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決戰三

曹宗瑜就坐鎮最前方。

一根根重箭從他身邊略過,幾乎每一根重箭都是射在每一個夏軍士卒的面門之上。

而火銃手已經夾雜在刀盾兵,長槍兵但陣勢之中,在掩護之下,拼命向外面釋放火力。

在上一戰之時,張軒已經感覺到火銃兵火力比較弱,如果真正有人拼死前突,還是能衝進火銃手陣列之中,更不要是騎兵了。比較到近代,還有人說刺刀是好漢,子彈是笨蛋。

這在當時,固然是一種落後到愚昧的觀念。

但是放在這個時候,不失爲正確的觀念。

故此,張軒一般喜歡,讓火銃兵先建立工事,然後駐守。就是以地形來彌補火銃兵肉搏能力的不足。延長敵人暴漏在火力之中的時間。這樣的效果不錯,只是火銃兵不能進攻。

在湖口一戰之後,就想將冷兵器與火銃相結合的辦法。

參考西班牙方陣,將火銃兵加入步兵陣勢之中。在肉搏兵種的保護之下,保持火力輸出。

只是如此改造的數量並不多,也就是張軒本部人馬之中的幾個營頭。

原因無他。

就是張軒在自己本部人馬之中,有很大的決定權,無須上報,甚至上報了,羅汝才也不會多管的,但是想伸手到其他軍隊之中,就不行了。

此刻果然發揮出不一樣的威力。

爲了保持陣勢嚴整,南陽營推進的速度並不是太快的,但是卻有幾分勢不可擋。衝上來的騎兵要麼在陣前紛紛落馬,要麼被打散隊形,縱然有幾十人衝入陣中,殺死幾個步卒,也很容易被南陽營士卒圍攻而死。

阿濟格手握着長刀,緊了又鬆,鬆了又緊,有一種想衝上去的衝動。

對阿濟格本人來,他也是一員猛將。

甚至可以這樣說,老奴的幾個兒子,乃至八旗勳貴子弟,都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弓馬騎射即便弱也弱不到哪裡去。但是也僅僅是這一兩代而已,到了他們的子侄輩,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阿濟格深吸一口,說道:“張存仁到位了嗎?”

“算算時間應該到了。”

阿濟格說道:“發信號吧。”

“咻。”的一聲爆鳴,一道火箭沖天而起。在天空之中爆發出轟鳴之聲。

聲音還沒有落,就聽遠遠的有廝殺之聲傳來。大隊騎兵從西側山上奔馳而來,繞過夏軍大隊人馬,向張軒的帥旗衝過來。

目的很明確,就是一次釜底抽薪。

“好漂亮的手段。”張軒在生死之間,反而冷靜下來了。

也算是張軒一個可貴的品質,越是在緊要關頭,張軒越是能夠鎮定,在平日之中,張軒內心之中常有患得患失之舉,但是在生死關頭,張軒卻能冷靜下來。他立即推算出這一支軍隊是從什麼地方鑽出來的。

張軒所選擇的戰場,是大洪山之中一個寬十幾裡的缺口,但是張軒在兩側山頭都駐紮了人馬,居高臨下監控附近的動向,其中一個就是此戰的爭奪的要地,也就是那一座無名山峰。

而西側這邊,這座山峰也安插了人手,但是並沒有顯露出一絲動靜。

讓張軒心中很是疑惑。

他安排上去的人並不多,不過一兩千人,但是一兩千人不是一兩千頭豬,就是一兩千頭豬被殺的乾乾淨淨也不可能沒有動靜。

結果就是如此輕鬆被拿下,以至於大隊騎兵繞過軍陣,直接衝到了張軒身前。

“國公,還請國公速速退避。”張軒身邊的諸將紛紛說道。

張軒不得不說 阿濟格選了一個好時機。

他身邊的預備隊,剛剛向前補位。他身邊的親衛,也有不少派出去督戰了。身邊只偶有兩千多人的親衛。這其中還有不少文職人員,說這些人手無縛雞之力,有些過分,但是指望他們上陣殺敵,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不過,想要退避的話,張軒不是沒有機會的。

首先後面不遠有營寨。張軒只要後撤到這裡,他定然能安然無恙。

但是他一動軍心士氣都要動搖了。

張軒決計不會做的。

他微微一笑說道:“好。”他隨即點了人名,說道:“樓磊,鄭廉,你們帶着文書,跟我一起,向北。而秦猛剩下的人都歸你統領,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帶領的也是我親衛。這些清軍,你給我解決掉。”

秦猛跪倒在地說道:“下官遵命。”

張軒拍拍秦猛的肩膀說道:“生死成敗,就在你肩膀上了。”

秦猛聽了這一句話,直覺熱血上涌,說道:“請國公放心,秦猛決計不負使命。”

張軒盯着秦猛,忽然展顏一笑,說道:“我信得過你。”

隨即張軒帶着僅僅一百多人隨從,其中還有過半是文員。帶着帥旗猛地向北,並下令各處軍鼓統統敲響,正是猛攻的開始。

一瞬間,不知道多少面大鼓瞬間響起,所有人的耳朵之中只能聽見隆隆的鼓聲,還伴有似乎是雜音的炮火之聲。

大軍與八旗鐵騎早已混雜在一起了。整個陣勢好像層層疊疊的堤壩,被八旗洪水衝擊的多處崩裂。

雖然有搖搖欲墜之感,但是其實不少士卒都派不上用場。

這樣規模大戰就是這樣的。

真正交戰的數量並不多,很多底層士卒,很多時候打勝了,不知道是爲什麼勝利了,打敗仗了,不知道爲什麼打敗仗了,很多時候都是隨波逐流。而八旗鐵騎打法更是如此,憑藉高速移動選擇戰場,壓迫着夏軍打,讓夏軍空有人馬,與清軍交鋒的人手,其實也就是前沿那麼一點。

阿濟格很熟悉這樣的打法,對付明軍就是這一點,一點崩潰,全軍潰敗。

張軒此刻督促各部進攻,其實發揮出的效果並是太大,他不過是想逼退清軍,那怕清軍稍稍緩一下,讓張軒有機會調整剛剛上前的汝寧軍,讓汝寧軍在後方重新列陣。

不管張軒口中說多少相信秦猛,其實在張軒的心中秦猛是一顆棄子。

一顆拖延時間的棄子。

戰場之上誰都是棋子,包括張軒本身。

秦猛帶着千餘人很快與衝過來的清軍撞在一起。

這一支清軍也是八旗人馬,不過是漢軍旗,爲首的乃是劉武。遼東人,以遊擊銜投降清朝,列入漢軍之中,並擡旗。此刻他帶來數千人馬,迂迴襲擊張軒帥旗。

他之所以如何容易的迂迴過來,卻是得到一個人的幫助,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馬士秀。

馬士秀跟着左夢庚投降青軍之後,清軍對他們一行人各有任用的同時,也被分割開來了,左夢庚到北京閒居了,而馬士秀歸入漢軍旗之中了,只是地位一落千丈,不比當初在左軍的時候。

不過,馬士秀在左軍的時候,威望很高,是左軍之中的重將,而此刻張軒派到山上駐守的,就是左良玉的降兵,還是清軍現實突擊,然後以馬士秀出面招降,這些人很容易做出了選擇。

爲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投降清廷。

隨即,幾乎馬不停蹄的迂迴過來。給了張軒重重一擊。

馬士秀一見秦猛所部,就知道是張軒的親衛,當初在湖口的時候,雙方交過手,一時間有一種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感覺。秦猛所部與漢軍旗騎兵瞬間撞在一起了。

其實這個時候漢軍旗的騎兵數量並不是太多的。更多的是炮兵。

黃臺吉在清軍之中組建的第一支漢軍,就是炮兵。隨即在投降各部越來越多,才組建了漢軍旗,到入關之前,已經列有八旗,這其中才有騎兵。

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章 立威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九章 羅玉嬌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章 叛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六章 講史
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章 立威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九章 羅玉嬌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章 叛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六章 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