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

大船離開的南京碼頭。正德的鑾駕一點一點變小,福船風帆升起,順流而下,好像是御風而行。

王陽明與朱厚煌並肩站在船頭。

王陽明說道:“殿下既然拜我爲師,我也不要知道殿下的學業如何?”

朱厚煌有些忐忑,他自己知道自己,他對儒學不過是泛泛而學,在王陽明這樣的大儒之下恐怕一句話都頂不住,但是身爲人子弟,也只能頂着。他默默回想小時間背得四書五經,一樣一樣流淌過心中,最後一要牙,說道:“王師請問吧。”

王陽明說道:“殿下對東雍之事的將來有何規劃?”

“啊?”朱厚煌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王陽明會問這個,一時間接不上來。

王陽明看到朱厚煌這個樣子,輕輕一笑說道:“怎麼,沒有想到我問你這個吧?你和他們不一樣,我教你經傳,又有什麼用啊?難不成要你考秀才?你身爲雍國之主,對你的考題,就是你對雍國的戰略。”

“這個我在行。”朱厚煌心中大喜,說道:“王師,弟子在京師之中,就有所規劃。當初佛郎機使者南來,弟子以貴胄子弟的身份,與佛郎機使者想談,得到了一些泰西情勢。從其中發現了極大的機會。”

這樣的話,朱厚煌在正德面前說過還幾次了,早就輕車熟路。說起來非常流暢。一點也沒有不好意思的地方。

“西夷這百餘家來,版圖擴張,數以百倍,他們以航道爲主幹,以港口爲樞紐,以商貿爲財源。火器爲鋒矢,括地萬里,滅國無數。可謂兵威赫赫。”朱厚煌下意識爲西方人的臉上貼金。這不是因爲朱厚煌崇拜西方人,而是美國軍方的故計,誇大敵人的實力,纔好從國會弄經費。

“這一件事情,我知道一二。”王陽明說道。

“王師怎麼知道的?”朱厚煌吃驚的問道。。

“任何在陛下身邊發生的事情,都不是秘密。”王陽明的話一點不錯,天下的中心在北京,北京的中心在正德身邊。

正德身邊的消息,都不知道被多少耳朵所關注。所以朱厚煌在正德身邊所說的話,幾乎都成了大明上層的公開的秘密,正德的南海都護府計劃,雖然談不上人盡皆知,但是該知道都知道了。

朱厚煌微微一頓,說道:“大明的藩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簡直就在養豬的,徒徒消耗朝廷錢糧一點用都沒有,已經成爲朝廷的大患,所以弟子在北京之時,見西夷的世界地圖,見天地之廣闊,就心中生出這個注意,寧可與周制海外封建,也不願意作爲內地藩王,還好皇兄寬厚恩准弟子,纔有弟子現在之舉。”

王陽明說道:“殿下所言,對解決宗藩徒耗錢糧的問題,也算是一個好方法,卻不知道,海外有這麼大的地方,能容納大明這麼多藩王。”

朱厚煌說道:“弟子之前不知道,再看過世界地圖之後,才發現山海經也不見得都是虛言。東過大洋有一大洲曰美洲,面積之大,是我大明版圖的數倍之大,如果將大明藩王都分封到哪裡,說不定還不夠了。”

王陽明知道,將大明內地的藩王移封海外,不是簡簡單單有地方就行了,是很複雜的,並不是每一個藩王都如同朱厚煌這樣好說話。

他打斷了朱厚煌的話,說道:“說東雍吧。”

“是,王師,”朱厚煌答應一聲,接着將他在東雍上的安排一一說出來,說道:“今年,以陸尚書之能,有寧王之亂中被髮配的亂軍,定然能將整個東雍填滿。到時候將東雍全部開闢成良田,雍王一脈也能有沐王府世鎮之福,弟子也算是安心了。”

王陽明淡淡一笑說道:“如果殿下你僅僅想這樣,殿下也不會請我來的。”

朱厚煌嘿嘿一笑,說道:“王師,所料不錯。弟子也有一點妄想。”隨即他帶着幾分咬牙切齒的說道:“弟子與佛郎機人有所交鋒,兵敗之餘,被逼得簽訂城下之盟,如此奇恥大辱,弟子從來沒有忘記過,弟子想請師傅相助,爲弟子報此大仇。”

“哦,”王陽明看着兩岸風光,有一搭沒一搭的聽着朱厚煌說話。

朱厚煌看王陽明的樣子,問道:“王師?”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要報仇,要麼去請陛下出手報仇,要麼自己十年生聚十年修養然後報仇吧。”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心中暗道:“要騙聰明人,實在是太難了,而且王陽明又是一等一的聰明人。”朱厚煌知道騙不過王陽明,定了定神說道:“王師,你怎麼看天道?”

王陽明說道:“你不知道嗎?天道者,天理也,心即理,就是人心。”

朱厚煌說道:“那麼如果先生去後,這世界上就沒有天理了?”

王陽明說道:“我心既沒,何言其他。”

朱厚煌說道:“自古以來日月往返,四時變化,在上古無人之時也是如此,當全天下之人死盡了也是如此,卻不知道先生的學說將這些放在何處?”

王陽明說道:“無人之上古時,有日月,有四時,汝何知之,天下之人死盡,有日月有四時,汝又何知之?不過臆斷之詞而已,臆斷之詞不可爲信,且人應先爲人,再言其他,自己心尚不定,大言天地之外,又有何意?”

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他明明不是這個意思啊?怎麼被撤到這個上面了。他定定了神,確定自己耍嘴皮子絕對不是王陽明的對手。準備藉助無所不能的託梅大皮,說道:“泰西將天下之間的學問,分爲兩種,一種是自然科學,就是指天地萬物的運行與規律,這是自然科學,另一種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是指與人相關的一切學問,請問先生的學問之中,將自然科學放在何處?”

王陽明聽到這個說法,覺得耳目一新,隨即又覺得自然科學,在自己的學問之中,無處安置。似乎在儒家學說之中,也沒有地方安置,而且他覺得天下萬物本就是一體。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劃分也太過生硬了一點。

天地人爲三才,又豈能分開?簡直是誤入歧途。

王陽明說道:“聖道廣闊,夷人之學用來攻石尚可,如果癡迷於夷人之學,就有誤入歧途一嫌。”

朱厚煌頓時感到心灰意冷,暗道:“我請王陽明來,一來王陽明是當時儒家的領軍人物,二來比起王陽明的心學,程朱理學更讓朱厚煌厭惡。而且王陽明能在儒學上另立一支,說明他更有革新精神,本想請王陽明爲科學發展弄出一套支撐的理論,儒家的理論,卻沒有想到,居然是這樣的答案。”

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難不成他的所做所爲都做了無用功嗎?

“倒也算不上無用之功,最起碼,人人可以致聖賢的心學,要比程朱理學更加有活力。”朱厚煌也只能這樣安排自己。

王陽明說道:“而且,所以自然科學之論,我尚有不明之處,去東雍還有幾日,這幾日在船上,就請殿下給爲講解一些所爲的自然科學到底是何物?”

“是。”朱厚煌心中又燃起一絲絲希望來。希望王陽明能回心轉意。不過他也知道,改變一個人的信念,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如今所做的不過是盡人事而聽天命。

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
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