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

第六十一章離間計

爲了鞏固統治,隆武在很多地方都有妥協。長沙小朝廷,甚至可以稱作湖南小朝廷。

倒不是隆武要排擠其他各地的官員,一來,大明成而今這個樣子,真正的千里迢迢來投奔長沙的官員,少之又少。除卻一直跟隨武昌小朝廷撤過來的官員,北方江南的官員其實並不多了。

二來,隆武爲了想辦法壯大自己的實力,爭取地方上的支持。不得不給湖南各地士紳政策傾斜,贏得他們的支持。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很簡單,鞏固了長沙小朝廷的統治。否則長沙小朝廷也支撐不起幾十萬大軍。

但是現在卻遭到反噬。

原因無他,湖南精華地域都在洞庭湖沿岸,湘江流域一帶,而張軒將戰線退到了長沙城下,很多地方就落入了大夏的手中,在場文武百官的家眷有不少都在夏軍的治下。

他們不敢不爲自己的家人留一些後路,這種斬殺使者的決然,隆武或許有。隆武早就有與夏軍勢不兩立之心,但是他麾下的這些官員卻是沒有的。

胡澹見此,鎮定下來,說道:“外臣此來,早已將性命置於度外了。陛下想怎麼做,外臣悉聽尊便。”

隆武一時間沒有說話。

馬士英說道:“陛下,不可失了大國氣度。”

馬士英喪子之痛,簡直是錐心刺骨。馬鑾不僅僅是他的兒子,也是他事業上的繼承人,否則也不會被安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之上。一想如肉-團大小的人兒,幾十年間長成可以支撐門戶的男子漢,又化爲木盒之中一顆人頭。

馬士英恨不得死的爲何不是他。

但是作爲大明的首輔重臣,文官代表,他卻不能違逆衆意。甚至也並不能違逆來自馬家的內部的聲音。

貴陽馬家可是一個大家族,馬士英一支固然顯赫,但僅僅是其中一支而已。馬家各支雖然談不上世代公卿,但是做官的人不僅僅是馬士英一個人。而如今貴陽馬家的人投靠在馬士英身邊的人並沒有很多。

固然馬家力不能及的原因,但也有兩面下注的心思。

家國天下,家國天下,馬士英固然是大明忠臣,願意爲大明赴死,不僅僅是他對大明的感情很深,而是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他一生之事業都在明廷身上,他縱然投降他朝,名位之高,能在首輔之上嗎?

不管是從道德上,從事業上,他絕無背叛之可能。

但是家畢竟在國之前。他可以決然,卻不能不爲貴陽馬家着想。如果沒有馬鑾的人頭在此,他或許能不表態,但是而今他卻必須表態。

馬鑾之死,讓他痛徹心扉。但是細細想來,兩軍交戰各爲其主,兵敗身死,求仁得仁而已。作爲父親,他固然傷心長子之死,但卻未必願意長子兵敗潛逃,或者降賊。

士大夫束髮讀書以來,所學之忠義兩字。

但是隆武因馬鑾之死,斬殺夏軍使者,若這件事情牽扯下來,恐怕馬家與夏朝,本應是國仇。又添家恨。這是他所不願意看到了。

這平平淡淡的這一句話,咬在嘴裡,簡直字字是血,但依然要說出來。

隆武說道:“將此人帶下去。”

隨即拂袖而去。

一場大宴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惶恐的氣氛,在整個長沙城之中蔓延開來。

隆武回去之後,一時間覺得非常無力。

他的無力,不僅僅在於馬鑾,李過所部覆滅,高一功所部不穩,一日之內,斷其兩臂。更是因爲文武百官,乃至馬士英的動搖。隆武也不是傻子,豈能看不出來,這些文官暗地的心思。

一瞬間,他總算是瞭解到孫權當初的想法了。

天下人皆可降。唯他不可降。 шшш_ ttκΛ n_ ¢O

“不,這裡面還有問題。”隆武說道:“如果,高一功將軍已經投降了,夏賊最好的辦法,是放高一功到長沙城下。賺城。而不是如此大張旗鼓的宣告。”

“這其中定然有問題。”

“或許,高一功那邊已經不穩了。但夏軍還沒有得手。”

隆武想了片刻,就揣摩到其中關節,一時間好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立即說道:“傳馬大人覲見。”

馬士英似乎早已知道隆武要見他,早就在外面等着。

不過喪子之痛,並非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馬士英一身官袍沒有換,但是給人的感覺,憑空的老了好多歲,一舉一動也慢了下來,給人一種老態龍鍾的感覺。

似乎歲月一瞬間在他的身上加速一樣。

隆武見了馬士英,心中也微微一嘆,說道:“閣老節哀。朕本不該在此時打擾閣老----”

“陛下。”馬士英說道:“臣明白,臣身負社稷之重,容不得兒女私情,陛下召臣來,是想如果面對夏軍吧。”

隆武說道:“正是如此。”

“如今城中人心惶惶,卻不是開戰之時。”馬士英說道:“臣請必須稍鎮之以靜。待高一功所部消息。”

隆武一聽,心中頓時安定了幾分,說道:“馬大人也覺得高卿沒有背叛朕?”

馬士英說道:“事情如此,臣一時間也弄不清楚,但是今日夏軍使者,在朝廷之上,卻有幾分太刻意了。只是臣也請陛下做好心理準備。”

馬士英對高一功現在有沒有叛變,還拿不準,但是對高一功未來會怎麼樣,心中卻有估算。在馬士英看來,高一功與朝廷簡直是格格不入,而與夏軍卻有太多的契合之處。

對於高一功將來的選擇。馬士英持悲觀態度。

隆武也知道這一點,說道:“不管怎麼說,朕都不能坐以待斃。朕準備再次下令徵召勤王之軍。還有派一重臣持節去宣慰高將軍。”

不過隆武也知道,他徵召不了太多軍隊了,整個湖南的軍隊,能動用的他都動用了。他想了想,說道:“朕再次督促章公回師,徵召樊公回師。”

馬士英微微一嘆,他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章曠與張應元對峙,章曠回來了,很可能屁股後面跟着就是張應元所部,至於樊一蘅的川軍。不是馬士英小看樊一蘅。

川軍早已被張獻忠打亂建制。

現在各部雖然歸屬於大明旗下,但實際上是個個小軍閥,樊一蘅能統領他們,是利用了他們與張獻忠之間的矛盾。這才能讓他們爲之所用,至於千里迢迢將川軍調離他們的老巢。

這軍閥,誰會幹,誰肯幹。

馬士英說道:“臣家與貴州各土司有舊,臣會想辦法調集苗兵,還請陛下放心,只是督促兩位督師回師去,卻要慎重以待,不可亂了陣腳。高一功那邊,還是相信文大人吧。”

重臣,文安之當得起這個兩字,慎重長沙城之中,名位在文安之之上的,也沒有多少人。再派去一些,該沒有用,也沒有用。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今高一功如何,就只能看文安之怎麼做了。

隆武將所有都安排一遍,細細推敲自己的籌碼,卻發現能打出去的牌,其他都打出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況,他所能做的僅僅是等結果而已。他苦笑一聲說道:“馬公,朕是不是很無用。”

馬士英低頭說道:“陛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今這局面,禍始於神宗,長於毅宗,敗於先帝,非陛下之過也。陛下只需正心誠意,廣開言路,納天下良才,定然能力挽狂瀾。中興大明。”

隆武輕輕一笑,說道:“希望如此吧。”

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章 蕭縣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
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章 蕭縣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