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

朱厚煌一時間也覺得手中的人才不夠用,也算是爲了表示信任鄭綏。調徐愛坐鎮星洲,並在星城勘探地勢,準備建成。

在朱厚煌的安排之下,其實整個東雍分爲三部分了,第一部分就是東雍本土,或許還要加上呂宋。以大員爲治所,而第二部分就是南洋領地,以星城爲治所,管轄地域最廣但都荒涼,也就是古晉,星城,馬六甲三地,再加上香料羣島到馬六甲航線附近的一些據點。

不過都是生地,想要將南洋一地建設成東雍一樣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日。這樣艱鉅的重任落在徐愛的身上,朱厚煌說實在有些不放心。

不過,身邊的確缺少人手。

第三部分就是朱厚煌正在征戰的安南一地。

不過安南一地現在還沒有穩定下來,能不能拿到手裡面,還不大清楚。

這只是從行政上劃分。

朱厚煌沒有用省來劃分,並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東雍這邊還好,最少政府的層層結構已經完全了,但是南洋卻是一踏糊塗。東雍佔據的不過是幾個點而已。而安南更不用說了戰亂不斷。

現在還不是劃分省治的時候。

不過鄭綏繼承了掌管了長史府,其實長史府已經在無形之中降格了爲東雍留守了。

朱厚煌梳理好一陣子東雍政務。

這一次出戰安南,朱厚煌又從東雍抽調了兩個營,一萬多人。

朱厚煌也知道,東雍的人力負擔已經非常重了。如果數萬士卒在安南時間長,東雍的財力能支撐的住,但人力卻支撐不住了。

朱厚煌看着士卒整整齊齊的上船,轉過身來,說道:“諸位,孤就將東雍託付給諸位了。”

“定然不負陛下所託。”一行人行禮道。

朱厚煌目光掃過去,爲首的正是鄭綏。

鄭綏身後半數是鄭綏從安南帶來的士卒。半數是陽明一脈的弟子。鄭綏身側,就是吳行之。

吳行之掌管東雍的財政大權。是東雍財相,東雍的財政流水都要從吳行之的手中流過。

吳行之身側就是許鬆。

許鬆最近的權力大增,因爲錢莊現在在許鬆的手中,少府在東雍產業之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了。可以說東雍的半壁江山都在許鬆的手中。是一等一的要害部門。

再然後就是戚景通了。

戚景通依舊是坐在輪椅之上,被戚繼光推着。

朱厚煌依舊將大量的士卒帶走,東雍剩下的軍事力量都在戚景通的手中。還有各縣的縣兵,乃至於朱厚煌打造的動員的體系之中,都是戚景通的管轄之下。

這幾個人還有身後的屬吏有好幾百人之多。

這些人都是東雍的骨幹。

朱厚煌該交代之前都依舊交代過了,只是離開的時候,卻有一些不捨,他擡頭一看,去見遠處燈塔之上,有一個人影,衣塊飄飛,雖然距離比較遠。朱厚煌看不真切,但他卻知道,燈塔之上,是許藍,依舊他們的孩子安兒。

因爲昨日,他不讓許藍送別。許藍就選擇在這裡遙遙送別。

一想到安兒,朱厚煌心頭一暖,他心中升起一個念頭:“我一定要給安兒留下一個完整的國度。”

朱厚煌說道:“孤先走了。”

“恭送殿下。”衆人跪地送朱厚煌。

朱厚煌登上了船,數道船帆升起來,北風將船帆給吹滿。東雍艦隊離開了東雍。

這一次,朱厚煌選擇不在任何地方中途停靠,直接到了清化動部臨海處上岸。

“臣等見過殿下,”

朱厚煌剛剛登岸,就看見了王陽明爲首的一大批君臣這跪拜。

朱厚煌感到王陽明有一點點異常。

朱厚煌對王陽明很瞭解,王陽明雖然禮數周到,但並不喜歡大禮。朱厚煌眼睛一轉,立即明白了。

王陽明再給朱厚煌立威。

朱厚煌立即會意,猛地咳嗽兩聲,說道:“諸位平身。”

所有人都站起來了,朱厚煌目光看過去。發現雖然王陽明雖然竭力磨合,但是安南官員與東雍官員依舊是涇渭分明。

朱厚煌心中暗道:“想要安南融入東雍,不是一見容易的事情。”

朱厚煌眼睛一轉,卻沒看見薛神醫,問道:“薛神醫何在?”

王陽明說道:“薛神醫如今正在清化修養。”

朱厚煌一聽此言,心中就有幾分着急說道:“薛神醫出事了嗎?”

王陽明說道:“殿下且莫擔心,薛神醫只是勞累過度了。”

朱厚煌還想說什麼?王陽明已經低聲說道:“殿下,現在不是說話的地方。”

朱厚煌立即明白了這一點,開始一個個大臣詢問過去。每一個大臣都沒有錯過。

等朱厚煌的接風宴過後。朱厚煌纔有時間與王陽明詳談。

“王師,薛神醫如何?東雍瘟疫的事情到底怎麼樣了?”朱厚煌在東雍只是能得到一些文字上的結論。

王陽明說道:“瘟疫,已經被控制住了。不過”王陽明的聲音一頓,繼續說道:“薛神醫來回奔波,積勞成疾,再加上年紀大了。一直在清化修養。”

朱厚煌大吃一驚,說道:“薛神醫怎麼樣了?”

薛神醫被朱厚煌非常看中,因爲朱厚煌很多地方都要求醫術的輔佐,不說別的,單單是南洋開拓,就需要大量的醫生。

所以朱厚煌不能容忍失去薛神醫,畢竟再找到這樣的神醫,根本不好找了。

王陽明說道:“殿下莫要擔心,薛神醫的弟子說,薛神醫只需靜養就可以了,無有大礙。”

朱厚煌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王師安南情況如何?”

王陽明說道:“這數月以來,臣一邊坐鎮清化,一邊關注莫氏動靜。數月之前一戰,莫氏損失慘重,即便幾個月的修養。也沒有恢復過來。如今莫氏已經重回升龍,只有五萬之衆,守有餘而攻不足。只要雨季過去,土地乾燥之後,就能大舉北上,一舉殲敵。”

朱厚煌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看來,升龍不足爲懼了?”

王陽明說道:“說現在看來,的確如此。在臣看來,安南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打下來,而是如何治理便是。”

朱厚煌說道:“王師有何良策?”

王陽明說道:“臣在清化這一段時間,接觸黎氏,鄭氏,阮氏等世家,還與安南士林一脈接觸過。臣不得不說,安南民心在黎氏,不可妄奪。所以臣以爲殿下與黎氏約爲婚姻,並藉助黎氏之力,整合安南。這才能讓安南的人力物力爲殿下所用,否則,定然會重蹈成祖事的覆轍。”

朱厚煌一聽婚姻這兩個字,想起王陽明爲他挑選的黎氏,鄭氏,阮氏的美人。就覺得頭大。朱厚煌雖然滿心的不願意,但是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他說道:“孤想控制安南,王師可以爲孤坐鎮安南嗎?”

不是朱厚煌一定想讓王陽明坐鎮安南,而是朱厚煌知道,除卻王陽明。朱厚煌麾下根本沒有別的人才能適應了安南複雜局面。

唯獨王陽明能文能武,既可以鎮守一方,又可以合縱連橫將安南爲東雍所用,簡直是非他莫數了。

王陽明也是明白這一點,說道:“殿下有命,臣自當遵命。”

朱厚煌說道:“早有半個月時間,雨季就要過去。我們就能出兵了,不自當清化能出動多少兵力。”

王陽明說道:“臣可以徵發十萬大軍,並提供足夠的軍糧。隨時等殿下的命令。”

朱厚煌大喜說道:“多謝王師。”

東雍在安南的兵力,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雍兵,另一部分是安南兵。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十三章 狩獵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十三章 狩獵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