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

從襄陽城往南,地勢漸漸的爬高,但是在距離峴山前兩三百步的距離,陡然提高。

這兩三百步的距離之只有左右兩條山道,當然還有後山一條小道。

後山小道延綿到峴山深處。

而左右小道,也是人踩踏出來,峴首峰之上有不少名勝古蹟。也是踏青聖地。

但是峴山也不是多高的山峰。

沒有道路並不說不能登山。

不過,山坡比較陡,在在無數大小炮口之下。更是艱難。而左右兩條山道,並不是多寬敞。大隊進攻,根本無法展開。

也就是這樣,只能容納數千人規模的戰鬥,更多的戰鬥其實都在外圍展開。

限制對方投入戰場的能力。

張軒知道這一戰,艱難之極,故而爲了激勵士氣。張軒這一次也將本陣立在襄陽城南一里左右。

張軒一身金甲,在日光之下,燁燁生輝,可以說騷包之極。在戰場之上,這就是一個活靶子。

這樣的事情,張軒一般都不會做的。

但是此刻,張軒終於明白一個將領的責任,他就是一個靶子,必須讓所有士卒都看得到。

因爲自己是所有士卒信心的源泉。他無從躲避,只能賭上自己的性命,賭自己的命大,賭山頭之上的準頭不行。

張軒如果顯眼,也成爲了孔有德的主要目標。

一聲呼嘯。

一枚炮彈遠遠的打了過來。與張軒的大旗擦肩而過,硬生生的在這面帥旗之上,扯下塊。

帥旗之上,兩側有兩道小字。

一排是“大夏鄭國公。”另一排是“鎮南將軍張。”

張軒擡頭看看,說道:“繼續向前。”

張軒此言一說,身邊的人爲之一動,紛紛勸到:“國公千金之體,不能再向前。”

張軒說道:“無妨。你們沒有看出來嗎?”

樓磊目光一動,似乎發現了什麼,說道:“國公您的意思是,這些紅夷大炮不能及近。”

“對。”張軒說道。

這僅僅是張軒猜測,他在這裡站了一兩刻鐘了,看着夏軍漫山遍野的衝了過去。

他發現了城頭之上,很少用紅夷大炮對下面轟擊,多用小炮。反而多用紅夷大炮轟擊城牆。

將城頭上的士卒壓制的擡不起頭來。

兩處火力有明顯的差距。

張軒估計是因爲紅夷大炮的角度問題。

紅夷大炮很重的。最少千斤之上。

一般有炮車,炮鋤等一系列的輔佐東西固定。因爲是前膛炮,火藥,炮彈都要從炮口塞進去。

所以炮口必須有傾斜角度,這個角度是向上的,決計不是向下的。

而且這些紅夷大炮安置在這裡,就是爲了轟擊城牆。所以臨近山腳下的距離,反而成爲了死角。

當然了,如果距離太近的話,會遇到小型火炮的轟擊,這些火炮射程威力比不上紅夷大炮的。

但是數量之上,卻是足夠多了。

而張軒繼續前進,卻是位於小型火炮與紅夷大炮火力間隙之中。

當然僅僅是揣測而已。

戰場之上,很多東西都是單方面的揣測,根本沒有其他途徑的情報的印證。

僅僅是自己的判斷。

張軒的判斷對於不對,暫且不說,不過張軒前移大旗的勇氣,還是激勵了夏軍的士氣。

只是士氣是一回事。但是能打下來又是另一回事了。

峴山不好攻。

應該說,一座很多山寨都不好攻。

吳三桂手握精兵,與峴山糾纏了好長時間,才趁着夜裡突擊山上,纔算是拿了下來。

而今峴山的情況,火力更強更猛。上面不僅僅有當初夏軍駐守山頭的火炮,已經孔有德增添的火炮。

不過,多少人衝上去。都被打了下來。

特別是兩條道路之上。

雖然沒有人提出什麼交叉火力理論。但是並不是說沒有人這麼做了。

孔有德只需派一兩百人,再加上好幾門小炮,輪番反射散彈,就被封鎖住這些兩條小道了。

而山坡之上,更是殘酷。

這是火力集中區域。不過因爲山坡比較陡峭,很多地方有火力死角。

還留着一些人躲避。

而現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沒有勇氣繼續進攻了。

張軒看着這個情況,也知道,不能怪下面的人。由於山坡坡度問題,不能列陣,只能悶頭衝。即便衝了上去,也不成樣子,只能零零碎碎的突破火力封鎖。

隨即面對的就是列陣而戰的孔有德所部。

自然很輕鬆的被壓了下去。

只能說徒勞無功。

也不能說,他們沒有勇氣,或者是火跑散彈太猛了。只能說這個局面,大家都沒有經驗,清軍也沒有。夏軍也沒有。

張軒問道:“炮在哪裡?立即將城頭的大炮給拉過來。”

因爲大炮運輸問題,他拉出來的火炮,都是小炮,如虎蹲炮與佛郎機炮。

而仰攻本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些火炮幾乎沒有多大的威力,打不到山頭之上。

城頭最大規格的大炮,其實與紅夷大炮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由西式艦炮仿製出來的,不過張軒的仿製,儘量像原版靠攏。而明清所仿製的紅夷大炮,都是比原版的火炮重,重量直接導致射程遠。炮彈重。

即便如此,張軒仿製的艦炮也是很重的,所以運送過出來,一旦出現了問題。

恐怕這些大炮都要丟到城外。

但是沒有這些火炮,根本並不足以攻山。

在等待火炮的這一段時間之內,張軒細細的沉思,暗道:“這樣進攻,成與並不成,暫且不說,只是其中傷亡太大了。”

張軒所帶領的大部分是羅汝才的中軍。

也就是說,是羅家最忠誠最能打的部隊。這種中堅部隊,才能承受這樣的傷亡。

但是這種損失讓他心疼。

張軒目光一繞,忽然看到了峴首峰後面,山巒重重,忽然心中一動,暗道:“敵人居高臨下,難道不能比敵人更高一點嗎?”

不過,張軒這個念頭不過在腦中一轉,忽然聽身後有些動靜。

好幾門大炮,被數十人一起用力推了過來。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王大炮。

好像一瞬間,剛剛安靜思索的時候那種靜謐的感覺,消失不見了。

戰場的嘈雜之聲,一下子涌入張軒的耳朵之中,亂七八糟的廝殺之聲,哭喊之聲,大炮轟鳴之聲,還有從西邊劉芳亮奮力阻擋清軍的戰鬥之聲。

張軒說道:“王大炮,將山頭給轟平了。”

“是。”王大炮說道。

隨即王大炮立即將大炮固定好。不過一會功夫,立即開火。

“轟。”的一聲,炮彈砸在山頭之上。

撞在一塊山石之上,頓時崩裂開來。崩裂的石頭迸射出來。

就好像是散彈一樣,迸射的到處都是。一大片清軍士卒被打傷了。

孔有德本來得意的面孔,漸漸的陰沉下來,他知道,真正的挑戰,纔剛剛開始。

夏軍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峴山上下對轟,張軒親眼看到,一支支軍隊衝上去。不過一會兒功夫就殘了大半。

時間匆匆而過,張軒還沒有注意,太陽就西斜了。

“國公。劉將軍哪裡支撐不住了。”樓磊在張軒身邊說道。

張軒說道:“命令汝國公出兵接應劉將軍。讓劉將軍安全的撤回來。”

“是。”樓磊傳令說道。

張軒看着殘山如血,說道:“傳令各部,撤退吧。步步爲營,將火炮也撤回去。”

“今天都到這裡。”張軒語氣之中,帶着幾分苦澀的意味。

“必須另想辦法。”張軒心中暗道:“但是到底什麼辦法,才攻下來峴山?”

一時間張軒頭疼欲裂。整個人腦袋都要炸了一樣。

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六章 拔營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九章 搬家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章 匠作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章 立威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
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六章 拔營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九章 搬家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章 匠作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章 立威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