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

朱厚煌並沒有去懷疑楊慎的話。朱厚煌也算是在北京城之中長大的,別的不說,對整個京師有着足夠的瞭解。

城防雖然不是瞭解最詳細的資料。但是也看過城牆。就知道北京城防系統對於他在南方攻克的法摩沙城,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法摩沙城不管再怎麼堅固,不過是一個小城而已。十倍攻之,再怎麼困難也能攻下來。但是北京城卻不一樣,。

首先現在的北京城並不是一個小城,而是一個人口在百萬之上的大都市。單單是城牆就有好幾十裡了。

城頭上也裝備大量火炮,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佛郎機炮。

幾乎三五人看管一門火炮,一旦有開戰,他們就迅速的開炮。而且北京的城牆並不是那種直上直下的城牆,而是有着一個類似梯形的截面,上窄下寬。在城牆之上,能容得數人並排騎馬而過,下面的根基只會更加發達,並不會更窄小。

面對這樣的堅固的城牆,即便是朱厚煌的銅炮管用,也不知道要轟擊多少個日日夜夜才能打開一個缺口。

而北京不管怎麼說也是大明的京師,怎麼會出現圍困數月沒有人來管的事情。

所以見好就收。是朱厚煌最好的選擇。

如果不是朱厚煌覺得自己與未來的嘉靖皇帝,絕對尿不到一個壺裡面,註定要成爲敵人。朱厚煌也不會先發制人,弄這一手。

但是即便是心中,再怎麼憤怒,朱厚煌也死死的按捺下去。

“殿下,既然知道京師難以攻克,如此這一座天津衛城,要與不要又有什麼區別?下官勸殿下還是早日回到東雍。”楊慎說道。

朱厚煌冷笑一聲,說道:“你就這樣空口白牙的讓孤撤退,可能嗎?”

楊慎心中頓時一鬆,他豈能聽不出了朱厚煌口中的鬆動,立即說道:“卻不知道殿下需要什麼條件?才肯撤軍離開?不過---”

“不過什麼?”朱厚煌問道。

“不過時間長了,變速也就越多了,殿下還是越早越好啊。”楊慎半軟不硬的說道。

的確如此,現在畢竟只是大明中期,只要嘉靖登基之後,穩定局面之後,立即就可抽調大軍,圍剿朱厚煌。

時間拖的越久,對朱厚煌越不利。

“不過,”朱厚煌心中冷哼一聲:“孤從來不相信什麼協議,相信的只是實力。”

朱厚煌早已想過怎麼收場的。他只想讓下一位大明皇帝意思到,朱厚煌有在大明海域的任何一個地方,能投放一兩萬兵力。對於大明衛所實力的瞭解。朱厚煌這一兩萬實力,大明沿海城市幾乎都無法抵抗。

所以這纔是朱厚煌用以保證彼此協議籌碼。

朱厚煌說道:“不過,孤怎麼相信你。”

楊慎說道:“下官區區小官,自然做不得主,不過下官父親是誰?殿下你也是知道。”

朱厚煌說道:“只是楊大人,能做了楊閣老的主嗎?”

楊慎說道:“能做的了。”

朱厚煌說道:“好,請楊大人與王師去談吧。”

楊慎聽了“王師”這個稱呼,他心中微微一澀,之前朱厚煌也一直叫他楊師。不過這個稱呼今後再也不會有了。

朱厚煌打發了楊慎。然後叫王陽明,將這裡的情況告訴他。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與楊慎達成什麼樣的協議?”

朱厚煌說道:“保持現狀,保持正德朝的現狀,要求兩點,一定要保證,第一就是貨源一定要保持現狀,第二,就是一定要保證移民來源。在這方面之外的事情,你自己看。還有這裡面什麼需要與京師談,什麼不需要談,王師也要拿捏清楚。”

王陽明當然知道了。

比如貨源問題,王陽明即便與楊廷和說了,楊廷和管不到江南那邊的事情。如果說了,反而多此一舉。還有移民的問題。大明也沒有看管移民的部門,怎麼談。理論上移民這方面的權力,在大明基層管理上,根本就沒有這一項選項。但是實際上大明基層對管理很鬆懈,幾乎是默許的狀態。都是可做不可說的。

以朱厚煌的觀察,大明在很多在他看來重要的地方管理,很模糊,甚至不沒有。比如說市舶司。

大明對航海方面的管理,根本是一塌糊塗。比如大明的禁海政策。但是誰負責這個禁海政策,恐怕就不清楚了。

說實在的,朱厚煌也並不知道。

似乎,每個部門都可以管,就造成了似乎每一個部門都不會費心去管。海禁鬆弛,在制度上也是必然。

王陽明說道:“殿下,將這個交給臣吧。”

朱厚煌讓事情交給王陽明瞭,自己又陷入了思考之中。

正德去世,朱厚煌自己也知道,東雍與大明之間的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即便是協議達成之後,也不知道能維持多少時間了。

東雍的戰略必須轉向了。之前東雍的財政收入全部依靠貿易,與大明之間的關係破裂,東雍所有財政是收入都不能作爲依賴。除非是東雍自己生產的貿易產品。

但是什麼樣的貿易產品,能在東雍大量出產。並且有足夠的貿易利潤。朱厚煌心中冒出了一個東西。那就是糖。

糖。在後世是東西貿易大宗商品。臺灣也是重要的產糖區之一。

不過想要提前實現這一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還是大量的工作。

“混賬。”楊廷和重重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道:“張公公就是這樣辦事的嗎?”

此刻天津的消息全部傳了過來。楊廷和簡直受不了,他明明勝了朱厚煌,將朱厚煌趕成喪家之犬。但萬萬沒有想到,喪家之犬再次回到海邊,立即就變成了猛虎。一口咬回來了。

楊廷和一時間在心中猶豫不決。

按楊廷和的心思,一定要擊敗朱厚煌。爲新帝立威。只是楊廷和對人心向背更理解。現在的京營的是萬萬經歷不起大戰的。

所以,楊廷和寧可求穩,也不願意與朱厚煌交戰。先爲不可勝。待敵之可勝。可是讓朱厚煌在京畿之地留戀不去,對朝廷的傷害更大。

楊廷和暗暗的將朱厚煌在心中狠狠的記上一筆。說道:“派人告訴少爺,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都可以答應。”

楊廷和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暫時將朱厚煌給打發了。等楊廷和緩過勁來,一定想辦法處理朱厚煌。

也默許了楊慎的想法。

北京與天津之間,說近不近,說遠不遠。

楊廷和的信使,來到楊慎這裡。楊慎接到楊廷和信,這才鬆了一口氣,有了楊廷和的信,他纔有了底氣,與王陽明談判。

不過一兩天,王陽明與楊慎的談判很好的進展。

首先,王陽明提出要求大明恢復雍王的俸祿。每年一萬兩的親王俸。王陽明還提出了以雍王之功,應該享用雙俸。

雖然一年兩萬兩銀子的俸祿。對整個東雍財政來說,是杯水車薪。但是還是有一點用處的。

然後,就大明與東雍的關係進行確定。朱厚煌將世鎮南洋,如沐王府舊例。並且專南洋之徵伐。

還有就是零零碎碎的條件,比如說移民。還有貨物採買等等。。

其實上,除卻雍王年俸之外。其他的都是東雍在正德朝的權益確定下來。

朱厚煌在京畿大大出手,就是爲了自己的在正德時期的這些權益不受到傷害。不過朱厚煌並不知道,他示強之策,走了九十九步,在最後被人看出了端倪。

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
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