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

此刻的侯方域並沒有在自己的住處,而是再與李香君在一起。

李香君不愧爲香扇墜之名,爲人嬌小玲瓏,似乎能做掌上之舞,又溫柔體貼,讓侯方域幾乎忘記了,父親被囚北京之事,兵臨城下之事。

只是兩人的溫柔鄉很快被打破了。

魏國公徐弘基的排場很大,他其實並不是估計耍排場的,而是他已經習慣這樣出行,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而此刻,大隊士卒進入秦淮河旁的小巷之中。

李香君所在院落,有曲徑通幽之感,院落並不大,但是精緻非常,而且在重重疊疊的院落之中,非熟悉的人引路,否則是進不來的。當然這一點小花樣,根本難不到魏國公府的人。

但是大隊人馬進入這幽靜的地方,不知道驚動了多少人大官小吏了。

這是很多官員所置別院之地,如果用一個比較現代的名詞,那就是二奶村了。

“快開門,魏國公拜見侯公子。”砰砰的敲門之聲,以及大聲通報之聲傳來。

魏國公本人或許知道禮下於人。但是魏國公府的家丁,卻從並不知道這一點,看上去不想是拜訪的,反而像抄家的。

李香君的小丫鬟們,根本不敢去開門,侯方域一皺眉,從後院走了出來,親自過去,打開院門,眼睛一掃,卻見門外不大的小巷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人,說道:“學生侯方域,卻並不知道各位所來何事?”

聽侯方域出來,徐弘基也下了轎。說道:“侯公子,久違了。”

侯方域與魏國公沒有什麼交集,但也見過一兩面,畢竟侯方域是世代官宦出身,父親,祖父都是東林大佬,即便侯恂下了詔獄,但是東林之中還是有些人脈。這些人脈兜兜轉轉,就能轉到魏國公身上。

見一面倒是有,至於更深的接觸,就少了。

侯方域心中犯嘀咕,臉上從容鎮定說道:“國公真是折煞學生了,有什麼事情,派人傳一句話,學生自然會趕過去。何須如此。”

“我還真有一件事,讓你辦。進去說話。”徐弘基說道。

隨即他當仁不讓進入侯方域的小院之中,隨即有不少護衛也跟着進去了,有一種反客爲主之勢。似乎魏國公徐弘基纔是這裡的主人。

其實這種感覺並不算太差,整個南京城之中,魏國公稱客,沒有幾個人敢稱主家。

徐弘基三下兩下,將情況說清楚了,說道:“還請侯公子寫一封書信,呈給左將軍。”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侯方域根本沒有拒絕的可能,於公於私他都必須給左良玉寫這一封書信。侯方域思忖片刻,李香君磨墨,侯方域揮筆。一揮而就,這樣的文字,對侯方域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徐弘基看過之後,只覺得入情入理,感人肺腑,說道:“好文章,既然如此就不打擾了。”

徐弘基說走就走,他纔沒有時間在這裡久耗,侯方域立即送魏國公出去,目送魏國公離開之後,有兩個擡着一個小箱子進來說道:“這是國公給侯公子的潤筆之資。”

說完隨即就走了。

李香君掀開箱子,只覺得眼睛一亮,金光閃閃,只見裡面一個個金錠子碼在一起,耀眼之極。李香君並不是沒有見過錢的人,但一時間也爲之心驚。

這才知道,怪不得小小的一個箱子,就需要兩個人擡。

“公子。”李香君說道:“這個----”

“收下吧。”侯方域根本沒有注意力放在金子上面,皺眉回到書房之中,許久不說話。

李香君也不言語,就站在侯方域身後,微微侯方域輕輕的揉肩。侯方域忽然抓住李香君的手說道:“讓人面的人收拾東西,我們馬上離開南京。”

李香君大驚說道:“爲什麼,左將軍一到,南京不就無恙了?”

侯方域冷笑道:“家父前年督師黃河上,屢召左良玉,他都沒去,更何況是現在了。左良玉來,我不敢貪天之功爲己有,但是如果不來,南京還真的危險了,總之這不是久留之地。速走爲妙。”

如侯方域一樣的機靈人都開始事先準備了,一封封書信如雪花一樣,飛到了左良玉軍中。

武昌城內,左良玉看着侯方域寫的書信。冷笑一聲:“孺子也敢言事。”

不管怎麼說,侯方域的文字也觸動了左良玉。

侯方域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說,先說江南的重要性,一旦保全江南,朝廷不吝重賞,定然爲左良玉爭一個世襲罔顧的爵位。反過來說,一旦江南有失,左良玉的處境可就大大不妙了。

東有曹操,西有大順,南有張獻忠。幾乎被包夾在一起。朝廷也會怪罪,到時候該如何自處?

左良玉不得不多想一點。

其實左良玉一直不東進,倒也不是有意拖延,而是士卒易散難收,本來左良玉所部的軍紀就不好,裡面可以分左良玉本部與降兵兩部分,這兩部分之中,也是山頭不少。

這放出去了,再收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而且左良玉這一段時間也沒有閒着,除卻他坐鎮武昌的人馬之外,一部分正在與白旺交鋒,白旺倒也不負李自成的信任,打得有攻有守,雖然沒有佔據上風,但是也沒有讓左良玉站了便宜去。

還有一部正追在張獻忠後面。

這時候張獻忠已經跑到長沙去了。這一部分人馬也跟着跑到南邊了。這天南地北的,想要將人馬收攏過來,更不要說,正在交戰的部隊撤下來,還真不是一天兩天能辦下來的。

退得急了,說不定會有一場大敗。

至於爲什麼不帶着武昌的軍隊東進。

左良玉早已知道自己的本錢就是手中的軍隊,故而他只肯打勝戰,如果覺得打不贏,就想辦法避開,這是從朱仙鎮之戰後面,得到的教訓。武昌人馬是左良玉的老班底,數萬士卒東進與曹操做戰,勝了好說,但是不勝,會怎麼樣?

這樣很可能損兵折將的仗,左良玉不打。

當然了,左良玉內心深處,未免有另一個心思,那就是富庶的江南,如果讓曹操站了江南,然後再將曹操趕出去,那麼是不是能狠狠的在江南撈上一筆了。

這樣將流寇趕在前面,官軍在後面收割一邊民財的事情,不要太多了,左良玉雖然覺得有些不安,但奈何江南這一塊肥肉實在是太誘人了,讓左良玉有些忍不住了。

“拖延不得了,不管怎麼說也要動一動了。”左良玉心中暗道。

他要動一下,並不是侯方域的緣故,而是因爲何騰蛟。

爲了救援南京的事情,何騰蛟已經與說過好幾次,幾乎要翻臉了,如果左良玉再不動一下,恐怕何騰蛟真要翻臉,左良玉倒是不怕何騰蛟,一個沒有兵權的文人,有什麼好怕的。

但是何騰蛟背後的是朝廷。左良玉還是不敢與朝廷翻臉,畢竟北京那一位御極十幾年了,不是少年天子了。一些君威還是有的。

左良玉就趁着侯方域書信過來,給侯方域,以及侯恂,乃至後面的東林大佬們一個面子,他下令大軍開拔,沿江而下。當然了,開拔是一回事,要多久能走到南京,卻是另一回事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左良玉東進,也是崇禎十六年深秋之際,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

首先影響到的不是別人,而是被左良玉一直追着打的張獻忠。張獻忠立即感受到後面的壓力沒有了。 讓他有一絲喘息之機。

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十五章 離京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八章 立威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三章 情義
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十五章 離京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八章 立威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三章 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