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到從前

天聖二年夏四月丁卯,徐平坐在自己田莊東邊麥場邊的大柳樹下,背靠着柳樹,看着南邊不遠處的小河出神。他的屁股下是一張竹蓆,身邊是一個果盤,裝了些蜜餞乾果。

徐平說不清自己現在是個什麼狀態,記憶中自己是一個小縣城農機站的小職員,現實卻是自己身處宋朝,身份是一家富戶的不成器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殘存着他的零零碎碎的記憶。

那個世界的記憶如此清晰,所有的事情幾乎歷歷在目,使得他分不清哪一個纔是自己,哪一個是一場夢。

也許,這就是一個不太徹底的魂穿吧,那一個世界現在挺流行的。

徐平用了五六天的時間才慢慢平復了自己的心情,無耐地接受了這個現實。沒想到一旦接受了之後,竟然微微有點興奮。自己好歹也是學過歷史的,只要留心,說不定就一下抓住什麼機會,一飛沖天,名留青史,不用再像另一個世界的自己那樣活得那麼委屈。

他首先要搞清楚現在是哪一年,好與自己記憶中的歷史聯繫起來。可他翻遍了曆書,也只得到這個答案,天聖二年夏四月丁卯,就是初十。

完全沒什麼卵用!

他根本沒聽過這個年號,不知道這個時候有什麼人,會發生什麼事!他學的歷史是公元某某年發生什麼,年號書上有,可他從不往腦子裡記。

更悲催的是,他發現歷史書上存在的人物自己一個也不知道。

依據現在身體的那個紈絝子弟的模糊記憶,大宋現在已經立國六十多年,歷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至於現在的皇帝是哪個,竟然說不清楚!皇上就是皇上唄,即使有尊號,這個紈絝也不知道,前世的記憶更不知道。歷史書上宋朝的皇帝是稱廟號的,皇帝不死,哪來的廟號?

至於年號,徐平有印象的也只有過去不久的真宗朝的大中祥符,可他有印象只是因爲這年號有點特別,完全想不起歷史書上是怎麼寫的。

徐平知道查自己現在年代的方法,畢竟中國歷史記載得細緻入微,干支紀日已有幾千年,從無錯亂。比如他記得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公元前221年,然後從歷史書上一天一天推下來就好了,保證精確。

這就是他要逼自己習慣四月丁卯這種紀日方法的原因,當然這種推算不是現在的他能完成的。

今天徐平心情好了點,他終於知道了一個歷史書上的活人。

清早,徐平在莊裡亂走,偶然聽到兩個莊客議論朝政。這沒什麼奇怪,他現在位於開封府中牟縣自己家的田莊裡,天子腳下,平民也見多識廣,沒事指點江山是正常的,前世首都的民衆也是一樣。

一個說:“寇相公有大功於國家,竟然老死嶺南,可恨丁謂那個奸邪竟然不死,真是禍害遺千年!”

另一個道:“想當年在澶州……”

徐平一下福至心靈,插嘴道:“寇相公說的是寇準嗎?”

兩個莊客看着他翻了個白眼,行個禮,一聲不吭轉身走了。

徐平愣了一會,纔想起自己現在的身份是個紈絝,並不怎麼讓下人尊敬。更重要的是寇準此時在民間威望極高,古代人嗎是講究避諱的,他直呼寇準的名字,也就是面對的是自家莊客,要是別人說不定大耳光就抽過來了。

不過有了寇準這個由頭,兩世的記憶便鉤連了起來。

原來現在是寇準生活的年代,可惜的是,他已經於去年在嶺南貶所去世了。寇準去世之後又發生了什麼呢?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靖康之變?

徐平能想起來的只有這幾件大事,不過他不知道要過多少年才發生。本來他認爲自己歷史學得不錯,考試也能高分,但到了具體年代,才發現自己幾乎是一無所知。誰讓中國的歷史太長了呢。

不過知道了寇準這個熟人,就好像腳終於落了地,徐平安心了許多,整個上午就這樣坐在這裡,從寇準發散出去,把兩世記憶捋出頭緒。

紈絝的記憶沒多少可取,無非走馬鬥狗,勾欄瓦舍,知道的不過是寇準少年成名,澶州之戰名滿天下,後來栽在丁謂手裡,老死嶺南。

前世的記憶關於寇準有兩點。一是澶淵之盟,這個時代隨便什麼人都比他明白。第二點就要慶幸他好壞也是讀書人了,是關於寇準名字的那個準字。

宋代人當然不會用簡體字,但由於寇準位高名重,宋人便爲他避諱,把繁體的準字減筆,後來竟然也就成正體字了。沒錯,減筆之後就是簡體的準字。

這便使徐平發現了一個問題,自己寫不好這個時代所用的字。這一點無關繁體簡體,後世的繁體字要到清朝才定形,更不用說簡體字了。如果一廂情願地認爲古代人都用繁體字,也會倒黴的。比如這個準字,裝逼寫個繁體,如果交到官府的手裡,不定就會被當成丁謂奸邪一黨,從此仕途無望也是可能的。

偏偏自己附身的這個紈絝子弟雖然老爹自小請名師教導,卻還是不學無術。徐平比較了一下,這傢伙認的字中竟然有不少與自己前世記憶中的簡體字相同,可明明是有繁體的。這就是宋朝所謂的俗字,老師對這傢伙的評價是好用俗字村語,未來無非是工商一流,出頭是沒什麼指望了。

順便說一句,老師是這傢伙的未來丈人,落第的舉子,鄉貢的諸科,專攻《春秋》三傳。就在不久前,他又落榜了。

徐平是個讀書的人,既然到了這個文人爲尊的年代,對於科舉高中還是有點想法的。可字寫不對,這就是個大問題。更不要說還有對皇家的各種各樣的避諱,比如州軍本有通判,現在要避太后老爹的諱,就改成同判了,可想而知這個事情有多複雜。

正在徐平浮想聯翩,腦仁都痛的時候,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人尋了過來,到了徐平的面前,叉手唱個喏,道:“大郎,夫人從鎮裡回來了,已經到了莊後,你快去迎接一下。”

徐平認得這是自家的僕人,這處田莊的管莊,自小在外公家裡養大,父母成親之後,便跟着自家姓,取個名字叫徐昌。嗯,父親徐正繼承了岳父的遺產才一飛沖天,後來掙到萬貫家財,連這些家僕也一起繼承了。

徐平站起身,對徐昌道:“麻煩都管了。”

兩人繞到莊後,正迎着徐夫人一行。

一輛牛車在前面,因爲天熱簾子掀了起來。

裡面正中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婦人,身上衣料華貴,但並不鋪張,面色微黑,神色冷峻,正是徐平的母親張玉真,人稱鐵面張三娘。

旁邊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挽着雙髻,水藍衣裙,白嫩的瓜子臉,神情沉默淡然,正是徐平的未婚妻,自己老師的女兒林素娘。

林素娘與徐平前身自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但性格卻格格不入。林素娘知書答禮,雖然小小年紀,進退都有法度。在現在的徐平看來,她完全就是歷史書上寫的那種賢妻良母,嗯,真真正正的古代人。徐平前身是個紈絝子弟,平生放縱不羈,根本玩不到一塊去。而現在的徐平,對這種如同從書裡走出來一樣的古代人,有一種本能的距離感。

兩人的身邊,一左一右還坐着兩個人。

左邊一位是中年婦人,白白胖胖,渾身上下收拾得一絲不苟。這是母親小時候就陪伴在她身邊的女使,也就是婢女。母親嫁給父親的時候,陪了些嫁妝把她也嫁出去了,前些年老公死了,家道艱難,母親念舊,又把她僱了回來。有鐵面張三娘撐腰,這位在徐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人人稱其爲洪婆婆。

右邊是一位八九歲的小女孩,眉目清秀,穿着一身青色的粗布衣裳,懷裡緊緊抱着一個小小的舊包袱。她靠着車邊虛坐着,一直低着頭,一雙黑黑的眼珠不時轉一下,偷偷打量周圍的人,滿是好奇之色。這小姑娘徐平以前沒見過,不知是什麼來路。

前邊牽牛趕車的,是家裡在鎮上酒店裡的小廝,名叫劉小乙。

在牛車的後面,一身白衣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是徐平的老師,也是他未來的岳父林文思。他熱得滿頭大汗,跨下一頭黑驢。

林文思不是本地人,多年之前來開封趕考,因緣際會認識了徐正,兩人投緣,便住了下來。後來更是託徐家的關係,在開封落下籍來。要知此時開封府是大宋首善之地,發解舉人的名額之多,遠不是其他地方能比的,就好比前世落戶口在北京然後參加高考一樣。正是因爲有這樣的交情,林文思纔不顧徐平是個浮浪子弟,把女兒許給了他。

看見他騎驢徐平就想笑,因爲這與自己記憶中古代的風情太不相同。雖然張果老倒騎毛驢是個很熟悉的形象,但見到大男人騎在小驢上,徐平還是覺得滑稽,怎麼看怎麼覺得不協調。

可是沒辦法,這是宋朝,缺馬的年代,不是豪門大族,還真就是騎不上馬,有驢騎就不錯了。

徐平走上前,給張三娘行個禮:“媽媽勞頓,一路辛苦了。”

張三娘露出笑容,雖是鐵面,竟然也很慈祥:“天氣炎熱,你不必拘於禮數,快先回莊裡廳上去,我們馬上就到,一會我有話對你說。”

徐平在原地躊躇,不知該怎麼辦。作爲兒子,他應該在一邊小心陪着母親,這是孝道,怎麼能先走一步?可來自前世的記憶,讓他實在沒這個覺悟。

張三娘笑容更燦爛了,對身邊的林素娘道:“大郎前些日子精神不好,學舌的就說他狀似瘋顛,卻不知道是痛改前非,我兒現在也知道禮數了。”

林素娘微笑道:“都是夫人教導有方。”

張三娘終是心疼兒子,對一邊的徐昌道:“都管,陪大郎先走一步,避避暑氣,不用陪着我們。”

有人相陪,徐平不再扭捏,與徐昌當先走了。

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18章突然遭遇第56章 城狐社鼠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72章 換將第146章 印錢吧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0章 繡花枕頭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71章 少取多予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18章突然遭遇第74章 相互利用第61章 轉機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49章 天津曉月第31章 端午(下)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3章 誥命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96章 機遇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51章 綠影亭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01章 提舉官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99章 傳承第284章 告罪使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53章 秦二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70章 風波起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52章 酒鬼亭第156章 銅版第33章 迷惑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253章 收網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6章 召對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5章 家的味道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37章 逼迫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312章 郵寄司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30章 斥責第23章 蔡襄之錯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79章 破城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49章 舊部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67章 選擇第217章 銀行(上)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73章 童大官人第60章 窮人當家第52章 童七郎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315章 亂戰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01章 七源州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46章 誰能一定對?
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18章突然遭遇第56章 城狐社鼠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72章 換將第146章 印錢吧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0章 繡花枕頭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71章 少取多予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18章突然遭遇第74章 相互利用第61章 轉機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49章 天津曉月第31章 端午(下)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3章 誥命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96章 機遇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51章 綠影亭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01章 提舉官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99章 傳承第284章 告罪使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53章 秦二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70章 風波起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52章 酒鬼亭第156章 銅版第33章 迷惑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253章 收網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6章 召對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5章 家的味道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37章 逼迫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312章 郵寄司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30章 斥責第23章 蔡襄之錯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79章 破城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49章 舊部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67章 選擇第217章 銀行(上)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73章 童大官人第60章 窮人當家第52章 童七郎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315章 亂戰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01章 七源州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46章 誰能一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