進入蕭縣之後,程繼孔所部落在後面了,觸犯軍法之人中,並沒有程繼孔的部下。

板子打在別人身上,程繼孔並不覺得疼。

而且對有實力有野心的人來說,他們希望的主上,是有手腕,有實力的人。如果僅僅是善心,對他們關懷備至,如程繼孔這些人反而不會信服。

“不過,爲什麼我一直聽張軒所言都是吳王,都是曹操,而不是大順,或者是永昌帝。是不是曹營與闖營之間出了什麼問題?”程繼孔的政治嗅覺很敏銳,不過他也沒有多想,因爲此刻他已經上船了,再說這個也都沒有什麼意思了。

縣衙之中。

張軒說道:“曹兄,你觀此兩人如何?”

“程繼孔或可一用,王道善尸居餘氣,心神恐怕已經死在那一刀之下了。”曹宗瑜冷笑說道。

“我意也是如此,不過,即便是尸居餘氣,我也要用一用。”張軒苦笑說道:“誰讓義軍沒有足夠的人才,你帶着南陽營整頓兩軍,王道善所部就不用多下功夫,重點放在程繼孔身上。他以後可是你的部下。”

“明白。”曹宗瑜說道。

張軒分割徐州土賊之後,又挑出精壯之士,令剩下的老弱,令張素就地安置屯耕。縱然張軒知道,現在徐州乃四戰之地,即便就地安置,這些人未必能避過戰亂。但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張軒總不能帶着這麼多老弱打仗。

如此一來,張軒才發現,程繼孔所部與王道善所部加起來不過一萬五千精壯之士。

遠沒有他們所言那樣兵強馬壯。不過是徒以老弱壯聲勢而已。

就在這個時候,蕭縣城破的消息也傳到了徐州之中。

徐州不過在蕭縣東北四十五里而已。只是此刻城中真正能主事的人,是凌濛初。

這個人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只是才能並沒有在做官之上,而是在寫小說之上,是當時第一流的小說家。代表作有《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與馮夢龍的著作合在一起,被稱作三言二拍。

不過,凌濛初科舉之途,卻是坎坷之極。屢試不第。考到六十歲,還是不第,以副貢爲官,初任上海,有治聲,後轉任徐州副使。分管河道。

當何騰蛟彙集衆官員問平陳小一之計的時候,陳小一,乃是程繼孔的化名,後聲勢漸大,棄而不用。凌濛初不發一言。

當夜何騰蛟召見凌濛初,凌濛初道:“我知何公之必有召,正篝燈屬草已待。”隨即獻《剿賊十策》,何騰蛟聞之大喜,以爲心腹,前吳家集之役,凌濛初有功之。

何騰蛟被調走,倉促之間,將軍務交待給凌濛初,讓其暫代。

並非何騰蛟不希望凌濛初代替他的位置。而是不能。

官場之中,講究科名,凌濛初不過區區一副貢舉人,根本說不少什麼話。但是徐州其他官員,盡爲庸碌之輩,何騰蛟交給別人也不放心,只能交給凌濛初。他也知道凌濛初不能服衆,特地交代凌濛初,要鎮之以靜。等待馬士英的指示便是了。

初聞蕭縣有警

丁氏兄弟,以及遊擊劉世昌,守備卓聖,也紛紛請戰。

只有凌濛初按捺不動,嚴令不許出戰。

諸將畏懼何騰蛟餘威,不敢放肆,但是說了很多難聽的話,而凌濛初今年已經有六十有四,早已過了火氣大的時候,結果一日不到,蕭縣淪陷,乃至有張軒,袁時中,楊繩祖諸將的大旗在蕭縣。

一時間,徐州震驚。

張軒,楊繩祖,他們不大熟悉。但是袁時中與他們可是老熟人了。袁時中出沒於河南東部,與南直隸西北部,也不是一日兩日。程繼孔與袁時中比,要差了好幾籌。

袁時中重來,本就震驚非常了,沒有想到,袁時中並不是主帥,主帥是曹營右軍統領張軒。更是感到震驚。

不過,他們震驚的是曹營人馬到了這裡,而不是震驚於張軒之來,張軒雖然小有名氣,但畢竟比不得羅汝才橫行天下數十年的赫赫威名。

一時間傳什麼都有,說曹營來了一兩萬人馬,後來越傳越多,乃是曹營主力十萬之衆,齊來徐州,流言紛紛,城中士卒居然有想趁亂而逃的。凌濛初以老弱之軀,帶十幾名衙役,手刃逃卒數人,號令諸將,言:“鳳陽援軍不日即到。”

諸軍乃大定,然後才封閉城門,全城戒嚴。

敢無故上街之人,皆殺之。

凌濛初做完這些,回到府衙之中,坐在椅子之上,都起不來了。

“父親大人,何必如此自苦。這些事情我來做便是了。”凌楚說道。

凌楚是凌濛初的三子,凌濛初有五個兒子,長子,次子年紀也大了,而四子,五子年歲尚小,只有三子凌楚二十出頭,剛剛成親,家中無事,就讓他跟在老父身邊照顧。

凌楚一邊說,一邊給父親解甲,並用汗巾搭溼之後,爲父親擦汗。

凌濛初接過汗巾,一邊擦汗一邊說道:“你以爲他們畏懼的是我這個老頭子,不,他們畏懼的是官。你一白身,上去有什麼用,定然被亂兵斬殺。”

凌楚有一點不服氣,也不多說廢話,說道:“爹,這一次賊人來勢洶洶,徐州能守住嗎?”

凌濛初臉色忽然冷了,訓斥道:“不該問的別問。”

凌楚立即低頭稱是,不過,他從老爹的語氣之中,也感到了前途不妙,低聲說道:“要不,爹我們回江南吧。不做這官了。”

“放肆。”凌濛初大怒說道:“我身爲朝廷命官,豈能臨陣脫逃,去外面跪着。”

“哦。”凌楚只能乖乖的跪在滴水檐下面。

凌濛初一時間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對於六十四歲的老人,披甲殺人,震懾諸將,已經消耗了他所有精氣神,他坐在椅子之上閉目養神。心中暗道:“薪之,不明白我啊。”

薪之是凌楚的字。

凌濛初蹉跎半身,老了老了,才混上一官半職,正要滿懷心思,做出一番事業來。證明他凌濛初並不是只會寫那些上不了檯面的文字。也是有經世之才的。

而且崇禎選人不拘一格,屢屢有舉人數年之內,成爲封疆大吏,有此前例在,凌濛初也在臨死之前,做上一番大事業。好青史垂名,上報國家,下安庶黎。

壓抑幾十年的建功立業之心,是愈老彌堅。而且現在雖然在危難之際,但不是如此,凌濛初又怎麼能得掌一州之權。

對凌濛初來說,這也是機會所在。

不過想起徐州現在的情況,凌濛初心底也難免有幾分擔心,他知道以徐州城中人馬,只能固守,不能破敵。想要破敵,只能看馬士英怎麼辦了。

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一章 夜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七章 攻城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章 汝寧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章 拷餉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十章 萬石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二十章 火併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
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一章 夜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七章 攻城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章 汝寧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章 拷餉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十章 萬石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二十章 火併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