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政爭

“殿下,臣請殿下治鎮南將軍之罪。”錢謙益說道:“江南新定,當以安撫爲重,臣授命巡視江南,檢舉各地人才,三百餘人,都在南京城之中,等殿下開新科,此事一出,諸生譁然,皆以爲張將軍無罪而殺人,大失天下之望。殿下欲得天下,當以仁義爲本,何以設刑以斂財,與閹黨何意?明之失天下,就是因爲閹黨無信於天下,殿下不可重蹈覆轍。”

錢謙益此刻也沒有辦法了,他其實知道張軒是羅汝才的愛婿,他即便說了話,也未必能有什麼效果。

但是他不得不說。

他這一段時間,的確有一些作用,很多士紳與錢謙益一拍即合,既然短期來看,曹營佔據江南是不既定事實了。

他們也只能認命了,而有錢謙益在吳王朝廷之中,也能與之通風報信。

所以他們給了錢謙益很多支持,比如各地的稅收問題。

一般收稅,都是夏秋兩季。而很多地方看在錢謙益的面子上,都提前了上繳了本年的稅收,極大的支援了曹營的財政。

當然這也與阮大鋮的戶部,步步緊逼有關係。

江南的衛所早就不能戰了,而且各級衛所軍官,附庸風雅,與文人交際,看上去是武官,但是實際上已經是士大夫了。

很多出身衛所的大臣也不少,最明顯的就是馬士英了,馬士英家中世襲貴州指揮使。就可見一斑了。

對錢謙益來說,這些衛所軍官,也是士大夫的一員。

今日張軒可以找一個由頭,剝削掉衛所軍官的財產,明天就能將注意打到別人身上。

錢謙益可是大戶人家,他背後的支持着,都是有錢人。他們最怕的就這個,他們給錢謙益這麼多的支持,錢謙益也不能不有所作爲,否則以後怎麼在政壇上混。

“不然。”張質說道:“這些衛所官員,都與前明暗通,纔有今日之事,各個卷宗,我都看過了,都是罪有應得。”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錢謙益冷笑一聲說道。

羅汝才聽得頭昏腦漲。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決斷。

其實他本身對張軒所做的事情,並不是太在意的。

無他,羅汝纔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羅汝才殺過的人從來不少,在他看來,張軒不過是在地面之上,殺幾個前朝舊臣而已,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錢謙益反對,讓他不得不費些思量了。

並不是羅汝纔對錢謙益有什麼忌憚,而是錢謙益好用。

對。羅玉龍在江南的時候,江南各地叛亂不定,但是錢謙益巡視江南之後,很多地方都安定起來,在阮大鋮的催促之下,各地的第一批稅銀,也上繳南京了。

僅僅是這一批,就有二百多萬兩。

就常州蘇州松江,以及杭州湖州這一帶精華部分,一年的稅銀在數百萬兩之上,有這一筆銀子,才支撐得起,羅玉龍北上與路振飛大戰,也支撐得起楊承祖與左良玉的對峙。

這樣一來,錢謙益的權利自然大漲。連羅汝才也不得不給錢謙益一點尊重。

羅汝才沉吟一會兒說道:“阮大人覺得當如何是好?”

“這------”阮大鋮目光掃過錢謙益說道:“張將軍在寧波有便宜行事之權,寧波地面直對舟山,不穩也是情理之中,張將軍非常之時,用權宜手段,雖然有些失誤,但是決計無罪,否則今後,誰給殿下效力。”

張質心中暗道:“這話說的。”

阮大鋮雖然在一個勁的說張軒沒錯,但又一個勁的說,只是權宜,便宜行事,也就是這事情本身是錯的。

真正是左右逢源兩不得罪。

羅汝才也能聽得出來,微微皺眉。

羅汝才一路殺出來的,最討厭模棱兩可的話了。

阮大鋮一見羅汝纔有些不悅,立即說道:“當然了,此事可一不可二,寧波的事情就已經做下了,就不與追究,當安撫各地人心爲上。”

阮大鋮難得的與錢謙益說得一起去了,原因無他,他阮大鋮的家產也是一等一的多。張軒的行爲也讓他分外看不過眼。

不過,他與寧波那邊沒有什麼交情,事情已經做出來了,也不願意爲寧波一些人,而得罪了羅汝才的乘龍快婿。但也不想讓這個政策蔓延開來。

羅汝才沉吟一會兒,如果僅僅是錢謙益的話,羅汝才還可以輕忽,但是阮大鋮也這樣說,羅汝才就不得不多想一點了。

誰不知道,錢謙益與阮大鋮都是老對頭了,而此刻他門卻衆口一詞。其中的深意,讓羅汝纔不得不慎重。

“殿下,臣請獨對。”張質說道。

張質此言一出,錢謙益與阮大鋮臉色大變。只是羅汝才卻沒有多想,直接說道:“既然如此,今日就到這裡了,張先生留下來與我說說話吧。”

羅汝才畢竟僅僅是一個土匪出身的人,對很多事情不大瞭解。他不知道獨對之事,從來是人臣大忌。

爲什麼?

大臣請獨對,最大的可能就是攻擊別的大臣,而且可以圈定就在被請出的大臣之一。

錢謙益與阮大鋮一併出了皇宮,阮大鋮追上錢謙益說道:“錢大人,阮某新近得了一罈好酒,不知道錢大人可否賞臉,共謀一醉。”

錢謙益沉吟一會兒,說道:“好。”

如果這個情況讓外人看到了,定然大吃一驚,錢謙益與阮大鋮的不對付,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可以說是多少年的積怨。

今日卻看到兩人居然約定一起喝酒。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原因無他,張質的獨對給他們兩人帶來強烈的危機感。

大殿之中,張質並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但是雖然不知道,但是他也有所揣測。但是今天的事情,張質也思量很久了。

張質畢竟是進士出身,雖然對高層政治-鬥爭,並不是太熟悉,但也不陌生,自從來到南京之後,張質從曹營長史,名義上的曹營文官的第一人。到現在已經淪落到內閣輔臣之一,在很多事情的話語權上,還不如錢謙益,阮大鋮兩人。

嘗過權利滋味的人,決計是不想放棄的,張質時時刻刻的問自己該怎麼破局。而今日之事,讓張質找到了破局的良機。

他也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他的定位就是營中老人。錢謙益與阮大鋮平步青雲,權利還在很多曹營老人之上,已經引起了曹營很多人的不滿。

張質今日說話,不僅僅是爲了張軒,而是與大批與張軒一樣的將軍。

如張應元,楊承祖,李汝桂等等。

曹營中樞權利的確認,自然會改變一些事情,對各地將領的權利範圍也插進手去。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張質要做的是,讓這些將來當他是自己人,他是武將勢力在內閣之中的代表。

這樣一來,自然有很多人支持他。

張質看得很明白,很長一段時間,錢謙益等人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張質更明白,對曹營來說,更不可或缺的,就是各地統領大軍的武將。

將來錢謙益沒有用出了,羅氏父子恐怕要將錢謙益等人拿出來平息衆怒的,而到時候張質就是代替錢謙益的首輔人選。

反正張質比錢謙益小了二十多歲,他現在纔剛剛三十,有的事情去等。

張質獨自在羅汝才面前,正色說道:“江南人私心爲重,絕不可信,張將軍之策,乃是爲江山萬年之策,決計不可不用。還請殿下三思而後行之。”

羅汝才也正色說道:“願聞其詳。”

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十九章 敵襲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二章 作坊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二章 家事二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十五章 鐵模?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
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十九章 敵襲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二章 作坊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二章 家事二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十五章 鐵模?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