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立營

?

第五十一章 立營

這一件事情,張軒答應下來容易,不過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而已,但是想做下來就不大容易了。

張軒斟酌了一下,他決定去見羅汝才。

這件事情,不見羅汝纔是不能解決了。

張軒來到了唐王府,卻聽聞羅汝纔在王府山之上,張軒隨即來到了王府山下。

所謂的王府山是一座假山。據傳是唐王府當初建立的時候從江南拉過來的假山石,有數丈之高,超過了南陽城之中的所有建築,是南陽城的制高點。

這個假山比起名山大川自然是大有不如,但是在靈巧的表達了一個險字,道路幾乎是繞山而上,不容兩人並行,只是在加上最上面有一個平臺,上面有石桌石椅。而羅汝才就在這裡坐着,身邊除卻楊山之外,只有一個美人相陪,這個平臺都已經滿了。

張軒說道:“學生拜見大帥。”

羅汝才說道:“你來幹什麼?”

此刻已經發現左良玉的追兵,雖然左良玉沒有與曹營,獻營交兵的意思。但是羅汝才也不敢在南陽繼續待下去了,明日,大軍就要拔營了。羅汝才這才得了空。來到據說唐王府風景最好的地方觀賞。卻不想他前腳纔到,張軒後腳就來,羅汝才以爲是羅玉鳳泄露自己的行蹤,讓張軒這個時候來的,心裡忍不住嘀咕兩聲女大不中留,對張軒的語氣也變得不好起來。

張軒深吸一口氣,說道:“學生有一肺腑之言。還請大帥聽學生一言。”

“講。”羅汝才說道。

此刻四個人在數平方的平臺之上,周圍都是懸空。很多人來此都有幾分不安,即便掩飾的很好,也瞞不過羅汝才的眼睛。但是羅汝才卻發現張軒渾然不怕,心中對張軒的評價好一點。

這年頭,不膽大妄爲之輩,是不能在這世道之中活下來的。

不過,他那知道,這是張軒見管不上高層建築,這假山才幾米高,還沒有小學教學樓高,他早就習慣了。

“學生觀大帥騎兵出衆,但是步卒卻少有可言之處。騎兵固然是離合之兵,但是步軍纔是萬軍之基。學生請大帥在南陽之中挑選壯士,組建步軍,其他不少,他日攻城之時,也不用騎兵下馬步戰了。”張軒說道。

羅汝纔看着張軒,卻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張軒說的這一番話,的確在理,但是他以爲羅汝才所部的馬隊就是騎兵,卻是大錯特錯了。

羅汝才乃至各路流寇,全部騾馬化行動。什麼都在馬上,但並不是他們就是騎兵,而是不用馬匹代步,保證行軍速度,他們早就被官兵剿滅了,至於接戰的時候,是否下馬做戰,就看各人的本領,有的馬術高超,騎馬未必不可,有的還是要下馬步戰的。這本就是常理之事。而張軒經歷的戰事太少了。他不明白這一點。

不過,張軒所說的話,也讓羅汝才苦惱。

他也在猶豫,要不要廣招兵馬。

流寇起事,很多時候在裹挾,一下子有數萬數十萬之衆,但是兵民不分良莠不齊,每每一戰,就不被官軍以幾千人打崩潰,後來他們都長進了,將精銳挑出來,這些精銳就是馬隊的前身,有什麼事情,可以丟下裹挾的炮灰先跑,只有這一批精銳在,豎起招兵旗,就要大量的百姓爲了一口飯吃來投奔。

只是這樣一來就會嚴重的拖累行軍速度。

而行軍速度,是他們唯一能夠戰勝官軍的法寶,故而羅汝才,張獻忠在被官軍四面八方合圍之中,很少裹挾百姓,不過,本部人馬而已,入襄陽之前,合起來不過六七千人,入南陽之後,羅汝才軍力膨脹,現在大概有萬餘人。 張獻忠的人馬也在打着滾向上翻。

羅汝才甚至不清楚自己現在到底有多少人馬。

羅汝纔對手下控制,其實並沒有張軒想象的那麼嚴苛,每一個義軍頭領的人馬都是自己負責。招兵與否是是自己決定,不過,羅汝纔將搶來的物資統一管理,都放在後營羅戴恩之處,用後勤來限制各部將,還用手腕籠絡人,像張軒這樣的身份,要招一些人的話,根本不用報備的。

不過,一個問題也反應到了羅汝才這裡,那就是馬匹不夠,不僅僅是馬匹不夠,其他牲口都不夠了。

招人的話,只要有糧食,數萬人蜂擁可至,但是沒有足夠的牲口,將來行動的時候,跟不上行軍速度,不過是白白送給官軍的人頭而已,有什麼用處。

羅汝才問道:“你想招步卒,如果能保證能跟上大隊人馬的?”

張軒想了想,大軍也不是每天都行軍三百里的,再者我大解放軍不是也有過奔襲六百里的戰例嗎?可見步卒跑起來並不慢,而且張軒也覺得局面不同了,他說道:“如今軍後面的追兵,唯一可慮的,就是左良玉,而左良玉聽封不聽調,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學生並不認爲,左良玉會跟着太緊,而且步卒的行軍速度也不慢,別的不敢說一天行軍六十里,還是可以的。”

“你敢立軍令狀嗎?”羅汝才說道。

這個時代明軍似乎都是靠騎兵打仗,這應該是遼鎮的風氣,李成樑養了八千家丁,就能橫行遼東。在渾河血戰之後,戚家軍與白杆軍覆滅之後,就沒有什麼稱作堅陣的步陣了。

很多少事情,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特別是在張軒看來堪稱恐怖的軍令狀。但是他如果不答應,那些孩子們,就要留在這裡,大半就要餓死了。

一個人的命與一羣人的命,孰輕孰重。

我的命與別人的命,那個咬緊。

“我賭了。”張軒心中暗道:“我未必做不到,不就是行軍六十里嗎?未必做不到。”

“學生答應了,不過,大帥要答應學生一些條件。”張軒說道。

“說。”羅汝才言簡意賅。

“第一,給學生一些時間。這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張軒說道。

“好。”羅汝才說道:“不過,只有十日,如果十日之內,做不到,你就掛首轅門吧。”

張軒說道:“第二,步營的人數不能太多。”張軒一點也沒有高估自己的能力,人數太多,他絕對是管不過來的。

羅汝才說道:“人數多少你來定?”羅汝纔對每一個人區曲部根本沒有細管,只需報上來一個大概數字就行了,反正後勤供應就那麼多。

張軒說道:“學生的步營,在訓練的時候,不承擔作戰或者運輸任務。”

“也行。”羅汝才說道:“不過該用的時候,還是要用的,否則我養你何用?”

張軒無法,說道:“是。”

羅汝才說道:“還有什麼事情嗎?”言下之意,沒有其他事情,就趕快去辦事。

張軒本來說沒有事情了,忽然想起了吉先生,說道:“大帥,如今大明大廈將傾,故而學生以爲大帥應該在南陽設官而治,讓天下知道大帥的雄心?”

羅汝才瞄了張軒一眼,說道:“你想坑誰?剛剛扒了小半拉城牆,就派人去當官,不是想人送死嗎?”

“不,大帥你誤會了。”張軒說道:“有斯土方有斯民,大帥想成就大事,必須有穩定根基,而有穩定的根基必須得賢才而用,大人不向天下示之,自己不想繼續做流寇的心思,天下能人志士,又怎麼能知道大帥的胸懷啊?”

“說的到像回事。”羅汝才說道:“你忙你的事情吧,我自有計較。”

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十五章 夜宿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章 鑄炮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章 下蕭縣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
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十五章 夜宿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章 鑄炮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章 下蕭縣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