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

薛神醫說道:“殿下不要着急,臣這就過去。”

朱厚煌本想親自去看看,但是他的身體還沒有完全痊癒,雲墨堅持不讓朱厚煌出門。朱厚煌只能等消息了。

好一陣子,薛神醫纔回來了。朱厚煌連忙問道:“唐先生怎麼樣了。”

薛神醫說道:“唐先生沒有大礙了。只是“薛神醫說道:“唐先生是積勞成疾的。”

朱厚煌聽聞不由的一愣,心中微微感到有一絲慚愧。

自從朱厚煌將唐寅封成雍王相之後,朱厚煌幾乎將所有的事情都佈置給了唐寅。唐寅東奔西跑將大員所有事務管理的井井有條,朱厚煌以爲唐寅是能臣幹吏,但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唐寅是一個大詩人,大畫家,是一個文人墨客,但是並不是一個蕭何一般的人物。

在朱厚煌看不見的地方,唐寅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才維持着整個大員的發展。

更不要說最近疊逢大事,比如颱風,比如土人進犯,比如許棟南洋之行,比如朱厚煌的病,這林林總總的加在一起,所有的事情都壓在了唐寅身上。更何況,他還馬不停蹄的跑了一趟浙江,爲朱厚煌延請名醫。、

唐寅畢竟是五十多歲的人,在這個時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人了。這麼折騰下來,又怎麼能守得住啊。。

朱厚煌想明白這一點,說道:“是孤誤了唐先生了。”

本來該花間月下的才子,偏偏讓他卻處理公務。這本來對唐寅來說就不是順手的工作。

朱厚煌繼續問道:“薛神醫,唐先生的病可有什麼辦法嗎?”

薛神醫說道:“唯有靜養了,有些話,我本不該提,但是我與伯虎怎麼說也是同鄉,伯虎年輕的時候放蕩形骸,身體本就不好。如今年過半百,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了。殿下即便是信重伯虎,也不能再讓他處理這麼繁重的公務了。”

“孤知道了。”朱厚煌心中暗暗嘆息,暗道:“唐寅不能用了,那麼我將用誰啊?”

朱厚煌再次想起楊慎在京城之中爲自己推薦人才,被自己婉拒的時候。有些事情,會悔到腸子都青了,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吧。

第二日,朱厚煌的身體好些了,通過了薛神醫的檢查,雲墨才讓朱厚煌去看唐寅。

朱厚煌再次見到唐寅的時候,讓唐寅的樣子嚇了一跳,唐寅好像整整老了十歲一樣。他斜躺在牀上,還在很身邊的人說話。而唐寅身邊的人,朱厚煌也認識,並不是別人,而是唐寅手下的小吏。都這個時候了,唐寅還在操心公事。朱厚煌見狀不由的十分感動,感動的同時又有幾分惱火,說道:“都出去,沒有看見唐先生需要休息嗎?”

這些小吏見朱厚煌大聲呵斥。立即好像見了貓的老鼠一樣,乖乖的夾着尾巴跑掉了。

朱厚煌坐在唐寅身邊,說道:“唐先生,何必如此。生了病就好好修養。這些事情先放一放也不遲了。”

唐寅掙扎想起來行禮,朱厚煌立馬按住了唐寅說道:“先生何須如此,好好修養,孤還等着先生痊癒了繼續爲孤效力了。”

唐寅長嘆一聲說道:“三日暴雨,使百姓流離失所,是臣之過也,殿下不責罰,反而如此,讓臣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殿下了。”

朱厚煌說道:“怎麼能說是先生的錯嗎?分明是孤的錯,孤對東雍的天氣估計不夠。”

朱厚煌越是如此說,唐寅心中越是難受。他越發後悔年輕的時候放蕩形骸,而此刻遇見這些事情,都處理不好。暗道:“殿下對我有國士之遇,我卻沒有國士之才,我絕不能再貪戀權位了。”唐寅正色說道:“殿下,臣請辭雍國相。”

朱厚煌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唐寅會如此。而他更不願意想如果唐寅離開了東雍,他自己該怎麼支撐起整個雍國的體系。說道:“先生何故如此。”

“實在是臣不堪重負啊?”唐寅說道:“臣知道殿下的計劃,南洋商路打通了,從今之後,殿下再也沒有錢糧之憂,移民的規模必然加大,那時候,就不是數萬人的屯墾了,而是數十萬人甚至更多的屯墾。這麼大規模的屯墾,需要勘察地貌,選址建城,還很多繁雜的事務,這些只有一想,臣就知道,臣做不到。”

朱厚煌說道:“但是孤更做不到啊。”

唐寅說道:“所以臣纔要讓賢,讓有能力的人來做。”

朱厚煌說道:“唐先生何必如此?”

唐寅說道:“臣有科舉舞弊的污名,年輕的時候在江南放蕩形骸,沒有什麼好名聲,故而臣在東雍寫信過百封,但是過來的不過聊聊十數人,並且這十數人,做書吏尚可,支撐這麼大工程,根本不可能。故而,殿下必須找一個德才兼備之人,只有這樣有名望的人,能一呼百應,才能一舉解決殿下最大的問題,人才短缺。”

“是啊。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短缺問題。”朱厚煌不由暗道。朱厚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此。他卻少人,卻少書吏,卻少官員,缺少幫助朱厚煌統治這數萬的人,缺少上傳下達的人。凡是能有一些才華的人,都不來這裡。畢竟朱厚煌頭上的帽子,藩王,並且能擁兵自重的藩王。讓這些文人只要微微一想,就能聯想到不好的東西,根本沒有多少人來投奔他。

如果上下書吏配齊,唐寅也不會落到這個情況,竟然生生的累倒。

但是如唐寅在士林之有名望的,能一呼百應,直接將自己手下名額填滿的人。朱厚煌心中還不放心的,無他,朱厚煌下決心要邁向大海的,他的征服之路還剛剛開始,這位大儒反對朱厚煌的主張,將來朱厚煌最大敵人就不是別人,而是這個人。

朱厚煌忽然想道:“科舉辦不成,我就不能辦一個公務員考試嗎?”

科舉朱厚煌萬萬不敢的,其實剛剛開始缺人的時候,朱厚煌也想過開一次科舉。但是唐寅被朱厚煌這個注意簡直是嚇瘋了。科舉取士根本是朝廷統治的一個關鍵節點,一個藩王想這麼做,在天下人的眼裡,叛逆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了。

朱厚煌說道:“唐先生,現在您先支撐着,只有您能推薦給孤合適的人選,孤一定放您休息。不過孤有一個注意,還請唐先生聽聽。”朱厚煌微微一頓,說道:“孤準備如同科舉一樣以考試選拔人才,不過所選的人,不是官,而是吏。考中了也不過是從小吏做起,而且這樣的考試也不是長期舉行,而是什麼時候缺人了什麼時候舉行。這應該沒有問題吧。”

唐寅聽完朱厚煌的話,眼睛都亮了,忽然說道:“殿下好算計。”在唐寅的眼裡,朱厚煌分明是在爲將來雍國官吏一體的計劃鋪路,恐怕將來雍國所有人官員都是從小吏一步一步的走上去的。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朱厚煌的計劃,就是猛將必發於行伍之中,宰相必拔于田畝之中的原則。

唐寅心中不得不佩服,心中暗道:“殿下雖然行事有些幼稚,但是在建立體制上面,天賦非凡。也不知道將來雍國的體制與大明相比到底那一個更好一點。”

朱厚煌卻不知道唐寅心中想的是這個,他不過模仿公務員考試製度而已。卻不知道很多政策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正如科舉與公務員考試製度,看似相似。但是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制。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