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

遂平縣衙之中。

劉洪起皺眉說道:“都說說,這個小白臉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劉洪起果然不負劉扁頭之稱,看上去頭顱就是有一些扁,面目有些猙獰,不像是一個好人。

單從這賣相之上,就差了沈萬登不知道多少裡了。

他的老巢雖然在山中。但是比起老巢,他更願意留在遂平縣之中。

劉洪起可不像是沈萬登那樣老實。

官軍無力把守縣城,他毫不猶豫的佔位己有。對義軍那邊說是,起兵響應,對官軍那邊,說是西平巡檢暫住縣城,署理縣務。

看上對誰都能交代過去,但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誰都明白。

此刻議事的時候,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劉家人,劉洪起的四個兄弟,劉洪超,劉洪道,劉洪禮,劉洪俊。還有幾個外姓的,王良謨等。不過有一個張軒不認識,但是交過手的老相識。不是別人,正是桑開。

此刻的桑開依舊是一身官袍似乎特別強調自己的身份一樣。

“大哥,管他什麼意思。派一個管事的去一趟便是了。”劉洪超說道。“給闖王面子,才讓那個小白臉在汝寧立足。這汝寧地面都是我劉家的地盤,他沒有來拜會大哥,還讓我們去拜會他。”

劉洪超不滿意的說道:“老二,少說兩句。這小白臉的動作不下,將汝寧地面至上稍稍有實力的人都請了過去,到底想幹什麼?”

“無非是先禮後兵罷了。”王良謨說道:“或許是他手中的錢糧不足了,想打秋風而已。”

王良謨乃是劉家的女婿,也深受劉氏一族的信任。

正如張軒派人打探劉氏的底細一樣,劉氏也派人打探張軒的底細,只需現在張軒的很多政策都還沒有實行,他打聽到的不過是一爪半鱗的,知道張軒在城中招一些沒用的饑民爲兵,還重新編戶,編戶的給糧食。不編戶的沒有。等等。

用腳指頭去想,也知道,張軒的糧食消耗一定很大。

“桑大人,你以爲如何?”劉洪超恭敬的桑開說道。

桑開在開封城破之後,順流而下,不知道衝到了什麼地方大病一場,等他養好病之後,整個河南大地,似乎都變換成義軍的旗幟。

當時劉洪起還打着西平巡檢的名頭,桑開覺得不管怎麼說,都是朝廷的人馬。但是來到之後,才發現劉氏恐怕不是大明的純臣。

有了離去之意。

但是來時容易去時難,他被軟禁了。待遇很高。但是卻沒有什麼行動的自由。桑開明白,劉洪起這樣對他不過是留着一個牌位而已,如果義軍崛起之勢,不可阻擋,說不定什麼時候,他桑開就被劉洪起獻給新朝了。而如果大明朝廷還能復興的話。劉洪起還能借桑開的身份,成爲大明的忠臣。

桑開說道:“官賊不兩立,還請打劉大人自重。”

劉洪起有幾分訕訕。說道:“不管怎麼說,這是張軒來到汝寧第一道政令,應該派人去看看究竟。”

他沉吟了片刻,說道:“二弟。”

“小弟在。”劉洪超說道。

“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了。”劉洪起說道:“過去之後,少說話,多喝酒,什麼也不要答應,只帶耳朵過去。將那邊的動靜告訴我便是了。”

“小弟知道了。”劉洪超說道:“我辦事,大哥還請放心吧。”

對於劉洪超,劉洪起還是放心的。在他們五個剛剛起家販鹽的時候,與別家鹽販談判,講價,賄賂官員什麼的。都是劉洪超出馬,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隨着張軒一聲令下,整個汝寧大部分地區,都聞風而動。當然了,並不是張軒的威望這麼大,而是正巧這個時候,襄陽一戰的結果也已經傳來了。

左良玉不敢於義軍大部交戰,撤到漢水之南,鎮守樊城,想以漢水天險抵擋義軍。

這個時候明眼都看出來,左良玉決計抵擋不住李自成的。

故而張軒借李自成之勢,各地土寨根本不敢對抗張軒,都派出使者去汝寧,參加張軒的臘八宴。

此刻節度使衙門之中,也變得忙碌起來。

張軒之所以選這個時間召集所有土寨的首領,不是沒有原因的。

閏十一月末的時候,張軒對軍中的整頓,告以段落了。

雖然官軍俘虜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畢竟是當過兵,見過陣仗的,再加上吃飽穿暖,更換兵器之類。說有多少戰鬥力,還不好說,但是看上去卻是像個樣子了。

南陽營與保定營有一點架勢,雖說還打不了硬仗,但是鎮守汝寧一城,確是綽綽有餘的。

臨潁營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張軒纔有了策劃臘八宴的時間。

說是先禮後兵的“禮“也不爲過。

對張軒來說,臘八宴是戰事之前準備工作,一來要拉攏劉洪起與沈萬登之外的其它勢力。如果是崇禎十七年,那麼汝寧的勢力定然是非劉即沈,非沈即劉。

河南土寨有兩大類,一類是士紳結寨自保,一類是流民佔地爲王。後一類對闖王政權天然親近。這類勢力是張軒拉攏的重點。

其二,也就是見一見沈萬登。只是拉攏沈萬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臘八宴的地點放在節度使衙門,也就是原來的崇王府之所在。

宴會的籌辦的事情就交給張質。張元海輔助。

畢竟中國人論資排輩的習慣深入骨髓,所來各路首領,要安排的妥妥當當,也是一種耗費心力的事情,非張質不可。

至於趙元海,張軒雖然沒有想將臘八宴變成鴻門宴,但是卻也不能不準備。至於酒菜什麼反而是小事了。

雖然河南饑饉,但是有資格被張軒邀請的,都不會欠一頓吃的。

不過於節度衙門的廚房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崇王府的廚子對義軍高層來說,也是一種搶手的資源。早就被搶完了。張軒爲人也算簡樸,在軍中吃得比在家裡吃得多。即便是在家中吃,也與軍中相差不多。

所以,節度使府的廚子根本承接不了,這樣的宴會。張軒索性將這一攤事,交給張質,張質分給了王度,讓王度在汝寧城中找幾個廚子來辦,過得去就行。

張軒回到節度使府,就是一幅兵荒馬亂的樣子。所有忙碌的人見了張軒紛紛行禮。張軒避開人多的地方,忽然王度急急忙忙的撞來。差點撞到張軒。

張軒問道:“怎麼回事?“

王度連忙說道:“府中鹽不足,我去輜重那邊借鹽,輜重那邊鹽也不多,我只能找張府君支錢買鹽。“

張軒覺得王度定然與劉氏有深仇大恨,糧也劉氏,田也劉氏,鐵也劉氏,現在鹽也在說劉氏,簡直是在暗示幹掉劉洪超,能解決一切問題。

“我知道了,”張軒說道,“這樣的事情以後不要再說。”

王度心中迷茫,暗道:“到底是什麼問題?”他絕對沒有想到張軒的腦補到這種程度。只能迷迷糊糊的點頭,說道:“是“。

不明白上面的意思,但是說是總是沒錯的。

張軒剛剛打發了王度,轉眼就看見了張元海,只見他快步走過來說道:“將軍,沈萬登進城了。“

張軒心中一動,暗道:“終於來了。“

“走,去看看這位汝寧大俠。“張軒說道。隨即幾十名親兵簇擁着張軒,離開了節度使衙門。

距臘八還有幾日,但是沈萬登的提前到達,卻將張軒導演的臘八宴,這一出大戲,徐徐的拉開了帷幕。

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章 汝寧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
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章 汝寧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